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德邦证券]:电子行业2023年度投资策略:估值底部景气复苏,聚焦国产替代与创新升级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电子行业2023年度投资策略:估值底部景气复苏,聚焦国产替代与创新升级

电子设备2022-12-14德邦证券甜***
电子行业2023年度投资策略:估值底部景气复苏,聚焦国产替代与创新升级

证券分析师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年度策略电子 2022年12月14日 行业年度策略 估值底部景气复苏,聚焦国产替代与创新升级 电子行业2023年度投资策略 陈海进 资格编号:S0120521120001 邮箱:chenhj3@tebon.com.cn陈蓉芳 资格编号:S0120522060001 研究助理 邮箱:chenrf@tebon.com.cn 徐巡 邮箱:xuxun@tebon.com.cn陈妙杨 邮箱:chenmy@tebon.com.cn 投资要点: 电子行情蛰伏底部,低位估值蕴藏机遇。2022年电子板块行情下行,跌幅大于其他一级行业。电子下游需求分化,3C消费走入寒冬,光伏、新能源汽车、信创等领域受碳中和及国产化等利好宏观因素影响则为上游电子板块带来增长机会。行 业内半导体公司业绩表现相对坚挺,光学光电及消费电子领域公司盈利情况恶化。电子板块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接近2019年上半年估值水平,半导体估值水平则相对坚挺。 相关研究 IC设计周期预计逐步触底,需求静待复苏。目前全球半导体销售仍处于下行周期中。从上一轮中国半导体销售数据来看,下行周期时间为1.5-2年左右。考虑到本轮下行周期从2021年底开始,所以我们预计中国半导体销售增速或将于2023年 Q2左右触底。根据IDC数据,中国智能手机2022Q3出货7110万部,同比下滑 12%,较2022Q2降幅收窄。据联发科和台积电等企业表述,我们预计库存或在 2022Q4下降,2023上半年回到正常水平。 IC国产化率仍低,国内企业大有可为。根据ICInsights数据,2021年我国IC自给率仅为16.7%,预计2025年将达到19.37%,2026年将达到21.2%,总体处 于较低水平。IC设计整体国产化率同样较低,2021年,NandFlash、MPU国产化率仅在1%左右,DRAM国产化率约为2%,逻辑与模拟芯片国产化率在5%左右,MCU小于15%。以上芯片国内市场规模可观,单一品类在55-400亿美元之间,随着国产替代需求越发迫切,国内IC设计企业发展可期。 未来5年中国大陆晶圆厂扩产增能趋势不减,关注前道设备国产化率较低的环节。集微咨询预计中国大陆未来5年(2022年-2026年)还将新增25座12英寸晶圆厂,这些晶圆厂总规划月产能将超过160万片,截至2026年底,中国大陆12 英寸晶圆厂的总月产能将超过276.3万片,相比目前提高165.1%。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前道设备中,涂胶显影、薄膜沉积、量测等环节国产化率仍低。未来这些环节国产设备具备较大份额提升的空间。 半导体设备零部件整体国产化率较低,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半导体设备零部件整体国产化率低,分品类来看,机械类产品国产化率相对较高,气体/液体/真空系统类国产化率处于中等水平,电气类、仪器仪表类及光学类国产化率较低,各品类 高端产品国产化率均较低或尚未实现国产化。在地缘危机和逆全球化浪潮下,供应链安全迫切性提升,将倒逼半导体设备零部件进一步进行国产突破。 库存去化结合需求再起,消费电子行业有望逐步回暖,板块迎来复苏行情。综合库存端与需求端的判断,我们认为23年随着经济形势改善,终端消费力回升,以及手机厂商清库存完成,消费电子产业有望逐步磨底并缓慢反弹上行。同时,创 新仍为消费电子产业成长的主要驱动力,在传统3C产品的结构性创新以及VRAR的终端创新推动下,消费电子产业有望持续演绎着“成长与周期共舞”,AIOT时代强音。 智能汽车如火如荼,把握电动化智能化双主线。我国汽车智能化与电动化进展迅速,2021-2022两年时间,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渗透率已走过了从10%到30%的 提升期,从而迈向进一步的成熟。这一点与2005-2015年十年间智能手机渗透率从5%提升至70%的历程类似。汽车电子黄金十年,应把握电动化智能化双主线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行投资机会,优先渗透率低国产替代空间大的赛道。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1)半导体设计中的模拟、功率赛道:圣邦股份、思瑞浦、纳芯微、帝奥微、雅创电子等以及斯达半导、宏微科技、新洁能、扬杰科技等。(2)设备平台型公司: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3)半导体细分赛道领先公司:拓荆科技、芯源微、盛美上海、华海清科、万业企业等。(4)量测环节国产突破公司:精测电子、中科飞测(未上市)。(5)设备零部件环节公司:富创精密、新莱应材、正帆科技、江丰电子等。(6)消费电子领域:立讯精密、闻泰科技、长盈精密、 领益智造、环旭电子、创维数字、三利谱、智立方、兆威机电、赛腾股份、国光电器等。(7)汽车AI芯片:地平线(未上市)、寒武纪。(8)激光雷达产业链:长光华芯、永新光学、炬光科技、速腾聚创(未上市)、禾赛科技(未上市)。(9)摄像头:韦尔股份、思特威、舜宇光学、联创电子。(10)高频高速连接器:电连技术。(11)车载显示:京东方精电、隆利科技、伟时电子。(12)车载扬声器:上声电子。(13)功率半导体:时代电气、斯达半导、士兰微、宏微科技等。(14)高压连接器:瑞可达。(15)车载被动元件:法拉电子、江海股份。(16)800V相关:中熔电气、国力股份。 风险提示:国产替代进度不及预期,消费电子行情持续低迷,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进程不及预期 内容目录 1.行情回顾:电子行情蛰伏底部,低位估值蕴藏机遇9 2.半导体:周期与成长共振,国产化自主化主线投资11 2.1.IC设计板块销售增速预计将逐步触底后恢复11 2.2.伴随晶圆厂产能利用率下行,晶圆单价或出现下降,IC设计厂成本降低12 2.3.终端消费产品库存逐步去化,需求有望复苏13 2.4.我国IC国产化率仍低13 2.5.IC设计投资方向:下游需求驱动和国产化驱动两条主线14 2.5.1.下游需求驱动:重点关注汽车及DDR5相关市场14 2.5.2.国产化持续驱动18 2.6.半导体设备需求端:自给率仍低,本土晶圆产能扩产趋势势不可挡19 2.6.1.美国BIS出口管制条例新规:短期部分先进制程晶圆厂扩产受影响,长期看倒逼全产业链国产化进程进一步加速19 2.6.2.中国半导体制造:自给率仍较低,远期仍有较大空间20 2.6.3.中国晶圆厂产能情况:各大晶圆厂逆势扩产增能,国产设备厂商迎验证机遇 ............................................................................................................................20 2.7.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仍有较大空间21 2.7.1.下游下行周期2023或将触底,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下滑或将改善21 2.7.2.设备国产化率跟踪:大部分设备国产化率仍在30%以下,国产化率仍有较大空间22 2.8.半导体设备推荐方向:前道国产化率仍低环节值得关注,先进封装带来后道封测设备机会24 2.8.1.国产化率仍低的前道设备值得关注24 2.8.2.后道:先进封装带来后道封测设备机会27 2.9.半导体零部件:国产化率随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提升而提升,重点关注国内细分领域龙头29 2.91.推荐逻辑:半导体零部件为半导体设备上游,跟随国产化链条传导受益29 2.9.2.设备零部件重点公司推荐32 3.消费电子:行业筑底静水深流,创新不断沧笙踏歌37 3.1.跟踪库存与需求边际,把握三大主线投资机遇37 3.2.智能手机:市场进入存量阶段,折叠屏渗透率有望继续提升40 3.3.AR/VR:补内容,推技术,产业发展良性循环向上41 3.4.投资建议43 4.汽车电子:电动化扶摇直上,智能化应运而生43 4.1.海外AI芯片平台高算力角逐,禁运催化国产AI芯片上车44 4.2.激光雷达进入集中交付期,国产供应链初长成45 4.3.车载摄像头:高阶智能硬件上车元年,摄像头量价齐升47 4.4.车载显示:享大屏多屏趋势,关注MiniLed上车机遇48 4.5.连接器:智能电动双轮驱动,国产替代正当时49 4.6.声学:新势力声学系统配置豪华,数字功放丰富座舱声学体验50 5.投资建议51 6.风险提示52 图表目录 图1:近十年电子(中信)行业指数9 图2:电子(中信)及沪深300指数2022年期间涨跌幅(%)9 图3:2022年年初至今中信全行业涨跌幅(%)9 图4:2022年年初至今电子(中信)二级行业涨跌幅(%)9 图5:2022Q1-Q3公募基金行业(中信)市值占比10 图6:2022年Q1-Q3电子(中信)二级行业板块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10 图7:电子(中信)二级行业板块月度市盈率(TTM,中值)11 图8: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及同比(单位:十亿美元)11 图9:中国半导体销售额及同比(单位:十亿美元)11 图10:主要晶圆厂产能利用率12 图11:中芯国际产能利用率及单价走势12 图12:华虹8吋产能利用率及单价走势12 图13: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百万部)及同比13 图14: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百万部)及同比13 图15:全球TV出货量(百万台)及同比13 图16:全球PC出货量(百万台)及同比13 图17:中国IC自给率14 图18:中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亿美元)15 图19:中国单车搭载芯片数量15 图20: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结构(亿美元)(按产品类别划分)15 图21:新能源车中部分隔离芯片应用(以纳芯微为例)16 图22:全球汽车领域磁传感器市场规模(亿美元)16 图23:中国汽车领域磁传感器市场规模(亿美元)16 图24:纳芯微营业收入构成(按下游应用)17 图25:纳芯微车规芯片在汽车电子领域收入及在主营业务中占比17 图26:澜起科技营业收入(亿元)18 图27:澜起科技互联类芯片发展路径18 图28:聚辰股份营业收入(亿元)18 图29:聚辰股份营收构成(按产品)18 图30:圣邦股份营业收入(亿元)19 图31:圣邦与可比公司产品料号数19 图32:兆易创新营业收入(亿元)19 图33:2020年全球NORFlash竞争格局19 图34: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金额(亿美元)20 图35:中国IC自给率(%)20 图36:中国大陆12英寸晶圆厂增量及预测(座)20 图37: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及同比(单位:十亿美元)22 图38:中国半导体销售额及同比(单位:十亿美元)22 图39: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亿美元)22 图40: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亿美元)22 图41:2022年1-10月各类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情况(不完全统计,括号内为各设备的国产厂商份额)23 图42:统计晶圆厂样本范围23 图43:公司产品及下游客户25 图44:公司产品应用领域及主要工序26 图45:2021年精测电子营收构成26 图46:公司按产品收入占比(2022H1)27 图47:公司测试机部分产品28 图48:公司分选机部分产品28 图49:公司主力产品29 图50:半导体设备零部件产业链地位29 图51:拓荆科技和华海清科毛利率31 图52:拓荆科技营业成本按成本性质划分31 图53:华海清科主营业务成本按成本性质划分31 图54:2021年1-9月拓荆科技各类原材料采购占比32 图55:2021年华海清科各类原材料占比32 图56: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情况(亿美元)32 图57:公司主营业务整体及各业务毛利率33 图58:公司主营业务按产品用途毛利率33 图59:公司主营业务按市场区域毛利率33 图60:公司与可比公司毛利率33 图61:正帆科技电子工艺设备主要产品34 图62:公司营业收入及同比增速(亿元,%)35 图63:公司零部件营业收入及同比增速(百万元,%)36 图64:消费电子(申万)估值变化情况37 图65:中国消费者信心、预期、满意指数数据37 图66:全球各消费电子终端出货量(百万台)38 图67:全球各消费电子终端出货量增速(%)38 图68:消费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