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建议 将招商银行和宁波银行调整至首推,继续推荐成都银行、杭州银行、江苏银行。 周度复盘1:A股银行及全球银行指数走强 本周银行板块周度涨幅3.63%,申万一级行业周度涨跌幅第八。(1)分交易日看,周一(2.88%)涨幅明显;周二(-0.19%)波动不大;周三(-1.11%)出现下跌,周四(0.85%)、周五(1.19%)呈上涨趋势。 (2)分个股看,本周银行个股全线上涨,招商银行(6.86%)领涨,、平安银行(6.20%)、邮储银行(6.16%)、光大银行(5.76%)、苏州银行 (5.08)、 宁波银行 (4.90%)、 浙商银行 (4.76%), 齐鲁银行(4.74%)周度涨幅靠前。(3)同期,H股银行个股全线上涨,渤海银行(10.09%)、招商银行(9.87%)领涨,邮储银行(7.95%)、江西银行(6.98%)、恒生银行(4.32%)周度涨幅靠前。(4)美国、英国、日本、印度银行板块边际走强。 周度复盘2:长端利率和期限利差同时上行,短端资金面紧张 整体而言,长端利率和期限利差同时上行,一方面地产政策升级及防疫放松改善增长预期,另一方面银行开门红融资需求上升且短端流动性预期偏紧。 (1)长端利率上行:截至12月9日,5y和10y国债收益率为2.73%和2.89%,较上周末分别增加0.06%和0.02%。在房地产政策升级之后,防疫政策逐步放开,长端利率上行蕴含着经济增长预期。虽然17日因出口数据逊于预期,收益率回落,但随后因PPI超预期企稳再度走高。(2)DR/R/SHIBOR/GC的隔夜利率回落,7日利率上升,整体处于合理范围。本周OMO净回笼5100亿,但周一降准落地释放5000亿资金,两者相抵影响较小。(3)中端利率:存单发行利率上行。从发行期限看, 6M 及以下期限发行占比明显提升。一方面,年末临近,大行为配合开门红进行负债储备,预计存单利率仍然面临上行压力;另一方面,反映出对短端流动性的担忧在延续。 周度专题思考:特别国债系续作,影响较弱 2022年12月09日,财政部发布公告称,将发行2022年特别国债。本期国债为3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发行面值7500亿元.今年到期的特别国债共计额度达9503亿元。到期债券中最大一笔为7500亿,与本次新发特别国债额度一致,可视作是对07年7500亿特别国债的再度续作,无特别政策信号。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超预期收缩;国内疫情反复;贷款质量超预期恶化;疫情科学防控无法落地;房地产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1、周度复盘 本周银行板块周度涨幅3.63%,申万一级行业周度涨跌幅第八。 分交易日看,周一(2.88%)涨幅明显;周二(-0.19%)波动不大;周三(-1.11%)出现下跌,周四(0.85%)、周五(1.19%)呈上涨趋势。 分个股看,本周银行个股全线上涨,招商银行(6.86%)领涨,、平安银行(6.20%)、邮储银行(6.16%)、光大银行(5.76%)、苏州银行(5.08)、宁波银行(4.90%)、浙商银行(4.76%),齐鲁银行(4.74%)周度涨幅靠前。 同期,H股银行个股全线上涨,渤海银行(10.09%)、招商银行(9.87%)领涨,邮储银行(7.95%)、江西银行(6.98%)、恒生银行(4.32%)周度涨幅靠前。 图表1:银行指数涨幅+3.63% 图表2:银行整体波动相对较小 图表3:渤海银行H股领涨 图表4:港股银行指数优于恒生指数 图表5:美国银行指数 图表6:英国银行指数 图表7:日本银行指数 图表8:韩国银行指数 图表9:印度银行指数 图表10:巴西银行指数 2、收益率曲线追踪 整体而言,长端利率和期限利差同时上行,一方面地产政策升级及防疫放松改善增长预期,另一方面银行开门红融资需求上升且短端流动性预期偏紧。 长端利率上行:截至12月9日,5y和10y国债收益率为2.73%和2.89%,较上周末分别增加0.06%和0.02%。此外,1y和3y国债收益率较上周也分别增加0.13%和0.16%。整体而言,在房地产政策升级之后,防疫政策逐步放开,长端利率上行蕴含着经济增长预期。虽然17日因出口数据逊于预期,收益率回落,但随后因PPI超预期企稳再度走高。 短端利率 : 短端看 ,DR/R/SHIBOR/GC的隔夜利率分别为1.06%/1.19%/1.07%/1.17%, 周度分别回落0.09%/0.06%/0.09%/0.07%。 DR/R/SHIBOR/GC的7日利率分别为1.73%/1.85%/1.76%/1.94%均,分别上行0.11%/0.07%/0.07%/0.08%, 3M 的shibor利率也上行0.06%至2.26%。整体处于合理范围。本周OMO净回笼5100亿,但周一降准落地释放5000亿资金,两者相抵影响较小。 图表11:“模仿”收益率曲线 中端利率: 1M/3M/6M 的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分别为2.4%/2.54%/2.64%,周度上升0.13%/0.15%/0.32%,从发行期限看, 6M 及以下期限发行占比明显提升。一方面,年末临近,大行为配合开门红进行负债储备,预计存单利率仍然面临上行压力;另一方面,反映出对短端流动性的担忧在延续。 12月以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8210亿元,本周净回笼3070亿元。 本周R001(1.19%)较上周下降6bp,R007(1.85%) 上升7bp; DR001(1.06%) 下降9bp,DR007(1.73%) 上升11bp;GC001(1.86%)与上周持平,GC007(1.88%)上升6bp。 本周通过同业存单,国有银行净融资1405.90亿元,利率2.29%;股份行净融资685.60亿元,利率2.36%;城商行净融资712.70亿元,利率2.55%;农商行净融资265.60亿元,利率2.59%;民营银行净融出9.40亿元,利率3.04%;外资银行净融资96.60亿元,利率2.55%;农村信用社净融出0.20亿元,利率2.70%。 图表12:央行公开市场操作 图表13:MLF 图表14: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 图表15:银行间债券质押式回购成交金额 图表16:存款类机构的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 图表17:上海证券交易所回购利率 图表18:货币走廊 图表19: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图表20: 3M 同业存款发行利率 图表21:1Y同业存单发行利率 图表22:2022年以来,净融资规模(亿元,%) 图表23:净融资规模期限分布(亿元,%) 图表24:各国汇率变动 图表25:中国国债收益率 图表26:美国国债收益率 图表27:英国国债收益率 图表28:日本国债收益率 图表29:韩国国债收益率 图表30:印度国债收益率 图表31:巴西国债收益率 3、周度专题思考:特别国债续作影响微弱,新发才可实现明显提振 事件:2022年12月09日,财政部发布公告称,将发行2022年特别国债。 本期国债为3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发行面值7500亿元,可以进行上市交易。 本次特别国债发行日和起息日为2022年12月12日。 第一,特别国债是为服务特定政策、支持特定项目而发行的国债。与一般国债不同,特别国债具有明确特定用途,不纳入一般公共预算,其发行不影响赤字规模和赤字率(图表32)。目前为止,我国共计发行4次特别国债,分别为1998年/2007年/2017年/2020年,金额分别为2700亿元/1.55万亿元/6964亿元/1万亿,其中2017年特别国债发行主要是续作2007年的特别国债,此外,其他三次分布用于补充四大行资本金、组建中投公司及用于抗疫支出。 第二,从发行背景看,特别国债发行往往在财政压力较大时出现。1998年特别国债发行源于财政收支突然失衡,当年财政收支缺口为-922.23亿元,同比扩大58.3%,国家财政能力骤降使得财政对金融的支持力度减弱;2017年则受大力减税降费影响,财政收入减少超2.38亿元,财政承压可见一斑。 第三,从发行影响看,新发特别国债对社融有提振作用,而到期续作效果微小(图表33)。从可得的历史数据看,2007年特别国债发行后组建了中投公司,缓解央行对冲压力,为维护国内金融市场稳定起关键作用,进而保证社融增速在合理区间内波动。2007年社融增速为21.50%,在经历了2008年小幅回落至20.50%后,2019年迅速回升至34.8%。2020年政策传导更为迅速,2020年6月特别国债发行当月社融增速为12.8%,年底社融增速升至13.3%,提升0.5个百分点。而2017年续作特别国债对社融没有明显提振作用,续作后社融依旧呈波动下行,直至2018年12月才有所回升。 随着疫情管控逐步放开,短期内或出现疫情负面影响回弹,经济企稳回升受阻,需要发挥财政对基建、消费等多领域的带头作用,以实现内需拉动经济稳定增长。但特别国债仅为部分续作,难以解决财政问题。本次若仅为续作考虑,预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与2017年类似,提振作用微乎其微。往年发行的特别国债在今年出现批量到期,共计额度达9503亿元(图表34)。到期债券中最大一笔为7500亿,与本次新发特别国债额度一致,可视作是对07年7500亿特别国债的再度续作。本次特别国债续作后,将缓解部分财政压力。未来若扩大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才可能实现特别国债对社融的促进作用。 图表32:特别国债不同于一般国债,具有明确特定用途,不计入一般公共预算等特点 图表33:2007年、2020年新发特别国债对社融有提振作用,2017年仅为续作提振作用尚不明显 图表34:今年共有9503亿特别国债到期 4、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超预期收缩:宏观经济超预期收缩不仅对信贷增速和资产质量形成压制,且会引致市场对银行股的悲观预期陷入负向循环。 国内疫情反复:疫情反复将限制居民流动和消费,拖累零售贷款的增速,尤其是对零售转型中的银行。 贷款质量超预期恶化:如果外生冲击导致资产质量严重恶化,公司需要提高拨备,净利润将受到严重侵蚀。 疫情科学防控无法落地。科学精准防控无法在地方层面落实,无法改善居民流动。 房地产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如果地产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市场对地产下行周期的负面预期再次进入负向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