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自主可控意义重大,关注工业母机全产业链国产替代下的投资机会 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被称为工业母机,其对于制造业自主可控的意义重大。 我国机床行业规模庞大,但产品结构处于中低端,高端数控机床国产替代空间广阔。2022年9月,两支中证机床ETF已获批。我们认为在国家政策、资金大力支持的背景下,2023年国产工业母机在中高端市场的国产替代进程会逐渐加快。 提升数控系统、数控刀具、电主轴等关键构件的自制率或国产化率,是保障供应链安全、助力国产高端数控机床加速突围的重要途径。受益标的:华中数控、海天精工、秦川机床、日发精机、宇环数控、纽威数控。 经济复苏伴随人口红利消退,通用自动化迎来布局时机 在防疫政策优化落实以及2023年经济稳增长的核心基调下,宏观经济有望逐步复苏,制造企业开工率、员工到岗率有望提升。我国人口数量进入负增长时代,中长期看需要加速推动机器换人、提高制造业附加值。工信部等十七部门于2023年1月印发的《“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中指出,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翻番。2022年9月以来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持续高增,产业改造升级的需求下,自动化设备需求有望提升。通用自动化景气即将底部回升,迎来布局时机。建议关注机器人、工控(PLC、伺服电机等)、刀具、机床、注塑机以及激光设备板块。受益标的:(1)工业机器人:快克股份、埃斯顿、拓斯达、中大力德。(2)工控:信捷电气、汇川技术、禾川科技、伟创电气、步科股份。(3)刀具:鼎泰高科、中钨高新、新锐股份、欧科亿、华锐精密。(4)注塑机:伊之密。(5)激光设备:柏楚电子、杰普特、大族激光。 光伏产业链核心发展因素仍为降本,新技术成为重点投资方向 电镀铜或将成为光伏“去银化”降本的终极路线,可实现光伏投资成本下降2.1%-3.5%。量产玩家增多,产业技术处于中试关键环节,电镀铜设备厂商率先受益,有望迎112亿元市场。在光伏降本的大背景下,拥有成本优势的颗粒硅性价比明显,其渗透率将快速提升。相关上游颗粒硅设备将充分受益。受益标的:芯綦微装,东威科技,罗伯特科,苏大维格,海源复材、双良节能、东方电热。 能源安全重要性凸显、下游资本开支明确,建议关注核工业、火电赛道 在低碳趋势及全球能源危机下,我国核电机组核准节奏加快、乏燃料后处理项目投资金额明确,核燃料运输容器、核工业智能装备迎百亿市场。上述设备目前的国产化率均较低,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受益标的:科新机电、锡装股份、景业智能。火电基建投资额增速已率先突破原有趋势。火电的新增装机量数据滞后于基建投资额及核准装机量,2022年火电的新增装机量同比-3.4%,降速相对2021年收窄,我们认为后续火电的装机量有望迎来反转。受益标的:青达环保、海鸥股份。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核电核准节奏、火电装机节奏不及预期、光伏产业新技术市场化进程不及预期。 1、自主可控:重点关注工业母机及上游核心部件投资机会 1.1、工业母机自主可控重要性凸显,顶层设计+资金支撑推动国产替代加速 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因此被称为工业母机,其对于制造业自主可控的意义重大。我国机床行业规模庞大,消费量、产值世界第一,但产品结构处于中低端。 以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的高端五轴数控机床为例,其国产化率低于20%,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我国数控中高端机床需求韧性较强,国产设备逐步迈向高端化,机床数控化率不断提升,以拓斯达、科德数控、海天精工、纽威数控、宇环数控为主的企业逐渐可以与国外竞争。国家制造业大基金投资布局向机床工具核心零部件领域延伸,2022年9月,两支中证机床ETF已获批。我们认为在国家政策、资金大力支持的背景下,2023年国产工业母机在中高端市场的国产替代进程会逐渐加快。 图1:我国数控机床市场大致可分为3个梯队 图2:2021年我国金属切削机床数控化率相比2016年增长13pcts 1.2、数控系统、电主轴、数控刀具等上游核心部件自主可控助力国产高端机床加速突围 提升数控系统、数控刀具、电主轴等关键构件的自制率或国产化率,是保障供应链安全的重要途径。 图3:数控机床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与零部件、中游数控机床产品和下游应用服务 高端数控系统是高端数控机床的控制核心。数控系统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目前已经形成寡头市场,寡头反之加强资本和技术密集。国内目前主流的高档数控系统主要来自德国西门子(SIEMENS)、德国海德汉(HEIDENHAIN)和日本发那科(FANUC)等国际巨头,但进口系统多为封闭式,修改和扩展控制软件较为困难。目前国内华中数控、大连光洋(科德数控)、广州数控、航天数控、沈阳高精、北京精雕等企业皆进行了数控系统自主研发,其中华中数控、科德数控在国产高档数控系统较高的市场地位。 电主轴亦是数控机床核心零部件之一。目前电主轴整体市场集中度较低,高端市场主要由国外企业占据,近年国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逐步抢占市场份额;中低端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较为激烈。 图4:德日厂商占据我国数控系统65%左右市场 图5:目前我国电主轴市场较为分散 作为数控金属切削机床的易耗部件,无论是存量机床的配备需要,还是每年新增机床的增量需求,都将带动数控刀具的消费需求。目前国内切削刀具高端市场中国际巨头企业仍占据较大份额,但高端刀具国产替代进程在加快。2016—2021年进口刀具占总消费的比重从37.17%下降至28.9%,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数控刀具的自给能力在逐步增强,进口替代速度加快。 2、宏观经济复苏伴随人口红利消退,通用自动化迎来布局时 点 2.1、宏观经济有望复苏,企业中长期贷款高增,通用自动化设备需求提升 我们认为,在防疫政策优化落实以及2023年经济稳增长的核心基调下,宏观经济有望逐步复苏,制造企业开工率、员工到岗率有望提升。2022年9-12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分别高达94.13%、111.10%、115.60%、256.91%,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需求下,自动化设备需求有望提升。综合以上数据分析,我们认为通用自动化已迎来布局时机,建议关注机器人、工控(PLC、伺服电机等)、刀具、机床、注塑机以及激光设备板块。 图6:2022Q3以来,通用自动化上游核心部件PLC销量持续正增长 图7:2022Q4,自动化项目型市场同比仍正增长,OEM市场规模同比-10% 图8:2022年12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256.91%,增速再创新高 2.2、2022年我国人口首次负增长,中长期看推动机器换人提高制造业附加值是确定趋势 我国人口数量进入负增长时代,中长期看需要加速推动机器换人、提高自动化率,从而提高制造业附加值。工信部等十七部门于2023年1月印发的《“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中指出,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翻番。我们建议重点关注机器人本体(工业机器人及特种机器人)、以及核心零部件谐波减速器、RV谐波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赛道机会。 图9:我们测算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台/万人)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3、降本仍是光伏产业链发展核心因素,新技术是重点投资方 向 3.1、电镀铜开启光伏降本新路线,设备厂商率先受益 3.1.1、电镀铜将成为光伏“去银化”降本的终极路线,量产玩家逐渐增多,产业技术处于中试关键环节 光伏产业链的核心发展因素仍然为降本,在光伏产业链整体呈现产能扩张的态势下,新技术方向成为投资重点。 电镀铜或将成为光伏“去银化”降本的终极路线,采用电镀铜模式,可实现光伏投资成本下降2.1%-3.5%。按照效率提升1%光伏投资降本7%计算,采用电镀铜模式,可实现光伏投资成本下降2.1%-3.5%。 表1:异质结电池中电镀铜较银浆模式存在成本优势 电镀铜模式的优势环节在于电池片金属化环节,较为适合应用在HJT电池上。 迈为股份和澳洲Sundrive公司合作的HJT项目电池转化效率已经达到了26.41%。 图10:迈为股份/sundrive合作HJT电池效率逐步提升 量产玩家逐渐增多,产业技术处于中试关键环节。目前包括爱旭股份、海源复材、晶澳科技、天合股份、晶科能源、爱康科技、东方日升、隆基绿能都在积极验证电镀铜技术;其中爱旭股份的非银方案已经在珠海投产,海源复材中试效果良好,且工艺趋于稳定。设备厂家方面,宝馨科技透露,计划继续推进湿制程设备的生产制造及研发升级,重点就电镀铜设备在异质结电池领域的应用积极开展验证与提升; 东威科技表示光伏镀铜设备已完成样机交付,并与终端客户做了中试线;罗伯特科的电镀铜设备已经取得设备交付。就目前布局玩家来看,电镀铜技术已经进入到中试验证阶段。 3.1.2、电镀铜多种产业路线竞相呈现,带来百亿级电镀铜设备市场 铜电镀工艺分为沉积种子层、图形化、电镀和后处理四部分。 CPIA预测2025年全球光伏乐观装机330GW,假设电镀铜设备产线GW投资额1.2亿元,渗透率为20%,产能利用率70%,潜在电镀铜设备市场空间为112亿元。由于电镀铜目前处于商业化前夕,在图形化和电镀环节,存在多种技术路线。 在图形化环节有掩模版曝光和激光直写LDI模式,在电镀环节有电镀和水平镀之分。 国内捷德宝一直在进行水平链式电镀机的推广。国内目前东威科技以挂镀为主。 图11:直写光刻设备无需掩模版 图12:直写光刻对于运动控制精度要求较高 3.2、硅料价格下行,颗粒硅产业链设备逻辑重塑 2022年12月以来的硅料下跌浪潮使得硅料企业进入新的发展周期,在光伏降本的大背景下,拥有成本优势的颗粒硅性价比明显,其渗透率将快速提升。下游颗粒硅企业协鑫科技、天宏瑞科积极扩产,相关上游颗粒硅设备将充分受益。 图13:历年硅料价格走势维持震荡 表2:颗粒硅企业保利协鑫扩产飞速 4、能源安全重要性凸显、下游资本开支明确,建议关注核工 业、火电赛道 4.1、核电机组核准提速,燃料运输容器、后处理智能设备厂商受益 在低碳趋势及全球能源危机下,我国核电机组核准节奏加快,未来5年或每年6-8台核电机组核准开工。截至2022年Q3,我国在运核电机组53台;在建核电机组23台,为全球第一。 2022年8月29日,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提出,通过5-8年时间,电力装备供给结构显著改善,核电装备满足7000万千瓦装机需求,进一步加快三代核电的批量化,加速四代核电装备研发应用。 图14:中国核电机组装机容量有望提升 图15:2030年我国核电机组在运台数或达90-96台 在核电机组核准加快的背景下,预计2030年我国核燃料换料所需运输容器市场空间将达26.5亿元。 乏燃料后处理项目投资金额明确,预计2025年我国乏燃料运输容器市场空间达99.6亿元,核工业智能装备领域迎来百亿市场规模。乏燃料后处理储运容器性能要求高,目前我国所采用的乏燃料运输容器主要从美国采购,国产替代空间大。当前我国乏燃料后处理厂的投资规模约为1500亿元/800吨,在建或规划建设有200+800吨的两期项目。乏燃料后处理项目中,设备投入占比约为39.84%,智能装备在设备中占比分别为20%。我们预计,智能装备在乏燃料后处理领域的合计市场规模为149亿元。 图16:我们测算,2025年我国乏燃料运输容器市场空间为99.6亿元 图17:预计2030年我国核燃料换料所需运输容器市场空间将达26.5亿元 4.2、2023年火电新增装机增速有望迎拐点,长期政策支持增强确定性 由于近年来限电情况出现及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带来的调峰需求提升,火电基建需求不断提升。 火电基建投资额及新增装机量经历多年负增长区间后有望迎来拐点,投资额增速已率先突破原有趋势。2022年,火电基建投资额同比增长28.4%。火电基建投资额在电源基建总投资额的占比也从2020年低点时的10.5%提升至2022年的12.6%。 图18:火电基建投资额在电源投资额比重出现回升 图19:火电基建投资额增速大幅提升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