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罗兰贝格]:2023年度特别报告:中国行业趋势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2023年度特别报告:中国行业趋势报告

2022-12-15-罗兰贝格J***
2023年度特别报告:中国行业趋势报告

预见 2023 Foresight2023 罗202兰3年贝度特格别中报告国行业趋势报告 FORE SIGHT2023 序言 Preface 2022年,中国经历了“完美风暴” 2022年,全世界仍然笼罩在新冠疫情的阴影之下,突然爆发的乌克兰冲突带来了石油危机以来最大的经济冲击。2018年就开始的通货膨胀不仅没有放缓,反而由于中美贸易争端、全球物流中断和一些国家放松疫情管控后的需求暴增而愈演愈烈。能源价格飚升和各国央行收紧货币政策进一步推动了物价上涨,触发了对中国商品的更多需求。而在中国国内,2022年初的疫情反复让国内需求放缓。 与此同时,全球变暖危机进一步加剧。2022年夏天的极端气候现象造成了很多破坏,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无法幸免于难。上述种种颠覆性事件汇聚到了一起形成了一场“完美风暴”,让中国经济的韧性承受重压,也引发了大量讨论。 “动态清零”政策无疑打断了很多正常的经济活动,消费受到的冲击尤其明显。然而,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表现得非常坚韧:2022年中国的出口继续高速增长。虽然在下半年有所放缓,但前11个月较去年同期增长了9%。鉴于2021年本身的出口增长已经很快,因此2022年的中国出口成绩特别突出。与大多数国家相比,中国的通货膨胀和汇率波动较为平稳。这为将来的复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不过,前路依然充满荆棘。 2022年底,中国终于改变了疫情管制政策,并且将重新向世界敞开大门。这一系列举措立刻振奋了市场情绪。中国的复苏很可能提振2023年全球的经济增长前景。考虑到中国即将出现的大量新冠感染人数,情况可能在2023年的最初几个月里变得更具挑战,此后才会好转。这和其他亚洲经济体在放松疫情管制后遇到的最初情况类似。 2023年将会是波动复苏的一年 展望2023年,全球经济将继续走弱,中国的复苏将无法依赖外部需求。2022年第三、第四季度中国的增长快速放缓就是 很明显的预示。2022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3年的全球增长预测调低至2.7%。最近,他们所描绘的前景更为悲观,认为全球增长率低于2%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主要原因是乌克兰冲突持续,欧洲和美国经济同步放缓,甚至可能进入衰退。我们也观察到中国的出口在2022年前9个月保持强劲同比增长,但进入10月份后就开始转弱,11月的同比增长仅为8.8%;这一现象可能会持续到2023年。 能源危机正在给全球和中国的供应链带来结构性改变。能源危机首先重创了欧洲,接着扩散到了全世界。因此为了减少高油价、气价和电价的影响,应对可能出现的燃料供应中断,很多能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转到了美洲、中东和亚洲。我们看到从2022年第二季度开始,中国的合成氨、化工原料、玻璃、某些金属原料和建筑材料的出口增加。2023年初,中国的工业商品出口可能在世界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一切都将取决于欧洲的制造业是否能应对进一步恶化的能源危机。2022年至2023年的冬天在某些程度上来说可能是2021年初冬的重演,中国灵活和完整的产业链将再一次支持欧洲和美国的经济复苏。这一局面可能会有利于中国的反弹,前提是中国自己的制造业没有被新冠拖垮。2023年上半年的唯一确定性是不确定性仍将继续。 从中期来看,中国坚韧的基本面给经济复苏创造了巨大的空间。鉴于出口增速已经放缓,房地产市场的复元仍需时日,消费必须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重新增长的强大引擎。在新冠管控措施放松后,原先受影响最大的一些行业有望最快反弹,例如服务业、食品、餐饮、零售、旅游和娱乐业等。中国有14亿人口,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这让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也是最有潜力的市场。 增加可支配收入是充分释放消费潜在需求的关键。基础设施投资、建筑业和房地产等传统增长引擎陷入低迷,只有更高的生产效率才能创造新的收入。因此,中国经济必须提高质量才能创造价值,只靠盲目追求规模和数量已经不再有效。工业现代化将会赋能消费提升,它也将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关键抓手。2021年和2022年的出口大涨实际上 已经在推动这一进程:更多的出口收入为制造业的现代化提供了资金支持。制造业已经贡献了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三分之一:在2022年1至10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7%,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的平均增速。先进制造业的投资增长更是高达24%。中国的十四五规划已经将工业现代化列为核心目标之一。随着中国制造业不断提升效率,持续推进降碳转型,并且整合全亚洲资源协同发展,中国仍将拥有能服务全球的强大制造业。 2拥0抱23全年球挑化战、与降机碳遇转:型降与低共风同险富、裕绩效优化、 在过去几年里,我们已经看到外部环境由于持续发生的“黑天鹅”与“灰犀牛”事件而变得日益不稳定。企业和各种组织常常被紧急事件和不确定性搞得措手不及。因此,必须针对各类风险隐患提前做好应对计划,还要为政策法规及运营方面的挑战妥善安排预案。这对于中国企业和跨国公司来说都是必答题。 全球经济放缓,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各国对高科技行业制高点的争夺加剧,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面临市场被对手整合的威胁。因此,中国企业必须加快降本增效,推进新品研发和新渠道拓展,制定清晰的全球化战略。最后这一条对于汽车、消费电子等行业的企业尤为重要。 由于中国国内的经济增长放缓,中国企业越来越需要从国际市场上找到新的增长和利润来源。不少企业已经具备出海的基本条件:强大的创新力,出众的商业灵活性,卓越的产品和服务,还有高超的生产效率。然而他们在一些关键领域仍然存在短板,如全球消费者认可的品牌,跨国管理能力,整合全球产业链网络的能力和各国市场上的接受度等等。在2022年的《财富》500强企业中,有145家中国公司,然而只有不到25家中国企业称得上是跨国公司。差距是巨大的,但潜力也是无穷的。 欧盟即将从2023年开始试点“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BorderAdjustmentMechanism,CBAM),其他国家也在酝酿相似或不同的碳关税安排。作为向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出口商品的主要国家,中国必须不断减少碳排放才能保住自己的出口大国地位,维持这一增长引擎的强劲运转。中国公司也需要加速自己的能源转型,启动降碳化进程,唯有如此才能保持甚至加强自己的竞争力。 最后,无论是中国本土企业还是跨国公司都需要关注“共同富裕”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尽管有些评论家认为这意味着更高的税收或是财富的重新分配,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认为它会通过另一个途径实现:让更多人进入中等收入阶层,做大国内市场。这并不是让财富重新分配,或是让富人更富,而是让今天在中等收入偏下水平的大量民众成为真正的中等收入群体。我们已经看到浙江等一些省份开始了试点工作,包括让农民搬到城市郊区来提高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对于大众消费品牌而言,这一新的趋势将成为最主要的机遇。 戴璞 DenisDepoux 罗兰贝格全球管理委员会联席总裁 目录 Contents 04序Pref言ace 汽车 08 Automotive 14工Indu业str产ialP品rod与uct服s&务Services 20化Che工mic与als材&M料aterials 能源 24 Energy 28交Tran通spo运rta输tion与&L物ogi流stics 34消Con费sum品erG与oo零ds&售Retail 40数Digi字tal化 44文Cult化ure娱,En乐tert与ain体men育t&Sports 50信Tech息no技logy术&I、n高tern科et技与互联网 56医Pha药rma与&H健eal康thc服are务 62金Fina融nci服alS务ervices 68房Rea地lEs产tate 72政Civi府lEc与ono公mic共s 76投Inve资sto与rSu并ppo购rt/Mergers&Acqusitions 82 88 92 96 100 企Ope业rati运ons营&P与erf绩orm效anc提eIm升provement 新Nex一tGe代ner制atio造nM体anu系facturing 活Rob力ust组Org织anizations S可us持tain续abil发ity展&Cl和ima气te候Acti行on动 智Sma慧rtM出ob行ility 汽车 8罗兰贝格中国行业趋势报告 Automotive 对于全球汽车产业而言,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尽管受俄乌冲突、芯片短缺、锂价飙升、自动驾驶资本降温等事件的影响,中国汽车行业仍呈现出强劲的韧性和活力,产业生态的变革升级之速不减。新能源车销量持续高升、出口初具规模、本土智能技术推陈出新、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和后市场新模式探索层出不穷,2022年诸多产业亮点凸显。自主市场市占率、新能源车渗透率和整车出口规模的三个数据新高标志着本土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印证了罗兰贝格汽车团队在2022年伊始提出的趋势研判。 迈入2023年,我们认为,尽管面临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中国正在以不变的基本面和不断转型的竞争力谱写一篇发展新故事。开放与共赢预计将成为2023年的经济发展新基调,给予汽车产业极大的发展助力。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将在高质、创新、低碳方面做出更坚实的贡献。我们也预计,在2023年,中国汽车产业将进一步提速智能电动化和商业模式革新之势,突破核心产业链技术创新,并深化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中国影响力。 罗兰贝格中国行业趋势报告9 趋势 01 全球供应链体系再平衡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来临,全球政经环境不稳定因素愈发增多,在经历了2022年日臻热烈的供应链安全和回流思辨后,我们认为中国将在全球汽车供应链中继续扮演"新高地"的重要角色,成为围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供应链的"新中心",各家车企和零部件也势必将以更多不同的形式深化中国供应链布局。 总体而言,中国汽车供应链将在2023年呈现以下产业环境新特点: -更稳健的市场端需求:罗兰贝格第12期《汽车行业颠覆性数据探测》调研结果显示,中国消费者在电动车与智能化接受度上再度领先全球。2023年疫情政策的调整与经济复苏将贡献强劲的购车需 求拉力,消费者将对高价值的智能网联电动车表现出尤其强烈的兴趣。 -更领先的供应链水平:随着“新四化”系统部件的供应链结构已发生颠覆性变革,国内电池供应商占据超过50%的全球市场份额,全球下一波芯片产能转移将中国作为重要目的地之一;加之本土玩家水平持续提升,中国产业集群优势效应将愈发凸显。 -更深入的本土化要求:无论是国内更稳定的营商环境对供应安全性的保障,还是国内消费者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都在不断驱动主机厂构建本土化供应链,以更好、更快地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趋势 由此可见,中国市场的短期重要性依旧,长期战略性优势更是不言而喻。对于全球化车企和零部件企业而言,如何再看待中国市场、再定位中国业务、再探讨布局平衡,将是贯穿2023年的持续主题。 02 中国车企乘风出海再加速 趋势 在政经动荡、技术迭代、低碳加速、消费价值观演变等共同推动下,2023年或将开启百年汽车产业的新一轮全球化窗口期。我们观察到,2022年新能源汽车出口成绩斐然,不仅实现了出口总量的突破,更是达到了欧洲国家的中高端市场渗透。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产品的溢价认可和新服务模式在欧洲市场的落地。比亚迪、领克、上汽、长安、蔚来、理想等十多个不同类型的中国品牌也纷纷发布了欧洲市场规划,加速海外布局。我们认为,中国车企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先发能力优势和产品优势,以及相对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将是中国品牌实现出海突破、品牌向上的关键。此外,国内领先自主品牌车企在过去十余年积累的全球化运营的宝贵经验探索、新势力新品牌的用户运营与服务创新能力等同样是中国品牌有望在海外市场持续突破并实现全球化经营的关键能力。预计2023年中国车企和零部件企业出海将取得更高成就,更多的中国车企和零部件企业也将站上世界舞台。 03 自主品牌向上破局见成效 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