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场下跌了百分之二十多,我们的净值下跌幅度略微超过市场。出现这样大回撤的原因,主要因为今年我们在大类资产的配置中过于乐观了。一方面我们对滞胀预判不足。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也呈现了非常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所以无论是滞涨还是衰退,股票市场的表现都比较弱。 我们重点持仓的基本面并没有问题,现在已经在基本企稳反弹的过程中。 我们是坚持基于基本面,聚焦于优质成长的价值投资,这样的方式一直没有变过。而且我们一直强调会做行业切换。 基本投资方法叫行业优选加个股挖掘。 首先关注行业基本面的变化,根据宏观背景,结合行业的领先指标,筛选出景气度高的成长型行业。 举个例子,我们之所以在5、6月份加仓新能源,很大程度上因为这些板块在疫情期间的景气度仍然比较强,甚至超出了预期。此前我们均衡加仓的其他板块,像消费电子的景气度比较弱,我们减少了行业配置,加仓了像新能源这样的高景气度行业。一直到8、9月份,我们适度减仓了一些电力设备行业。 因为这些行业虽然整体景气度比较高,但是竞争格局可能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认为未来成长的确定性在下降。 在行业配置的基础上,我们会自下而上做一些个股的精选,希望找到一些可以屏蔽经济周期波动,独立走自己成长逻辑的个股,作为我们基本仓位的配置。 从去年开始,我们在这些领域进行了一些配置,而且个股占比不低。行业配置中TMT偏多,TMT一直是我们比较重仓的行业。 虽然市场波动很大,但我们并没有进行调仓。 今年我们仍然按照行业配置加个股精选策略进行的操作,但今年表现确实不好。除了煤炭行业之外,各个阶段领涨的板块都在持续发生一些变化。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领涨板块的持续表现时间都比较短,基本上都在一个月以内,所以呈现了非常明显的行业切换的熊市特点。我们的策略是基于基本面的景气度指标进行跟踪,确认基本面向好,然后再进行加仓。 这样导致我们加仓完成的时候,很多板块的表现可能已经到了中后期。 另外,今年以来,基本面因子效果不太理想,包括盈利因子、成长因子基本上没什么贡献。贡献比较多的是波动率因子、换手率因子和估值因子,反转效应非常明显。 今年即使我们看好了一些公司的盈利,成长性也非常好,但是到一定的阶段,它仍然会出现一个很大幅度的下跌。这跟今年存量的博弈熊市特点可能有比较大的关系。 11月底,我们均衡增配了一些受益于市场以及经济复苏的行业。 TMT占比近30%,非银金融也配了10个点左右,食品饮料大概六七个点,我们对食品的仓位有所增加。 另外,我们增加一些港股互联网板块的配置,大概不到10个点,除了这些,还有一些新能源和高端制造板块。我们在大类资产配置的过程中,参考了投资时钟(美林时钟)。 目前市场处在一个偏弱的环境,今年大部分时间处于滞胀。 在滞胀环境情况下,股票市场是熊市,商品市场表现会比较好,这完全符合今年大多数时间的特点。接下来我认为经济会从衰退期重新进入一轮复苏期,股票市场会迎来否极泰来的表现。 海外的紧缩压力在缓解,美联储的加息节奏在放缓。 国内的防疫政策正在快速的进行调整,更多一手纪yao加V:LCWD5088地产政策也出现了超预期的放松。 这两个因素是制约国内经济反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目前都出现了放松,所以我们认为经济会呈现企稳复苏态势。数据方面,股票市场的总体估值跟金融机构中长期的贷款余额表现,也呈现出同步的态势。 未来伴随着房地产政策的大幅放松,疫情调控政策的大幅度放松,国内经济有望迎来复苏的态势,相应的中长期贷款的情况也会出现好转。 当然我们认为这是一个缓慢的一波三折的复苏,但这样的复苏方向是比较确定的。 重点关注高景气、顺周期和自下而上的领域如何把握这些机会,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一些焦点。我们看好的方向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估值合适的高景气行业,比如储能、信创领域,明年仍然会有比较好的表现。 第二受益于经济复苏,一些顺周期行业的表现应该优于今年,比如一些消费、互联网、医药、金融板块。很多行业都会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包括受到疫情防控的影响,比如医药行业,受疫情防控的影响。 第三自下而上优选与经济周期关系不大的成长股,明年仍然会有良好的表现。 今年我们挑选了一些优质的成长股,在整个市场回落的过程中仍然获得了绝对收益。 这也给我们信心和启发,只要聚焦于真正优秀的公司,聚焦于真正估值合适的成长股,即使在市场表现不太好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获得绝对收益。 总结下来就是高景气、顺周期和自下而上的领域。 问答环节问你刚才提到今年基本面因子作用有限,原因是什么?未来会不会依然长期无效? 整个市场处于存量博弈的行情中,绝大多数行业的基本面很难呈现出持续的超预期,因此表现出快速行业轮动的特征。 从过往的情况来看,基本面因子长期来看都是非常有效的,包括成长因子、盈利因子都非常有效,我们认为未来长期无效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因为在经济呈现整体下行的情况下,所有资金都会聚焦在少数优秀的行业里面,高景气度行业就会出现高估的情况。 因此在存量资金比较有限的情况下,经常就会呈现行业轮动和高低切换的特点。 如果未来一段时间基本面因子依然无效,首先我们会优选一些估值合适的板块进行重点配置,同时结合估值因子。因为今年估值因子仍然是有效的,包括换手率因子、情绪因子我们也值得重视。 第二我们会把一些情绪指标、拥挤度指标作为考察的因素,回避一些短期拥挤度过高的板块。问前面提到重仓了TMT,具体看好哪些方向以及看好的逻辑? TMT中我们看好的一个方向信创,虽然最近有所回撤,但是我们认为明年才是真正信创元年,而且未来几年可能会有很大的放量。另外我们比较看好一些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方向。 我们之前认为消费互联网一直处在一个基本面向下的阶段,比较谨慎。 从三季报的情况来看,很多消费互联网公司的业绩已经触底,呈现出业绩超预期的情况,所以我认为可能会有一个估值的修复。产业互联网未来的发展空间更大,现在行业是方兴未艾,这个方向还是值得看好的。 问什么是信创,能不能讲一下信创的逻辑? 信创就是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简称信创,它是国产核心科技领域自主可控的一个代名词。 比如中国从基础软硬件开始,很多领域仍然受制于海外的格局,包括核心的芯片半导体设备、上游的基础软硬件以及外设硬件等等,基本上都还不能实现百分百的自主可控。 在这样的背景下,面临着国家安全问题的担忧,因为毕竟中美之间的竞争还在加剧。 最近美国又进一步收紧对中国芯片行业设备的出口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势必要加大对核心科技,尤其硬科技领域的投入,这样的过程会持续几年。 所以我们觉得这个行业,一方面有国家大力度的支持,另一方面前几年党政领域已经开始做了几百万台PC的替换,更多一手纪yao加V: LCWD5088接下来行业信创一年大概有几千万台PC的替换量,基本是10倍的量级增长。所以它不仅有政策的支持,还有巨大的需求,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领域。 问你怎么看风电中的电缆竞争格局和景气度? 电缆在风电行业里面属于相竞争格局相对比较好的领域,明年它的景气度肯定是一个大年,这个已经非常确定了。 它的问题在于头部电缆厂的产能的弹性是有限的,当订单非常多的时候,会分散到二三线的一些电缆公司,培养了未来的竞争对手。正是因为有限的产能弹性,使得很多龙头公司的业绩比较难超预期,另外海缆公司的竞价方式基本上都是招标定价。 今年上半年我们投资的海缆公司,取得了不错的投资收益。 但是我们发现海缆的竞争格局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但是它的业绩已经被研究的相对比较充分。 问量化资金增多使得市场轮动加快,有没有采取什么措施主动适应这种变化? 今年的基本面比较弱,无论是疫情、房地产,还是海外都经常打乱经济复苏的节奏。 这使得很多行业的基本面、景气度呈现出波动,所以这也加快了行业轮动,但是这种轮动不是一个常态。量化的资金增多了,无疑使得这样的行业轮动在变快。 我们采取的措施,一方面我们正在完善基于公司股票池偏量化的投资决策流程。 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加强对估值面和情绪面的监控,我们希望回避一些过热的行业,不要重蹈七八月份新能源的覆辙。问中短期消费复苏难度是否较高? 明年可能还是投资拉动,如果中短期消费一直起不来怎么办?政治局会议提到了这个问题,就是明年的经济靠什么? 一方面靠消费复苏,另一方面靠投资的拉动。 消费的复苏肯定不会一蹴而就,甚至在刚开始放松的时候,不排除有阶段性的冲击。 从海外的情况来看,疫情放松之后,所有的消费都是复苏的,只不过复苏的先后、快慢、幅度、大小有区别。 比如美国复苏中可选消费先复苏,服务性消费复苏的幅度慢一些,它受到了人力的制约,但无论如何都处在一个复苏的态势,拉长时间来看,这是比较确定的事件。 另外这几年的可支配收入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我认为对于复苏的弹性,不要抱有过于乐观的预期。 如果经济复苏的力度比较大,比如采取了比较大的经济刺激力度,房地产行业也有复苏,那么消费的情况可能会更好一点。问对于风控和回撤控制是怎么考虑的? 首先,我们这次对回撤的控制没有做好,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回撤控制的考量。 我们对回撤控制非常关注,客观来讲没有做好,所以接下来我们可能会对回撤的控制更加重视。 一方面我们要在买的时候,买一些估值相对更加合理的板块,这样它的回撤控制幅度可能会比较小。另一个方面,我们在行业的分散程度也做了一些分散,现在我们的第一大行业配置比例不到20个点。今年的回撤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做了两次不成功的行业切换,踏错了节奏。 其实5月份是比较好的一个案例,但是没有踏对节奏,所以导致我们的净值出现了进一步的回撤。 所以在风控和回撤的控制方面,未来会通过一套系统化的投资决策流程来解决这样的问题,这是我们现在正在完善的一个系统。问过去板块轮动的买入节奏是如何把握的? 今年会不会比过去都滞后? 其实今年很多板块的切换,我们并不都是滞后的。 比如5月初,我们加仓了一些新能源板块,但是我们采取稳步加仓的策略,等到基本面更加确定的时候,我们再进行加仓。但是今年的情况,等到基本面充分确定的时候,很多行业已经涨完了。 以房地产为例,这次房地产涨了20天,从政策预期开始涨到政策出台就开始跌了,压根没有发生基本面的变动,基本面还很差。 所以今年这样的行业轮动,更多是基于一个交易性的思路,从预期到预期,很多基本面的持续性比较弱,所以今年对于我这种策略是比较难把握的。 问未来市场如果遇到系统性风险会使用对冲工具吗?行业配置会做进一步的分散吗? 我们使用过对冲工具,比如股指期货我们是有使用的,我们目前的行业配置已经不太集中,所以我们可能不会做进一步的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