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科科技定增路演20230110一、公司介绍晶科科技是一家行业领先的清洁能源供应商和服务商,前身“上饶晶科工程”于2011年成立,2020年公司在A股上市。 公司以“改变能源结构、承担未来责任”为使命,专注电站开发、电站服务、能源服务三大主营板块,根据公司公告,截至2022年Q1,公司光伏电站持有规模达2.9GW,电站遍布20余个省份;截至2021年底,公司运维电站规模5.28GW,其中对外代运维规模2.36GW。 公司业务范围覆盖光伏运营全流程。 公司业务涵括光伏发电项目投资、开发、运营、电站资产管理和转让交易;EPC总包、电站智能运维和全生命周期托管;分布式能源合同管理、增量配电网、电力销售、园区绿电供应、光伏+储能离网服务、光伏+多能的综合能源服务等,可提供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主要产品有大型地面电站、山地光伏电站、渔光互补电站、农光互补电站、屋顶分布式电站、林光互补电站。公司是一家具备成熟的设计、施工、运营能力,并有着丰富项目经验和广泛渠道优势的光伏技术应用企业。 公司自成立以来,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发了大量集中式光伏电站及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是国内领先的光伏电站投资运营商和光伏电站EPC承包商。二、公司营收情况历史业绩有所波动,改善拐点初现。 受光伏531政策和新冠疫情影响,公司在2018-2020年有过两次较大的业绩下滑,2021年公司营收情况初步好转,实现营业收入36.75亿元,同比增长2.44%;净利润3.61亿元,同比降低24.13%。 2022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3亿元,同比降低18.81%,净利润-0.60亿元,同比提升46.04%,一季度为光伏发电淡季,虽仍为亏损,但同比来看亏损幅度大幅收窄。 光伏运营为基本盘,EPC业务波动较大。 公司业务主要分为光伏发电运营和光伏电站EPC两个板块,2021年光伏发电运营收入27.76亿元,占比75.54%;光伏电站EPC收入8.89亿元,占比24.19%。 光伏发电运营板块由于公司自持装机量较为稳定,收入和毛利率保持稳定,光伏平价没有对公司电站运营收入产生较大影响。从财务方面,在过去的4年,资产负债率逐年下降,近两年平均的融资利率下降明显,综合的融资成本持续降低。 从营收和利润方面,近些年的营收来源主要是发电收入和EPC的业务的收入。发电收入基本稳定,EPC的业务规模是有所控制。 从今年往后,利润的增长点主要有几个方面,一个是快速增加的新增电站并网带来的发电收益,一个是以项目建成转让模式为代表的投资收益,三是偏服务类型业务的代运、维售店等等收益的逐年增加。 从现金流和短期的偿债能力来看,经营性现金流持续健康。 由于2021年可转债的发行,以及以后公司债的发行,融资性净现金流有大幅的提升。从商业模式来看,公司总体来讲是以开发带动建设、持有和周转。 我们开发团队的总人数是超过了400人,从2011年成立至今,有十几年的项目开发经验以及区域性的深耕,形成了资产池。 资产池里开发完成的项目可以选择以EPC的形式进行合作开发,也可以在保障项目收入率的基础上自持,或者在未来去选择建成转让。 基于多元化的自持电站,包括集中式电站、工商业电站、互用电站、封电站、储能电站等等,便于公司进行服务的延伸,包括代运维以及其他的多元化解决方案的提供,底层持可持续开发的优质资产,可以贡献稳定增长的现金流和利润。 在此基础上,服务可以形成一个高的增长点。公司长期的目标是成为领先的综合能源服务商。 行业发展“双碳”目标持续推进,光伏有望走向主力电源。 我国于2020年9月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为有效推进“双碳”目标落地,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势在必行,未来风光等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显著提升,并可能逐步成为最为主要的能源供给来源。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光伏装机量306.56GW,占全部装机的12.90%,2021年光伏发电量3270亿kWh,占全部发电量的 3.93%,所占发电量比重较低,具备充分增长空间。 根据《中国“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研究》,从电源装机结构来看,到2050年,中国清洁能源(含水电、核电、风电、光伏)装机规模有望达到 45.23亿千瓦,在总装机容量中占比为70.13%,其中光伏装机规模为22.48亿千瓦,在总装机容量中占比为37.40%。硅料厂商大幅扩产,组件价格有望下行。 硅料供给不足,光伏组件价格目前居于高位。 根据PVInfoLink数据,光伏组件价格走势与多晶硅价格基本保持一致,2022年以来价格仍在上涨,但相较2021年上涨趋缓。 6月8日多晶硅价格261元/kG,相比去年同期上涨26.70%;182单晶硅片价格6.78元/片,同比上涨14.33%;182单晶电池片价格1.185 元/W,同比上涨11.79%;182单晶组件价格1.93元/W,同比上涨8.43%。 根据RystadEnerGy数据,光伏组件成本中硅料成本从2020Q3的0.025美元/W上涨到2021Q4的0.11美元/W,涨幅达到340%。整县推进政策力度较大,看好分布式光伏发展。 政策支持力度较强,“整县推进”推动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发展。 2021年6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提出在具有比较丰富屋顶资源的县(市、区)规模化开发屋顶分布式光伏,并提出党政机关建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50%;学校、医院、村委会等公共建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40%;工商业厂房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30%;农村居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20%。 □676个试点县预计开发规模超过100GW。 2021年9月8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报送试点县(市、区)676个,全部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试点县报送数量最多的省份为山东、河南、江苏、甘肃、河北。 参考公司所签订的整县推进框架协议,单个县的初步开发规模约为0.2GW,则676个试点县的开发规模有望达到135GW。四、企业优势在投资亮点方面,公司至今为止有12年的电站开发经验。 从2011年成立并往第一座集中式光伏电站之后,2015年我们并往了第一座工商业光伏电站。 2022年第一座互用电站建成并网。 在2017年的时候中标了国内首个超级领跑者,2018年在第三批领跑者项目中标个数和容量排名起第一。 另外,我们是具备全球化的资源整合能力,中标了世界最大的单体光伏电站项目,与知名的能源巨头有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从项目增长类型的方面,地面电站的支持量去年底是2个G瓦,今年底是2.5个G瓦,明年底相较于今年会有显著的增长。 从指标获取方面,2021年指标获取的规模为江西、广西和甘肃三省的民企。第一工商业的电站持有量今年底是1.1个G瓦多,明年底预计是1.6个G瓦左右。规模虽然不算特别大,但持有量已经在行业排名非常靠前。 忽用电站的开发量快速增加,今年底大概100兆瓦,明年1个G瓦的体量,后年大致是3个G瓦以上的增量。 基于300家左右的一个优质工商业的客户群体,是有利于我们之后持续地去开发光伏电站的项目和用户侧储能项目的一个滚动开发以及品牌效应,会有持续的积累。 另外,公司今年中标了第一个风电项目,也体现了机电多年的项目开发能力和技术能力。 从区域上看,公司早期开发的电站西部居多,后来往中东部电价更高的区域发力,也体现了行业的预判能力。 开发团队拆开来看,国内地面的开发大约是130人,分布式包括工商业和互用大约是150人,海外团队大约是70人。公司的员工平均的年龄是34岁,正值青壮年。 在未来机会方面,中短期公司储能业务和互用业务的增量会相对更大,300多家工商业客户群体具备持续的一个用户侧储能的可开发空间。 公司目前拿到了700兆瓦时的一个电网侧的备案,可以在未来合适的时机做持续的建设,互用的可开发空间巨大,特别是随着组件价格下降和疫情缓解之后的大量的南方区域。 五、募投项目六、近期成果汇报和规划从装机规模来看,公司22年底的自持的电站规模刚刚也提到了是3.6个G瓦,这里面包括接近2.4个G瓦的地面,1.1个G瓦的工商页和接近100兆瓦的互用。 从地面电站指标获取的角度来看,2021年和2022年两年我们的指标获取量已经超过了7个G瓦,2023年预计是超过4个G瓦的量。公司的开发的方式我们刚刚也介绍到了是以开发带动建设、转让和持有。 在这一批地面电站的指标获取之后,公司可以选择开发建设和自持,也可以选择开发加建设,也就是BT的形式进行周转。 2023年公司计划新增自持电站大概1.1-1.5个G瓦。另外会有500兆瓦的电站。 以建成转让的模式去开发工商业电站是一个TOB的模式,是需要一家的企业去谈,它不具备高度的可复制性。公司截至二年底是有超过1.1个G瓦的工商业,在行业持有量是排名龙头的。 一方面,我们会基于我们在工商业8-九年的开发经验和项目体量,会稳中有升地去做持续开发。 另外一方面,存量的工商业优质客户是可以做持续地开发的,包括他们的新建厂房的屋顶,以及之后用户侧的储能项目。 2023年工商业这部分公司是计划新增400-500兆瓦,另外有100-200兆瓦的存量项目是希望实现转让的。这是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互用是公司22年新增的业务。 我们22年完成了渠道商的招募,系统的搭建,流程的完善,基于持续增加的一个渠道商的数量,我们2023年的起量会非常快。从22年接近100兆瓦。 2023年我们基于大概500家渠道商的这种体量,会有一个G瓦的新增的增量。 24年会有基于大概1000家渠道商的数量,有3个几百以上的增量。我们的定位是高增长和高周转。 2023年新增的这一个季瓦公司是希望实现400-500兆瓦的一个出售。 从稍微长远一点的规划来讲,我们是希望2025年支持的项目是10个G瓦。这里面地面是做一些阶段性的周转。 工商业大致已2到5年为一个周期做阶段性的周转。 互用,是希望实现快速地周转,对应到未来的收入结构。 电站自持规模的扩大带来发电收入的一个增长,以及开发转让模式带来的投资收益会持续地增加。 我们截至22年底,公司自持的规模是3.6个G瓦,如果对应到2025年自持量10个G瓦,就意味着未来每一年23242五年新增平均是2个G瓦。但是我们的开发和建设量是远远的高于这2个G瓦的。 地面的指标获取量平均每年4个G瓦。工商业是稳中有升,互用是快速增加。 所以除去自持的这部分,剩下的这部分都会以开发转让的形式做出售。对应到2023年的一个增量。 23年公司22年公司的一个新增并网大概是800兆瓦部分。 截至到22年底,3.6个G瓦的总存量会在23年全年贡献发电量2023年的新增部分,会持续地贡献发电量,陆续的贡献发电量。 另外,随着组件价格的下跌,我们项目开发和项目ETC建设的收益空间也会显著地增大,这部分也会在2023年的贡献是比较显着的。 从公司定位来讲,我们刚刚也有介绍到,我们一方面是做好运营商,在一定规模支持电站的基础上,去越来越多的做这种轻资产、高周转服务商的角色。 自持的平价。 项目规模的扩大是有利于我们存量资产的一些置换,以及贡献更好的利润和现金流,以及进一步地去摊报我们的管理成本。在这个基础上,公司未来会更多地往服务商去做转型,包括电站的建成转让、运维的快速增长以及后续的综合能源服务。七、问答环节Q:问一下咱们未来几年咱们储能的一个规划情况? A:储能这个事情第一对我们来说不陌生,21年二年,我们公司在所有几乎所有的地面电台上面都会涉及到一个强制配储的问题。 但是我认为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