多云白皮书 2023年2月 多云白皮书 目录 第一章多云概览1 第一节云市场现状概览1 云市场增长迅速1 多云赛道逐渐凸显1 云策略与云就绪度存在差异2 第二节中国企业云策略的迷茫3 第三节多云的实践与挑战5 多云市场的混沌状态(Multi-CloudChaos)5 多云实践的挑战6 第二章多云运作的关键成功要素7 第一节治理层面:统一的云运维模型7 第二节云原生层面:建立现代化应用开发、交付和运维能力9 第三节数据层面:保障多云交互数据安全、完善的数据服务11 第四节安全和网络层面:建立兼容的基础架构、多云互联网络安全通道12 第五节基础架构层面:云和边缘统一的基础架构13 第三章案例分析15 案例一:某车企智能云平台规划蓝图15 案例二:某零售企业集团云原生数字化营销平台15 案例三:某大型集装箱企业多云管理方案16 案例四:某金融企业搭建安全敏捷的云部署体系16 案例五:某物流企业搭建混合云解决方案17 案例六:某天然气公司搭建混合云解决方案17 第四章总结与展望18 联合出品19 引言 就像IT技术的发展一样,云的发展伴随着数字化转型,经历了尝试,探索,现在进入了全面践行时代,企业在享受云带来的敏捷、创新以外,也要解决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的挑战和痛点。绝大多数企业不能简单的抛掉已运行多年的系统,重新在云上搭建新的平台,因为这是一个多云共生的市场,需要考量人才,技术,成本,合规,安全,环境等各个方面的要求和限制,我们需要带着多云的思维来改造、构建IT系统,支持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多云概览 第一节云市场现状概览 云计算正在重新定义企业如何更快地创新,并在开发新产品和服务以及开展经营业务的过程中如何更敏捷地运行。云服务提供的可扩展性、敏捷性和创新水平使它成为未来业务转型和成功的重要推动者。 云市场增长迅速 云计算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市场,到2025年,全球围绕云服务的总支出预计将超过1.3万亿美元,同时保持16.9%的复合年增长率1。近三分之二(65.9%)的应用软件支出将用于云技术,高于2022年的57.7%2。 在中国,2021年云计算市场规模已达274亿美元,在 2026年预计达到847亿美元的规模3。在数字化转型需求的推动下,中国的云采用将继续加速。Gartner预测,到2024年,中国企业40%的IT基础设施支出将用于云4。 德勤经济研究所(DeloitteAccessEconomics)于2021年5月对亚太地区的599家组织负责IT战略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企业领袖进行了调研,旨在了解组织的云计算运用程度及其对业务运营的影响。超过70%的企业领袖表 示云计算使其团队能够快速、频繁地进行试验与创新,并认为已为应对未来的挑战和组织的需求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约六成受访组织预计其云计算应用率将在三年内增长5。 1IDC,WorldwideWholeCloudForecast,2021–2025:ThePathAheadforCloudinaDigital-FirstWorld,202109 2Gartner,EnterpriseITSpendingshiftby2025,202209 3Canalys,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274亿美元,202203 4Gartner,BestPracticesforPublicCloudAdoptioninChina,202205 来源:德勤经济研究所调研 多云赛道逐渐凸显 当前云计算的赛道上主要有两类服务,一类是公有云服务,一类是私有云服务(边缘云,企业数据中心,专有云等)。我们把企业多个公有云和私有云并存提供IT基础服务的市场称为多云市场。 2026年全球多云市场价值预计达到1450亿美元,而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多云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据预测,中国未来5年多云市场复合增长率将在20%左右6,多云市场规模预计在2024年将达829.2亿人民币7。 云计算从早期的公有云、私有云,再到多云、多边缘、多企业数据中心所组成的混合云或多云,经历了从单一架构、单一计算场景向更复杂的架构和更多计算场景的演变。企业开始在多种云与IT平台上部署应用与数据, 5德勤经济研究所(DeloitteAccessEconomics)调研,202105 6IDC,2023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十大预测,202301 7Statista,Hybridcloudmarketsizeworldwidein2021and2027,202207 而在使用多云带来的弹性、敏捷的基础服务的同时,也要面对多云部署带来的数据孤岛和不同异构平台之间的“摩擦”,以及人才技能、管理和安全合规方面的挑战。 在此需求上,“超级云”架构便随着多云的自然进化应运而生。"超级云"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架构,将底层各种超大规模云的计算、存储、网络、安全以及其他本地工具,如机器学习和开发工具,抽象成云服务,以创建一个跨越多个云的全球系统8。公有云、私有云云服务厂商都有想法来主导和统一多云的计算架构和纳管平台,为企业构建“超级云”来解决这一难题。 公有云服务商通过现有的成熟框架来扩展到企业的数据中心,边缘云等,以试图向下纳管企业的数据中心及其他私有云服务。而私有云服务商或私有云拥有的企业则试图建立“云上云”(也有人称之为分布式云),以尝试向上集成公有云的服务,成为一个兼容的平台,将不同的云服务作为资源进行统一管理。 针对“超级云”架构,VMware中国的架构师认为这种新兴的计算架构是多云和混合云的自然进化,是为了解决多云部署给企业带来的不同异构平台之家的冲突。将底层各种超大规模的计算、网络、存储、安全和其他原生资源抽象成云服务单元,从而构建跨多云和企业IT的统一基础服务。 云策略与云就绪度存在差异 1)国际与中国市场云计算发展差异 从全球范围来看,公有云仍占据云计算市场主导地位,在2021年达到了4086亿美元的规模9。 在中国,尽管云计算市场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可观。中国大陆企业对云原生的拥抱超出预期,潜在需求和机会值得关注,预计中国的公有云市场规模未来有望增长一倍以上。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中国的云迁移速度将与世界其他地区大致同步,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不同之处在于,出于数据安全、法律合规等因素考量,许多企业倾向于将工作负载托管于内部私有云的基础架构中10。IDC预测中国私有云服务市场将扩展到更多行业:“十四五”规划的实施将加速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而私有云服务可以基于安全性、合规性和速度,在满足企 8Wikibon,BreakingAnalysis:BrainstormingsupercloudwithtechleadersVMware,Snowflake,Databricksandmore,202208 9IDC,WorldwidePublicCloudServicesRevenuesGrew29.0%to$408.6Billionin2021,202209 10Gartner,AdoptHybridCloudtoOvercometheLimitationsofPrivateCloudinChina,202205 业云迁移需求的基础上加速数字化转型的成功11。此外,中国企业服务器与软件支出的比例约是全球5-10%,处于比较低水平,这意味着云市场已经成型,但需要进一步与行业应用结合和落地,产生效率与价值。 香港特别行政区作为亚太地区两大数据中心之一,超过75%的商业企业采用云服务器等云计算服务,且有望以健康的速度增长,预计2025年将达到19.5亿美元的市场规模12。特区政府也是香港云计算的最终用户。为了巩固香港作为亚洲领先数字城市的地位,特区政府于2020年末推出了政府云基础设施服务计划,以此启动新一代政府云服务,促进数字政府服务的快速开发与交付。 据VMware香港的架构师观察,除了资源管理和节约成本外,香港企业还希望采用多云模式来避免单一供应商锁定,同时充分享有各自的优势。企业可以选择将应用程序平衡地以云无关(CloudAgnostic)的形式部署到多云服务。在此基础上,部分企业也会选择将程序使用云原生的服务来加速创新。 在台湾地区,由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云计算增长带来强大驱动力,公有云服务预计在2025达到 27.82亿美元的市场规模13。在企业采用云计算服务进行数字化转型方面,多云或混合云已成为主流架构。同时,信息安全成为台湾地区各产业采纳云计算服务时的关键评估指标。 2)中国企业云策略的行业差异 从行业角度,各行业拥有自己的需求。比如,制造行业对从采购到生产制造全流程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性能要求高,因此倾向私有云和边缘云。业务导向型且遗留系统较少的企业,如新型零售企业,或是IT能力成熟的企业,则对多云需求更加强烈。 在香港,银行和金融服务业是一个重要的行业,但出于对监管、数据保护和隐私的考量,公有云的采用率较低,多数对云计算采取了谨慎的态度,或是更倾向私有云模式。 在台湾地区,调查数据表明,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零售业和医疗保健业的企业在私有云支出略高于公共云支出14。 11IDC,ChinaWholeCloudMarketForecast,2021‒2025,20220512Reogma,HongKongCloudComputingServicesMarket,202113IDC,《2022產業雲端應用趨勢大調查》,202205 14Researchandmarkets,taiwan-manufacturing-industry-cloud-spending, 202206 第二节中国企业云策略的迷茫 来源:德勤管理咨询中国 随着中国市场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对客户需求变化的反应速度也不断加快,对IT基础架构的高性能、高可用、高扩展能力要求日渐提升,很多企业的IT基础设施需要重新购置,升级,或其内部对云战略、云选型有了新的理解和选择。中国许多企业的IT基础服务混合了云与传统技术,IT系统复杂度也相应地提高。 公有云服务的确给企业带来了敏捷和快速相应市场需求的好处,并且缓解了IT部门的压力。但随着公有云服务的使用越来越深入,也引发了对企业的数据安全、行业合规、系统运维复杂度以及成本方面的讨论,并由此产生了诸多迷茫: 1)如何有效地平衡敏捷与治理 多云提供了一种在不放弃传统核心系统的情况下快速访问公共云的敏捷性、可扩展性和成本效益的方法,已成为企业世界的新常态。但是,许多IT组织对DevOps、敏捷方法和基础架构运营采取了孤立的方法,这导致在云平台搭建和运维过程中问题层出。 忽视业务中台与云平台的深度绑定,导致上云容易下云困难。企业下云需要全面评估需要购买或自建的模块。 从组织架构角度,大部分企业现有的组织架构面向云运作的成熟度仍不够。云是面向服务的IT交互方式, 而企业内部运维、组织架构则是传统的烟囱式,两者的SLA差别大。 从人才技能角度,随着云服务技术的不断创新,对于企业IT人才技能的要求会变化。公有云的基础架构层面仅需消费无需构建,开发团队在未来作为资源整合者需要拥有云原生架构思维、具备开发技能,而庞大的基础架构、数据中心团队可能将成为负担。不同的云服务平台要求的技能不一样,对现有团队的技能要求是一个挑战,外部招聘也会增加IT现有的运营成本。企业在上云的同时,也面临着团队组织内部的重新调整和分配。 管理部署在本地和公共云技术的混合通常并不简单。要有效地做到这一点,将整个端到端IT组织视为一个整体并同步各个部分非常重要。传统IT服务管理还须与云相结合,以确保足够的支持覆盖范围。 2)如何满足数据安全及合规要求 随着2021年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保护法的实施,不同行业对安全和合规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尤其对金融行业,国有大型企业等,私有云更有利于这些企业对数据的拥有权和控制权。如何满足并实时跟进不同行业的不同要求也是企业如今面临的难题。 金融行业由于自身的特殊性,着重于信息安全,不仅需要有严密的网络架构,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