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泰证券]:2023年宏观利率展望:因时而变,乘势而进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2023年宏观利率展望:因时而变,乘势而进

2022-12-22周岳、肖雨中泰证券球***
2023年宏观利率展望:因时而变,乘势而进

展望2023年,基本面的“疫后”复苏将如何演绎?政策环境相比今年有哪些变化?利率债市场还有没有机会? 利率回顾:预期反复下的“震荡市”。今年以来,疫情间歇反复和托底政策持续发力共同作用下,基本面维持弱复苏态势,宽信用迟未兑现导致货币环境被动宽松。因此在11月债市调整前,“资产荒”始终是市场交易的主线:一方面表现为信用利差持续压缩至极限水平,另一方面利率债收益率维持在低位窄幅震荡。全年来看,根据10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判断,利率债行情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基本面展望:温和复苏。疫后复苏有望成为2023年经济增长的主线,但可能明显区别于2020年下半年基本面的V型反转。考虑到外需放缓压力,地产和消费改善存在不确定性,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对冲作用有限,我们判断明年稳增长仍面临一定压力。 1)随着疫情形势改善,客观的消费场景限制将会减少,消费修复的阻碍主要来自主观消费意愿不足,预计2023年社零增速为7.3%。 2)地产政策持续发力背景下,未来地产行业弱复苏的逻辑有望兑现,地产销售和投资的拐点预计陆续出现。预计202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4.6%,相比于今年降幅收窄。 3)明年预计财政资金对于基建投资支持力度减弱,“第二财政”可能是关键,预计基建投资增长7%左右。 4)随着外需放缓和出口份额回落,预计2023年出口同比增速降至-3.7%。 5)通胀整体走势温和,CPI有望在猪周期和消费复苏的共同作用下温和上涨,PPI则受基数效应、外需放缓等因素拖累预计维持低位。 6)参考各分项表现,按照需求法推算全年GDP增速预计为5.2%。 “稳货币”支撑结构性宽信用。由于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考虑到明年通胀压力总体温和,海外货币政策紧缩节奏放缓,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有望大幅减弱,预计货币政策收紧甚至转向的可能性较小,结构性信用政策将和稳增长政策、产业支持政策形成合力,支持高质量发展。在“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下,房企融资等相关政策调整以防风险为前提,“新发展模式”意味着重回老路的可能性较低。由于地产投融资功能部分“缺位”,预计明年社融增速在9.5%-10%之间窄幅震荡。 财政:紧平衡下的“加力提效”。按照“加力提效”的要求,考虑到明年稳增长面临的压力,积极财政在力度上预计不会出现明显“退坡”,但在“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政府杠杆大幅攀升的可能性较小。我们预计赤字率小幅提高至3%,新增专项债预计3.8万亿元,尽管政府性基金预算可能缩表,但一般预算支出有望升至7.7%,广义预算支出维持在2.4%左右。政策性金融工具作为政策协调的重要手段,存在继续加码的必要。 利率观点:一年之计在于春。随着疫情影响消退,基本面特别是消费的改善,从预期层面料将带来利率调整压力,但如果后续政策力度或基本面表现不及预期,利率走势仍有波折。考虑到地产拖累、外需回落和消费改善的不确定性,明年基本面弱复苏的可能性较大。在经济确定性回归到合理增长区间之前,预计货币政策稳中偏松的基调不变,流动性环境有望延续“合理充裕”,因此明年利率债运行环境并不悲观。从经济增长到利率的映射看,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中枢和高点预计也将明显低于2019年。如果观察期限利差变化或者对比政策利率水平,当前利率可能存在一定超调,建议关注明年年初预期修复带来的交易机会。相比之下,明年后半程随着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利率债波动和交易难度可能上升。 风险提示:疫后消费大幅反弹,基本面复苏超预期;地产行业出清过程加快,销售和投资拐点提前出现;外需表现高于预期,出口保持较强韧性;内外环境变化影响下,货币政策被迫收紧;理财赎回冲击持续发酵,交易结构恶化等。 去年底我们在年度策略报告中预计2022年利率债运行处于较为有利的环境中,全年可能出现中枢下行、走势震荡的情况,今年以来的市场表现基本符合这一判断。11月以来,地产和疫情政策放松导致宽松预期反转,叠加理财赎回的冲击,利率调整压力上升,引发市场对于债市“牛转熊”的担忧。展望2023年,基本面的“疫后”复苏将如何演绎?政策环境相比今年有哪些变化?利率债市场还有没有机会?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供投资者参考。 一、利率回顾:预期反复下的“震荡市” 今年以来,疫情间歇反复和托底政策持续发力共同作用下,基本面维持弱复苏态势,宽信用迟未兑现导致货币环境被动宽松。因此在11月债市调整前,“资产荒”始终是市场交易的主线:一方面表现为信用利差持续压缩至极限水平,另一方面利率债收益率维持在低位窄幅震荡。全年来看,根据10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判断,利率债行情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图表1:2022年10年期国债利率走势及重要事件回顾(截至2022年12月13日、%) 第一阶段(1.1-6.30):多空交织,长端震荡。1月央行下调逆回购、MLF和SLF利率,并多方位呵护流动性,10Y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下行,但很快因为海外俄乌局势紧张、美联储“鹰派”言论等因素导致收益率回升。 随后社融信贷数据和经济数据超预期,释放经济修复和信用扩张的信号,收益率继续上行。期间虽有疫情反复、社融走弱等利多因素提振,但在中美利差倒挂、人民币贬值压力上升等外部因素制约下,收益率延续震荡态势。 第二阶段(7.1-8.15):经济下行,收益率探底。随着二季度经济表现不及预期,总理称“不会为了过高增长目标而出台超大规模刺激措施”,之后的政治局会议定调也较为客观,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经济改善预期降温为债市带来利好。随后央行超预期下调MLF利率10bp,10Y期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至全年最低点。 第三阶段(8.16至今):预期反转,债市走熊。8月经济好转,叠加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上升,收益率快速冲高,之后随着通胀数据不及预期、央行开展大额OMO投放,收益率有所回落。11月以来“资产荒”逻辑弱化,债市迎来较大调整,由于收益率中枢较低、信用利差较窄,债牛空间已经不大,市场对于利空冲击较为敏感。债市调整的触发因素包括流动性边际收敛,疫情防控优化和地产支持政策密集出台带来的预期反转,同时债基、理财赎回潮引发负反馈。随后降准落地,强预期带来的冲击减弱,10Y国债收益率有所企稳。 2022年债市延续2021年以来低波动特征,同时中枢下降。剔除2020年疫情的冲击影响,自2019年以来,长债收益率窄幅震荡且收益率中枢维持平稳略有下行。2022年上半年10Y国债收益率基本围绕2.78%的中枢波动,波动幅度仅为18bp,下半年虽然呈现出鲜明的V型走势,但利率中枢进一步降至2.74%(截至12月13日),波动幅度也只有34bp。 低波动的原因可能在于:从基本面看,2012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经济增速减速降档,周期性波动明显减弱,经济增长周期弱化是债市波动率下降的根本原因;从政策面看,货币政策整体维持稳定偏宽松的格局,随着央行的工具日益丰富且灵活精准,加上利率走廊的出现,政策空间逐渐收窄导致市场利率波动率系统性下降;从资金面看,央行强调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引导长债市场利率围绕MLF利率波动。随着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常态化,流动性处于较为平稳的状态,债券市场资金面的松紧程度变化不大,有效降低了债市利率的波动。 2022年长端利率波动主要围绕基本面修复和宽信用预期的反复。第一阶段,疫情因素与密集出台的稳增长政策相互对冲,宽信用预期阶段性保持稳定;第二阶段,基本面数据走弱导致宽信用预期被证伪;第三阶段,地产政策密集出台和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导致预期反转,“弱现实”的支撑难以对冲“强预期”带来的调整压力。 图表2:2022年10Y国债中枢和波动“双低”(%) 图表3:2022年长债利率位于近10年低位(%) 二、基本面展望:温和复苏 疫后复苏有望成为2023年经济增长的主线,但可能明显区别于2020年下半年基本面的V型反转。考虑到外需放缓压力,地产和消费改善存在不确定性,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对冲作用有限,我们判断明年稳增长仍面临一定压力。具体而言: 1.消费:逐渐改善 年内消费总体疲弱,疫情是关键拖累。今年受多地疫情反复影响,社零增长乏力,3月、5月、11月均出现同比大幅下滑。社零不振的原因包括:1)疫情持续导致消费场景缺失。相比于商品零售,餐饮业等线下接触性消费时受疫情制约更大。11月商品零售同比下降5.6%,而餐饮收入下降。2)收入下降,消费能力不足。9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同比仅2.3%,低于疫情前水平(5%左右)。从领先指标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来看,收入增速承压对于消费潜力释放存在制约。3)预期不稳,消费意愿下降。2018年以来,居民短期消费贷增速持续下滑,同时根据央行发布的城镇储户调查问卷,城镇居民储蓄意大幅上升。 图表4:2022年社零增速中枢在0%附近(%) 图表5:居民短期消费贷增速持续下滑(%) 图表6:从领先指标看,居民收入增长持续承压(%) 图表7:城镇居民储蓄意愿被动上升(%) 展望2023年,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一方面有助于恢复消费场景,另一方面能够提振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信心,社零消费有望逐渐改善。 从社零消费结构看,重点关注三大分项:1)汽车:2022年汽车消费在鼓励以旧换新、车辆购臵税减免等政策刺激下触底反弹,但下半年汽车消费回落,一方面可能由于疫情反复造成的出行限制压降了购车需求,另一方面可能和消费刺激政策的效用边际减弱有关。今年换车需求的提前集中释放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明年的汽车消费,如果后续政策力度不足,消费增速可能放缓。2)房产相关消费: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房产竣工和销售面积的下降持续拖累家电、家具、装潢等产业链相关需求,但在房地产促销售、保交楼等政策发力下,随着销售拐点出现,相关消费有望回暖。3)石油制品类:石油制品消费由量、价共同驱动,今年受出行限制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升高的影响,石油制品类消费增速回落。 在明年油价维持震荡的前提下,随着疫情形势改善,出行量大幅增加,石油制品类消费有望回升。 图表8:限额以上消费和总体社零消费增速对比(%) 图表9:乘用车销量冲高回落(%) 图表10:地产相关消费持续低迷(%) 图表11:石油制品类消费增速震荡回落(%) 如何判断疫后消费复苏的节奏?我们以美国经验作为参考。美国于2021年2月基本解除疫情管控,至今个人消费支出已经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线性拟合值之上(恢复约106%)。将消费品进一步分为耐用品、非耐用品和服务,可以看出服务消费支出受到长期性的影响,仅恢复约92%,耐用品和非耐用品需求在疫情管控结束后得以释放,消费大幅反弹后逐渐回落至疫情前水平的线性拟合值之上(分别恢复163%、136%)。 不过,中美国情存在较大差别:一是我国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属于渐进式调整,而美国采取完全“躺平式”的全面放开;二是美国通过“直升机撒钱”式的财政刺激政策,通过带薪休假、失业救济、消费补助、减税支持乃至派发现金等方式,托底居民收入与个人消费,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美国居民端的消费需求,而我国目前为止稳增长政策主要以企业作为发力点,针对居民端的消费刺激力度相对温和。以线性拟合值与消费支出的差值作为消费缺口,相比2020年3月,今年11月消费缺口仅弥合约16%。 随着疫情形势改善,客观的消费场景限制将会减少,消费修复的阻碍主要来自主观消费意愿不足,如果假设2023年年底消费缺口能弥合约60%,由此估算2023年社零增速为7.3%,四个季度分别为3.8%、7.6%、6.1%、11.6%。 图表12: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已经基本恢复(十亿美元) 图表13:美国服务支出恢复相对较差(十亿美元) 图表14:我国消费量预计逐渐向疫情前线性拟合值回复(亿元) 2.投资:关键在于地产 地产:投资底预计滞后于销售底 供需两弱,政策底显现。从需求端来看,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增速仍处于负区间。从供给端来看,由于销售回款不足,高周转运转模式下的房企拿地、开工资金来源不足,今年4月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持续负增长。为托底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