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9 2023中国与全球化报告 2023ReportonChinaandGlobalization 摘要 新冠疫情叠加乌克兰危机下的世界秩序重构加速,全球化向何处去受到广泛关注。尽管全球化作为经济发展必然趋势不会终结,但全球化发展进入深度调整期已成共识。中国的发展前景与世界紧密相连,在中国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国家发展战略调整、政策优化,还是企业、个人等抓住机遇、规避风险,都需要“开眼看世界”,把握全球化发展趋势。 2022年,CCG于6月和11月两度开展环球二轨外交,与数百位学者、政要、媒体、智库负责人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人士开展了面对面对话交流活动。2022年,CCG还举办和参与了百余场围绕国际形势走向、全球治理挑战、中美关系改善、中欧关系回暖、中国开放发展等热点议题的大型论坛、圆桌会、建言献策会等,与中外政商学各界权威人士开展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结合在广泛交流中所了解的观点信息,和CCG对于全球化的长期研究积累,以及2022年在乌克兰危机、中美关系、全球治理、国际人才流动及国际传播等方面开展的研究,CCG课题组梳理2022年事关全球化发展的重要事件进行分析研判,提出2023年中国与全球化发展的十大趋势: 一、中美关系或迎来新的稳定窗口期;经过数年调整和布局,中美关系出现明朗迹象,或将达到一个历史新节点;双方仍将谨慎开展互动,在曲折中规避双边关系进一步下滑。 二、乌克兰危机或进入谈判和冲突并存的阶段,有进入“冻结”状态的可能;危机引发的撕裂状态将会持续,但从总体上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趋势。 三、全球货币体系和金融体系将继续调整,全球资本流动性将有所改善;美元对全球影响力依旧,但长期持续的低利率局面将结束;部分国家债务风险增加;人民币国际化将继续得到推进。 四、全球可能进入“滞胀”,区域合作机制进一步增强;产业链和供应链调整中,供应链将会变短;中国期待将消费作为经济复苏和发展引擎。 五、“一带一路”十周年后进入新发展阶段,适应性和韧性将延续;“多边性”更加突出,与其他国际合作机制的复合程度加深,加大共商共建共享和国际合作。 六、国民党中期选举获胜,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及各领域融合迎来新发展;大陆的对台策略和表现出来的战略耐心将推动台海局势保持稳定。 七、中国与全球化混合经济彰显韧性,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将在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中不断完善,不断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八、随着中国入境隔离、签证政策的放宽,出境旅行将激增,出境游和海外投资需求将得到释放,中国海外留学及来华留学人数都将得到大幅恢复,将帮助校准西方的中国认知,消除国际公众对中国的误解,减少双方误读,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建设,推动中外关系理解沟通新发展。 九、全球数字经济治理从“碎片”走向“板块”,形成“自下而上”推动全球数字经济监管合作体系建立的新态势;中国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和治理。 十、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曲折前行,联合国依旧在气候变化话题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区域合作机制将会体现出更高效的行动能力;以绿色、可持续产业为重心的国际经贸结构形成,将在全球减碳目标背后形成新的经贸、技术与发展权竞争。 目录 前言1 一、中美关系或迎来新的稳定窗口期,双方在曲折中规避双边关系进一步下滑2二、乌克兰危机或进入谈判和冲突并存的阶段,危机引发的撕裂状态将会持续 ..................................................................7 三、全球货币体系和金融体系将继续调整,全球资本流动性将有所改善11 四、全球可能进入“滞胀”,中国期待将消费作为经济复苏和发展引擎14 五、“一带一路”十周年后进入新发展阶段,更突出“多边性”,加大共商共建共享国际合作18 六、国民党中期选举获胜,蔡英文辞去民进党主席,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及各领域融合迎来新发展22 七、混合经济彰显韧性,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稳步推进25 八、中国国际旅游与国际留学将大幅恢复,推动中外关系理解沟通新发展28 九、全球数字经济治理逐渐板块化,中国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和治理32 十、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曲折前行,区域合作机制将会体现出更高效的行动能力 .................................................................36 结语39 参考文献42 CCG课题组45 前言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国际安全、地缘政治、能源环境、全球治理等都面临严峻的挑战。新冠疫情叠加乌克兰危机下的世界秩序重构加速,全球化向何处去受到广泛关注。尽管全球化作为经济发展必然趋势不会终结,但全球化发展进入深度调整期已成共识。中国的发展前景与世界紧密相连,在中国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国家发展战略调整、政策优化,还是企业、个人等抓住机遇、规避风险,都需要“开眼看世界”,把握全球化发展趋势。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以来中外人员往来和交流减少,中外相互了解不够、互信不足,因而更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增进交流,凝聚共识。全球化智库(CCG)作为致力于推进中国全球化发展的国际化社会智库,在三年疫情期间,开展了数百场国际线上线下交流对话、论坛、大使圆桌、国际研讨会等,展开了丰富密集的二轨外交国际访问,充分发挥了中外沟通交流桥梁纽带作用。 2022年,CCG于6月和11月两度开展环球二轨外交,到访新加坡、美国、德国、法国、比利时、韩国等国多个城市,与数百位学者、政要、媒体、智库负责人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人士开展了近百场面对面对话交流活动。此外,2022年CCG举办了4场大型论坛,开展了4次大使圆桌,9次国际青年活动,11场国际名家对话,20场国际研讨会,接待了33次使馆来访,70次使馆交流,参与了67次国际重要论坛,发起“中国全球化三十人圆桌”机制。期间,围绕国际形势走向、全球治理挑战、中美关系改善、中欧关系回暖、中国开放发展等热点议题,CCG与中外政商学各界权威人士开展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2022年,CCG紧跟国际形势和国家开放发展需要,在乌克兰危机、中美关系、中欧关系、全球治理、国际人才流动及国际传播等方面开展了多项研究,在相关领域出版了6部外文著作,7部中文著作,8份研究报告,5期智库期刊,形成建言57篇,智库要报11期,智库内参14期,持续以国际化的研究视野加强对全球化的深入研究。 结合CCG在广泛交流中所了解的观点信息以及2022年在乌克兰危机、中美关系、全球治理、国际人才流动及国际传播等方面开展的研究,CCG特研究撰写 《2023中国与全球化趋势报告》。报告从中美关系、乌克兰危机、国际金融体系、“一带一路”、国际旅游、数字经济发展、气候变化等十个角度梳理并预判了未来1年全球化发展趋势,以供相关机构和社会各界交流参考。 一、中美关系或迎来新的稳定窗口期,双方在曲折中规避双边关系进一步下滑 新年伊始,外交部长秦刚大使在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题为《稳定的中美关系攸关我们星球的前途命运》的署名文章,认为中美关系不应该是你输我赢、你兴我衰的零和博弈,宽广的地球足够容下中国和美国各自发展、共同繁荣。中美各自取得成功对彼此是机遇而非挑战。与动荡不断的2022年相比,2023年中美关系或将到达历史新节点,迎来新的稳定窗口期。这主要是中美双方在经历了一个政治周期之后,国内政治对两国关系的干扰相对降低。同时,双方对于两国关系的风险管控意愿有所加强。但美国国内政治仍有可能出现各种不确定性,类似原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等不确定重大负面情况仍有可能重演,增加中美关系波动程度。 2022年是尼克松访华50周年,也是中美第一个联合公报签署50周年。中 美关系在经过了四十余年的相对稳定后,在2017年出现了剧烈的转折和波动,并在拜登出任总统之后继续下行。美国在政治、经济两个领域对华逐渐形成了全面包围态势。在国际方面,美国通过构建多层次联盟关系,推出了印太经济框架 (IPEF),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TTC),美英澳三边安保联盟协定 (AUKUS)、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以及正在酝酿的芯片四方联盟 (CHIP4)等,重点在经济和安全领域形成了对华包围态势。在国内方面,美国国会先后通过了《芯片法案》《降低通胀法案》,并炮制了《台湾政策法》,从法律基础上实质性掏空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内容,动摇了中美关系的基础。 在过去几年里,中美关系的互动模式已经发生“范式转移”。为降低双边关系的不确定性,中美均有意构建中美关系的新框架,这一过程仍在动态发展之中,各种新增变量带来许多不确定性。当前形势下,中美两国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多了。中美不冲突、不对抗、和平共处,这是两国最基本的共同利益。中 美两国经济深度融合,面临新的发展任务,需要从对方发展中获益,这也是共同利益。例如2021年双方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格拉斯哥大会(COP26)上的合作和 2022年双方在世贸组织第十二届部长级会议(MC12)上的合作;在2022年8 月,中美签署了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协议,为中资企业在美国上市铺平道路。 2022年11月中美两国元首利用G20巴厘岛峰会进行面对面会晤,明确一个方向,防止中美关系进一步失控;确定了一个框架,共同探讨了中美关系的指导原则;启动了一个进程,将两国元首重要共识开始落到实处。会晤推动了中美之间主要对话机制的大部分恢复,并确定了双方高层的互访,显示双方仍有维持关系稳定的意愿,并愿意在维持关系稳定的共识上采取行动。同期,中美国内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在短期内维持稳定的态势。未来,中美关系固然面临许多波折,双方仍旧会保持共同底线,并随时根据周围环境变化展开调整。而这一会晤更加宏大的意义在于,双方或意识到了两国关系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并开始为管控这种风险设定相关框架。这为中美关系的稳定提供了一个契机,一次窗口时间。 2023年中美关系将在这一框架之下展开。2023年,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管控风险,将彼此的竞争维持在良性竞争的层面,在合作可能性尚存的情况下,寻找彼此的利益交叉点,使共同的合作关系不至于彻底破裂。 基于这一认识,可以进行如下判断: (一)美方将继续通过联盟网络多边牵制中国,并在各领域展开“塑造环境竞争” 与中国陆续扩大经济合作朋友圈相比,美国近年来在加紧构建军事安全联盟。目前,美国在全球格局中对华“遏制”的联盟网络已经接近完成。这一网络联盟被国际观察界称为“三四五包围圈”(即AUKUS、QUAD和五眼联盟)以及IPEF和相对边缘的TTC、垂直领域如美国半导体联盟(SIAC)、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B3W,和掌握芯片研发生产能力的CHIP4等机制。这些绵密交织的联盟属性各自不同,既有双边,亦有多边;既有官方,亦有非官方;既有组织松散的联盟,亦有紧密合作的联盟。美国联盟中既有明确表示针对中国的机制,也有未明确是 否针对中国的机制。不论其表面理由看上去是否符合逻辑,这些联盟和机制的诞 生与操作被美国各方视为符合其国内法的做法,具有合法性且不会轻易改弦易辙。美方新举措的重点将落在科技领域。美国一方面会根据具体需求对中国相关 企业与产品提供豁免或从“实体清单”中移除,另一方面会继续收紧对半导体、航空航天、数字科技等领域的政策限制。 构建这些联盟或机制消耗了美国大量外交资源,一部分联盟和机制在部分领域也存在可操作性问题。但考虑到它们涉及众多国家及复杂的国际利益,一定程度上将会分散和牵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注意力。而从中国角度来说,不断扩大开放合作,做大经济圈,以持续扩展的对外贸易圈、不断增加的双多边经济合作机制对冲美军事安全压力,将有利于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也可为中国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在贸易和全球治理领域中美双方仍存互动可能 在全球治理领域,美国仍旧需要与中国在联合国、G20、IM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