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圣诞、元旦、春节客流持续环比回暖,消费场景加速恢复,消费复苏持续进行中。春节期间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同比、与19年对比均实现10%+增长,其中生活必需品、家居升级类商品、旅游住宿、低线城市消费恢复情况较好;分城市来看,杭州、天津增速位居前列。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春节消费的全面回暖,无疑为全年消费恢复开了个好头。 【线下零售】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预计23年在促消费方面会有较大的政策支持,同时22年居民新增储蓄达到17.84万亿元,为消费回暖提供了资金支持,看好23年零售的复苏机会。 同时考虑到22年社零基数较低(-0.2%),23年内需的回升路径有望比预期更为陡峭,零售业态回暖可期。建议关注三条主线,1)有望受益消费复苏的区域百货龙头,重庆百货(600729.SH),天虹股份(002419.SZ),武商集团(000501.SZ),杭州解百(600814.SH),合肥百货(000417.SZ),百联股份(600827.SH)等;2)社区团购退潮之后商超盈利能力的改善,建议关注家家悦(603708.SH);3)具备第二增长曲线的弹性标的,小商品城(600415.SH)。 【跨境板块】建议关注两条主线:1)温和衰退下,持续关注海外刚需消耗品需求韧性。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2年12月美国零售额同比+6%,但环比下降1.1%,低于预期,环比下降主要由加油站以及汽车、家居、家电等可选耐用品贡献,可选消费持续承压,消费能力下降的影响逐步兑现。考虑到海外居民消费习惯存在刚性,建议关注消费降级背景下刚需消耗品的需求韧性,推荐泛品类跨境电商龙头华凯易佰(300592.SZ)。2)22Q4美国就业与经济景气度持续,看好23年渠道库存见底后我国手工具及专业工具供应商的订单回暖。 22Q4 GDP年化环比增长2.9%,高于市场预期的2.6%,连续两个季度实现正增长。截至1月21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环比大幅减少6000人,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为186000人,为22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推荐渠道份额提升,优先受益订单复苏的手工具龙头巨星科技(002444.SZ),及电动工具龙头创科实业(0669.HK)。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长不及预期风险;疫情反复风险;海外通胀风险。 1本周观点:一年之计在于春 作为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第一个春节,今年假期期间各地感染峰值已过,居民出行热情高涨,各大景点人山人海,餐厅也出现了“一厢难求”的盛况,消费市场熟悉的年味和人气回来了。 整体消费情况: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同比+12.2%,较19年+12.4%。 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与去年春节假期相比+12.2%,比2019年春节假期+12.4%,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其中,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同比分别+10%、13.5%,较2019年春节假期+13.1%、8.1%。 今年春节假期消费趋势: 1)生活必需品消费增速亮眼。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春节假期,粮油食品等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收入同比+31.5%,其中,果品蔬菜、肉禽蛋奶同比分别+39%、28.6%,较2019年春节假期+17.2%、13.2%。酒水饮料等商品需求旺盛,酒、饮料及茶叶销售收入同比+18.7%,较2019年春节假期+16.4%。 2)家居升级类商品消费增长较快。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家具、五金、文体用品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5.2%、8.6%和20.9%,比2019年春节假期分别增长9.9%、19.4%、17%,反映家居升级类商品消费增长明显。 3)旅游及住宿服务恢复加快。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倍,已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期的80.7%。 旅游饭店、经济型连锁酒店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6.4%、30.6%,分别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期的73.4%、79.9%。民宿服务提供个性化服务受到游客欢迎,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4.2%,比2019年春节假期年均增长13.3%。 4)返乡过节带动务工大省消费增幅较高。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春节假期,部分外来务工人员返乡过节,受此带动,安徽、江西、河南、广西等劳动力输出大省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0.3%、22.3%、16.1%和23.9%。海南、云南等冬季传统旅游旺地增幅较高,同比分别增长1.8倍和30%。 5)小城消费火爆。支付宝数据显示,三线及以下城市消费金额同比去年春节同期(2022年1月29日-2月4日)涨幅近20%,涨幅超过一二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的便利店使用支付宝消费支出金额也同比增长20-30%。京东《2023春节假期消费趋势》显示,近三年低线级市场成交额占比逐年提升,与2021年春节期间相比,2023年4至6线市场成交额占比提升了10%。此外,京东数据进一步显示,2023年春节期间低线级市场消费者的客单价也有明显提升。一方面,在城里打拼的年轻人返乡过年,带动了家乡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电商渠道的下沉和基础设施的完善让越来越多的乡镇用户在过节期间也能随时随地享受到电商的便利服务,进一步拉动了低线级市场的消费增长。 6)春节期间购物品类更加多元。根据京东《2023春节假期消费趋势》报告,除健康类产品氨基酸口服液、保健酒和蛋白粉春节期间成交额分别同比增长215%、86%和70%外,消费者春节期间购物品类也更加多元,也在节日味之外更“日常化”,手机通讯、家用电器和医疗保健的成交额占比提升明显。 分城市消费情况:大部分省市今年春节期间重点监测商贸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0%左右,杭州、天津增速位居前列,分别同比+21.6%、21.2%。各别省市商务局公布与19年春节期间对比情况,北京、天津、四川、宁波、湖南春节期间销售额对比19年春节分别+13.2%、+10.6%、+8.1%、+4.7%、-10%,消费整体恢复情况较为乐观。 图1.各地春节期间销售额同比 表1.春节各地消费数据汇总 企业销售情况:百货、购物中心龙头企业紧抓黄金周销售契机,展开各项春节主题营销活动,春节期间客流、销售额同比大多实现双位数以上增长。 表2.春节各企业销售额及客流数据汇总 2本周行情回顾 年初至1月20日上证综指上涨5.68%,深证成指上涨8.76%,跨境电商指数下跌1.32%,商贸零售指数上涨1.45%。 图2.板块年初至今涨跌幅(%) 个股方面,年初至1月20日跨境电商涨幅前三分别为JS环球生活(+22.46%)、创科实业(+13.89%)、巨星科技(+8.69%);线下零售涨幅前三分别为名创优品(+40.91%),高鑫零售(+20.70%),爱婴宝(+9.57%)。 图3.跨境电商主要标的年初至今涨跌幅(%) 图4.线下零售主要标的年初至今涨跌幅(%) 3行业高频数据跟踪 零售回落幅度持续收窄,消费者信心超预期或推动消费复苏。1.14-1.21美国红皮书商业零售同比增长4.6%,环比-0.4pct,较前周小幅回调;根据美国密歇根大学统计,1月消费者信心指数达64.9(预测值62.7),环比上月+5.2,情绪面已实现连续四个月修复。伴随后续情绪因素逐步传导至消费端,美国零售有望实现修复。 图5.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 图6.美国红皮书商业零售额周度同比(%) 低位运输成本&供应链修复催化产能释放,跨境出海电商或可实现业绩持续上涨。 1月26日OPEC原油价格84.47美元/桶,周跌幅-0.51%。本周原油价格实现小幅回调,当前价格为22年高位65.85%;1月20日CCFI综合指数持续回落至1,160.59点,同比下降67.36%,较22年最高点回撤67.65%。原油价格上涨动能较弱,海运费回升预期较低。叠加疫情趋势走稳,供应链修复催化产能释放,出海企业业绩有望实现持续上涨。 图7.海运价格延续下滑趋势 图8.原油价格上涨动能较低 4投资建议 【线下零售】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预计23年在促消费方面会有较大的政策支持,同时22年居民新增储蓄达到17.84万亿元,为消费回暖提供了资金支持,看好23年零售的复苏机会。同时考虑到22年社零基数较低(-0.2%),23年内需的回升路径有望比预期更为陡峭,零售业态回暖可期。建议关注三条主线,1)有望受益消费复苏的区域百货龙头,重庆百货(600729.SH),天虹股份(002419.SZ),武商集团(000501.SZ),杭州解百(600814.SH),合肥百货(000417.SZ)等;2)社区团购退潮之后商超盈利能力的改善,建议关注家家悦(603708.SH);3)具备第二增长曲线的弹性标的,小商品城(600415.SH)。 【跨境板块】建议关注两条主线:1)温和衰退下,持续关注海外刚需消耗品需求韧性。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2年12月美国零售额同比+6%,但环比下降1.1%,低于预期,环比下降主要由加油站以及汽车、家居、家电等可选耐用品贡献,可选消费持续承压,消费能力下降的影响逐步兑现。考虑到海外居民消费习惯存在刚性,建议关注消费降级背景下刚需消耗品的需求韧性,推荐泛品类跨境电商龙头华凯易佰(300592.SZ)。2)22Q4美国就业与经济景气度持续,看好23年渠道库存见底后我国手工具及专业工具供应商的订单回暖。22Q4 GDP年化环比增长2.9%,高于市场预期的2.6%,连续两个季度实现正增长。截至1月21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环比大幅减少6000人,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为186000人,为22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推荐渠道份额提升,优先受益订单复苏的手工具龙头巨星科技(002444.SZ),及电动工具龙头创科实业(0669.HK)。 5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增长不及预期风险:若经济增长放缓,消费者信心及购买力下滑、消费需求受到抑制,零售行业经营将面临压力; 2)疫情反复风险:若疫情冲击有所反复,将影响线下客流及门店销售; 3)海外通胀风险:若海外通胀持续高企,将影响海外需求,进一步影响跨境企业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