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银行]:商品与贵金属周报20230217:顽固性通胀强化美联储紧缩预期,大宗商品市场普遍下行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商品与贵金属周报20230217:顽固性通胀强化美联储紧缩预期,大宗商品市场普遍下行

2023-02-17中国银行足***
商品与贵金属周报20230217:顽固性通胀强化美联储紧缩预期,大宗商品市场普遍下行

内容提要 本周贵金属维持阴跌。市场整体对于美联储“HigherforLonger”的货币政策紧缩预期进一步强化,各贵金属品种普遍下跌。美联储紧缩预期进一步强化。本周公布美国经济数据印证了美国通胀的顽固性以及经济仍具有相当韧性,使得市场不得不正视美联储官员对于“HigherforLonger”的表态。实需买盘强劲但独木难支。亚洲实需买盘的表现颇为亮眼,但其它黄金投资者的表现则偏向悲观,周内全球黄金ETF持仓继续流出2吨,期权市场也显示短期投资者情绪恶化明显。金价可能进一步回调。伦敦金价失守50日均线1860美元,技术形态表现疲弱,金价可能跌向1800美元关口。 本周,随着风险情绪回调,基本金属板块板块多数下跌,截至周四,伦敦金属交易所LMEXIndex下跌0.17%。宏观层面,在经济数据及美联储官员鹰派讲话的影响下,美联储未来加息预期继续被强化,美元指数反弹,抑制有色板块价格。供需层面,铜矿供给干扰持续,需求预期向好但受制于节后国内库存超预期累库,静待需求预期的进一步兑现,受50日均线支撑,伦铜下行空间有限。 本周农产品市场普遍回落,玉米、小麦、棉花等品种均出现显著下跌,咖啡、白糖维持区间盘整,可可则强势上行。豆类各品种中,豆粕回调490美元一线后反弹,豆油艰难守住60美分关口后回升至62美分,大豆短暂冲高至1555.5美分后再次回落。 贵金属市场 01 ▼ 本周贵金属维持阴跌。市场整体维持了前两周的主线,投资者对于美联储“HigherforLonger”的货币政策紧缩预期进一步强化。各贵金属品种普遍下跌,金价下跌1.8%至1830美元一线,其他贵金属品种跌幅均在2-3%左右。 美联储紧缩预期进一步强化。本周公布的美国CPI、PPI数据均高于预期,而零售销售数据等经济数据也表现强劲,印证了美国通胀的顽固性以及经济仍具有相当韧性,使得市场不得不正视美联储官员对于“HigherforLonger”的持续表态;周内布拉德、Mester等联储官员的鹰派表态也对市场造成了影响,而这在本月以前几乎是不可能的。美元利率曲线全线上移并且带动欧元区利率曲线同步走高,联邦利率期货隐含的12月基准利率上行17bp,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16bp。当前市场对于年内美联储达到终端利率后仍有20bp的降息预期,这与联储长期以来的表态明显不一致,因此后续市场对于超预期美国经济数据和美联储官员的鹰派讲话会更为敏感。 实需买盘强劲但独木难支。本周亚洲实需买盘的表现颇为亮眼,上金所黄金成交放量,境内外价差一度来到7元/克的近三个月高位,黄金延期合约也在近两周坚守于410元/克关口,为金价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其它黄金投资者的表现则偏向悲观,周内全球黄金ETF持仓继续流出2吨,流出仍然集中于欧洲投资者;虽然速度仍然缓慢,但开年以来慢性失血的趋势短时间内恐怕难以逆转。COMEX期货持仓因前期黑客攻击事件已三周没有更新,但基金持仓在近两周预计也遭受了较大的失血。各期限黄金25Delta风险逆转指标全线回落,1个月黄金25Delta风险逆转指标在12月以来首次转为负值,显示短期投资者情绪恶化明显。 金价可能进一步回调。黄金本周的相对表现并不算弱,考虑到黄金对美元指数的敏感性相对较高,在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反弹的大背景下,其兑欧元、英镑、日元等非美货币的价格在本周能够维持稳定已是不易。但伦敦金价失守50日均线1860美元,技术形态表现疲弱,加之当前市场对于美联储本轮货币紧缩时间延长的预期正逐步建立,后续美元指数可能进一步反弹,金价可能跌向1800美元关口。 基本金属市场 02 ▼ 本周,随着风险情绪的回调,基本金属板块多数下跌。截至本周四,除伦铜上涨1.87%之外,其他金属均录得了不同程度的下跌,伦镍、伦铅、伦铝、伦锌及伦锡分别下跌4.70%、2.36%、1.91%、1.28%及1.26%。同期,伦敦金属交易所LMEXIndex下跌0.17%。 宏观层面,美国经济数据向好叠加美联储官员偏鹰派发声,美元指数走强。本周欧美多项经济数据出炉,首先是美国1月CPI数据,同比有所回落但回落步伐不及预期,其次是美国1月零售数据环比增幅超市场预期,创2021年3月以来最大增幅,显现美国经济的韧性。美联储官员再度发表鹰派言论,布拉德表示不排除支持3月加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倾向于尽快达到政策利率峰值。叠加前一周良好的就业数据,美联储未来加息预期再度被强化,美元指数反弹,抑制有色板块价格。 本周,伦铜整体处于震荡盘整行情。周一早盘开于8850.50美元/吨,周内基本在8800-9000美元区间震荡,市场继续在累库超预期及中国需求向好的预期中摇摆,静待更为明确的指引。 供给方面,铜矿干扰依然存在,如全球最大产铜国智利的罢工持续,第二大产铜国秘鲁的第三大铜矿今年暂停铜矿运输,本周,占全球铜矿产量3%的印尼Grasberg矿场因洪水原因而中断生产活动,预计在2月底部分恢复。近年来,矿产国时不时的就会出现如罢工、示威游行等干扰事件,未来铜矿供给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WBMS(世界金属统计局)最新报告显示,2022年前11个月,全球精炼铜产量为2279.6万吨,表观消费量为2361.7万吨,全球精炼铜市场供应短缺82.13万吨。需求方面,国内铜产业终端企业陆续复工,SMM调研显示,节后铜排企业同比去年生产出现明显好转,当前订单已恢复正常水平。昨日,国内公布的1月商品房住宅售价数据显示一线城市环比上涨,二三线城市降幅放缓,此外发改委发文称将加快新能源体系建设,市场信心得以提振。 目前拖累铜价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现货库存整体偏高,下游现货采购量一般,SMM数据显示,2月17日全国主流地区铜库存环比周一增加0.91万吨,春节后的累库幅度超预期,高于去年同期。虽然LME库存持续下降至6.48万吨,但受境内外现货需求偏弱拖累,Cash-3M价差继续呈现现货贴水形态。 整体来看,宏观因素对于铜价的驱动能力有所减弱,市场继续维持着对于中国需求向好预期判断,铜价目前受50日均线支撑,继续回落的空间有限,但若下游需求如国内3月铜企排产计划不及预期,铜价或有继续下跌的可能,关注当前位置是否会出现实质性突破。 农产品市场 03 ▼ 本周CBOT大豆合约冲高失败后回落。上周五尾盘豆价一波冲高,令大豆合约在本周迎来强势开局,然而技术性买盘压力下,叠加美元走强的影响,豆价迅速回吐了全部涨幅,并在随后两日内连续下行。不过1521美分附近的支撑起到作用,加之出口数据恢复,大豆价格在周四逐渐企稳,并在周五亚洲时段继续上行。 截至北京时间2月17日19时,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3月合约运行于1529.75美分/蒲式耳,较上周收盘下跌12.75美分。现货市场继续维持北强南弱,2月16日美国墨西哥湾大豆FOB现货平均报价为599.40美元/吨,较上周四下跌1美元;巴西巴拉纳瓜港大豆FOB现货报价563.4美元/吨,较上周四微升1.2美元。国内方面,大连商品交易所一号黄大豆价格震荡上行,5月合约收于5596元/吨,较上周五收盘上涨27元。 本周北美市场数据方面好坏参半,压榨数据不及预期,但出口数据有所回升。2月15日,全美油籽加工商协会NOPA公布1月大豆压榨数据,数据显示1月NOPA会员单位共压榨大豆1.79亿蒲,略高于上期的1.775亿蒲,但低于去年同期的1.82亿,也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1.81亿蒲。消费数据不佳扩大了豆价跌幅,周三盘中跌至一周低点1516.50美分。不过周四公布的出口数据令市场重拾信心,51.28万吨的陈豆净销售较上周数据提高了37%,另外还有25.91万吨的新豆预售报告。出口检验方面,上周共装船190.32万吨,出口活动依旧火热。 下游产品方面,豆粕依旧维持高位震荡。上周五尾盘,豆粕升至501美元,北美压榨加工进度不佳,加上阿根廷干旱直接减少了该国的豆粕供应,这导致市场上豆粕供应呈现越来越紧张的局势。尽管在突破500美元的高位后一波技术性卖盘将豆粕价格打回490美元以下,但由于供需格局未能实际改变,周五豆粕价格再次回升至496美元一线。另一方面,豆油终于摆脱了低位盘整区间,在NOPA数据公布后,豆油价格开启了两日的反弹,虽然在升破62美分后回吐了部分涨幅,但整体表现较为强势。 单看2023年以来的大豆活跃合约价格走势,目前已形成了较为规整的三角旗形态,后市可能会寻找向上突破的契机,此前一直压制的1540美分压力位已经逐渐削弱。在当前巴西丰产已被市场消化的情况下,后市当继续关注阿根廷天气及收获情况,若有进一步减产的消息,则将可能成为豆价破位上行的契机。 免责声明 1.本材料仅是为提供信息而准备,不得被视为达成一项交易的要约、个人推荐或要约邀请。投资者不得将本材料内容解释为法律、税务、会计或投资事项的专业意见或为任何推荐意见。投资者应当就本材料所述任何交易涉及的法律及相关事项咨询其自己的法律顾问、税务顾问、财务顾问和其他专业顾问的意见。本材料不得被视为一项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审慎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资金状况、产品理解能力,做出适当的投资选择。本材料并未涵盖所有事项,亦未包含投资者可能要求的所有信息。投资者不应将本材料视作可取代其自己的判断,不应仅仅依据本材料中的信息而作出投资、撤资或其它财务方面的任何决策或行动,若投资者欲采取进一步行动,投资者需独立进行尽职调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作者对于本材料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 2.本材料所含的估值、估计和推测均涉及主观判断和分析。实际结果可能会与预测的不同,而且偏差可能会很大。本材料中某些表格或其他统计分析(“统计信息”)是根据市场资料制作。制作中使用了大量的假设,有些在文中得到体现,有些没有。因此,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作者不对统计信息的适当性和完整性以及所依据的信息和假设是否反映现在的市场条件及将来的市场表现做出保证。 3.本材料中任何内容均非关于过去或未来情况的承诺或声明,亦不得被当作该等承诺或声明而信赖。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其相关员工明确免予承担与本材料全部或部分内容或其中所含任何信息的使用相关的或因此产生的任何及所有责任。 4.本材料中所引用信息均来自公开资料,不保证本材料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材料中包含的观点或估计仅代表作者迄今为止的判断,作者可以不经通知加以改变,且没有对本材料更新、修正或修改的责任。 5.本材料中版权仅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并仅供投资者为其自身利益而使用,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或将本材料全部或部分地转交或分发给其他人。如引用发布,需注明引用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本文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文章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