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辉健康2022年报业绩预告交流会2023/01/12Q&A:Q疫情放开之后,诺辉对于2023年的疫后复苏的增速预测(院内院外)? A至少在第二季度开始全面复苏,尤其是在体检端会更快。 民营体检会重拾以前的优势,但是依然认为常卫清这样的产品是2023年增速最快的渠道。消费医疗受益于民营体检临床端的市场,以及用户的复购,所以消费医疗端也会有好的增速。整体对于2023年全年收入指引是14-15亿人民币,对应全年增长率是90%,甚至更高。 其中,常卫清在收入指引中的增长率应该是超过100%,具体在7.5亿左右;幽幽管的增速也是超过100%,收入预期在4-4.5亿,噗噗管预计有 30-40%的增速,收入接近3亿。 Q常卫清2022年超出预期,在临床端和线上公司做了哪些努力? A常卫清自上市都是一个卖点。 随着对专家、消费者的教育,销售团队的建立,以及2021-2022年聚焦准入,常卫清将呈现厚积薄发。 到2022年底,准入的医院和各级医疗机构超过了1000家,在2022下半年陆续呈现上量趋势,这就是为什么2023年增速会比较快的原因。很多增长得益于之前对于市场的投入。 在2022年进入了第三个国家级的指南,与全国专家进行了多维度的临床研究。销售团队经历了前两年的磨练,摸索出了一些临床思路。 2022年出现了比较快的增速也是在意料之中。 在消费渠道,随着大家对于无症状筛查和注射类产品的关注、公司与合作伙伴开展的相关活动、以及得益于线上的战略合作伙伴与零售端几个渠道的共同发力,才在2022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Q三个渠道的出厂价在2023年会有什么调整? A出厂价没有调整,自上市以来,每个渠道基本稳定,如果有变化,也会是慢慢增加。价格基本反映的是一个渠道的组合变化,我们对价格很有信心。 Q公司这么高的增速大概维持多久,各个渠道的渗透率大概达到多少? A每年保持翻倍的增速不现实,但是保持高速的增长还是可以的。 以常卫清为例,中国40岁以上人群的20%会根据专家意见做肠镜,或进一步筛查,这也是我们的目标人群。 指南里像常卫清这样的产品,根据风险程度每一年到三年筛查一次,平均下来每两年一次,目标市场定位为7千万人群。我们现在的渗透率应该不到1%。 期待在2025年,能达到个位数的渗透率,在2030年能达到两位数的渗透率。增长的空间还很大。 噗噗管和幽幽管的空间可能更大一些,噗噗管全国潜在市场为7亿人群。 目前,传统方法的潜在市场维持在1-2亿人群,对于噗噗管来说都是潜在机会。对于幽幽管,中国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很高。 几乎各年龄段的人群都应该筛查。 6-7亿人是极易感染人群。 目前,传统方法的检测次数一年不及1亿人次,所以幽幽管的增长空间也很大。 Q常卫清在新增医院里贡献比例是多少?预计2023年新医院覆盖的目标是多少?2022年公司临床渠道维持增速快的原因?公司物价编码进展? A目前各个医院的贡献情况都不一致,要看区域性。 主要看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以及川渝地区的趋势,这些区域比起其他的地区还是存在优势的。 2022年覆盖的医院有1000家,预计2023年会加倍,超过2000家。 2022年受疫情影响,物价的进展受到延后,尤其是许多重点省份物价报到了国家医保局,我们会在物价有优势的重点区域去推广来弥补物价的滞后。 2023年是机会,临床渠道会保持高速增长。Q噗噗管和幽幽管渠道的放量情况? 商业化渠道拆分? 癌症早筛产品的市场规模? A具体数字要等全年公告的时候才会有。 最大的是临床渠道,其次是DTC,收入贡献很接近,差不多同一个数量级。 对于常卫清来说,民营体检虽然是接近100%增长,但是收入还是小于另外两个渠道,收入占比小于10%。噗噗管和幽幽管来自于DTC和民营体检,DTC明显大于民营体检。 癌症早筛类产品规模信息可以在IR官网找到。 Q随着2023年销售费用指引的调高,2024年会达到盈亏平衡吗? A我们对于市场的投入与团队建设费用基本每年都是固定的,销售费用率会随着销售收入的增长和费用而逐渐下降。 2022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率降到了86%,今年未经审计的数字应该是小于80%。 2023年销售费用率会持续下降,接近60%。具体的数据会在3月的公告披露。 Q未来公司的研发费用率?研发重点与进展? A近期研发投入在了宫证清和香港研发中心的筹办。 中长期来看,加上苷证清和泛癌15%左右是比较合理的,近两年会有波动是因为政策与节奏的不同,短期会低于15%。 在研管线总共有4个,进展最快的是基于尿液取样的宫证清,在2022年6月底进入注册临床阶段,12月开始入组并已经完成申报的准备工作,预期在2023年完成90%的人群入组,预计在2023年12月底能看到数据并且进行3年的随访。 第二个就是基于液体活检血液的苷证清产品,是第一个基于NGS技术平台的肝癌早筛产品,预期2023年中进入申报,年底正式注册临床。苷证清入组大概是15000千人,宫证清是18000-20000人左右。 苷证清不需要3年的随访,预计6个月-12个月,具体的时间要跟药监局沟通。去年跟中山肿瘤医院签订了联合研发筛查的鼻咽癌研发项目。 鼻咽癌是通过鼻咽拭子的采样进行筛查,这个产品预计今年年中完成产品定型,进入下一步注册临床阶段。 Q公司产品未来毛利率的预期? A噗噗管和幽幽管毛利率是比去年大幅提升的,跟上半年相比有小幅提升,处于稳定的价格和成本状态,可能会有上下浮动。总体来看,噗噗管是在80%左右,幽幽管是在90%左右,可以长期持续的。 常卫清长期来说90%以上是可以的,成本摊销会在放量的时候下降,单价在稳定上升,所以毛利率会一直上升,但是增长浮动不会有很明显,主要依靠量的增加。 Q常卫清到检率的情况?标杆医院的情况? 下半年库存相对于上半年的变化? A随着临床渠道占比的增加(教育与认知),到检率会增加,目前是满意的。 库存与确认收入没有关系,收入确定的准则是“完成样本寄回并完成检测服务”,如果发给客户没有到检,公司不能确认收入。常卫清的收入里面没有任何是来自库存的。 3月的公告会披露发货量、到检量的具体数据,我们看到的是这两个数据都在高速上升,发货量大于到检量。 原因是因为发货量有一部分在2023年到检,并在2023年确认收入,还有一部分货发到医院药房之后没有销售的部分不但不能确认收入,还要记一个库存减值。 公司财务没有经济动力去压库存,发货是必要的,发货增长是常卫清未来12个月增长的先决条件。 幽幽管和噗噗管由于模式是发货就确认收入,样本是不会回到实验室的,不知道货是谁用的。但是在双十一和618节日都是会卖断货的情况,如果有库存是不可能卖光。 传统IVD对于库存是非常小心的,会有压货的情况。如果有这类情况出现,产品高速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噗噗管和幽幽管都是翻倍的高速增长,印证了我们是的渠道管理和发货管理比较保守。 12月底的时候,幽幽管确实渠道跟不上,我们的自动化生产线预计在2023年第一季度末投入使用,能增加每年1000W份的噗噗管和幽幽管,整体自动化生产线可以提供3000W份,基本能满足2023年的需求,常卫清压货只会给我们增加损失。 Q香港市场销售预期,常卫清销售量?未来销售展望? A现在所有的数据和指引都是不包括香港的,目前还没有拿到它们的数据。要等到3月13号才会有具体的数据,需要两方审计师确认数字。 春节前后会在香港开展幽幽管的合作,定价和销量还没统一,但定价会比大陆高,销售预期未明确。大陆是我们最重要的市场,其他的市场是没法比较的。 香港市场只是尝试,收入贡献比例不高。 Q2022年医院端和消费端增长很快,具体做了什么? A医院端得益于前两年我们对于学术的推广,医生的覆盖和销售团队对于各个医院覆盖的密度。消费医疗端得益于我们坚持做的市场教育,与战略合作伙伴开展的一些体检活动。 新冠之后,大家对于居家自测、取样,无风险筛查的意识不断提高。将来不管是常卫清还是其他的产品都会得益于新冠的教育。 Q最看重的未上市产品? A我们都看好所以才会有管线。 公司发展历史上曾经有常卫清、肠胃明等,在公司发展过程中下架了其他三个产品,留下了常卫清。宫证清、苷证清、鼻咽癌产品和PANDA熊猫项目都是我们非常看好的项目。 Q未来产品出海计划? A常卫清在香港的合作、幽幽管与相达生物科技的合作为出海提供了好的借鉴意义。国内的市场和空间都十分巨大,收入贡献有绝对优势。 Q2022年临床端增长快的原因?Top20医院的贡献占比是多少? 2023年常卫清对于临床渠道预期贡献? A临床增长快还是因为之前基数比较小,认为常卫清的潜力还是比较大的。 公司对于疫情是有预判的,全年工作是有前移的,基本上在三季度和四季度上都把工作安排完了。目前没有医院占比,要等3月的公告。 预判临床端收入占比和贡献还是比较大的。Q常卫清有多少是来自新覆盖医院的增量?拆分? A要等3月财报披露。 Q公司研发技术平台? 除了在肿瘤早筛领域,未来还会有哪些业务展望? A我们有基于多组学、多维度的PCR蛋白检测平台,基于NGS的技术平台,同时共同测序DNA和RNA生物标志物的技术平台。一个肿瘤细胞里有3000W个RNA分子,我们前期研究发现RNA有更高灵敏度。 基于类似的技术平台,我们正在进行PANDA覆盖22种癌症和多癌种早期检测的开发。 癌症早筛市场是巨大的,是在可预期的时间范围内都很难达到较高的渗透率。 MRD不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