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系列报告 ——5G特色业务指标研究 cmri.chinamobile.com 中国移动研究院用户体验中心 1、5G特色业务核心特征分析 2、5G特色业务差异化质量要求分析 3、5G特色业务指标框架模型 4、具体产品指标建设及后续报告计划 基于对5G网络技术特性、标准文稿和业务模型的分析:“泛视频化”是5G特色业务的核心特征。无论哪种典型业务,其业务共性流程均可抽象为“把图像和声音渲染加工放在云端,通过5G网络对音视频码流和控制指令进行传输,在移动端(APP)进行业务交互和承载”。 5G网络架构全新升级关键性能大幅提升 业务模型由单一移动 互联向全场景演进 基于eMBB的泛视频化 是5G特色业务典型特征 5G网络关键性能指标和4G相比大幅提升,突出表现为“高速率、低时延、高密度、低能耗”等。 基于5G技术特性,IMT2020(即5G)业务模型由单一的移动互联向全场景 (eMBB+mMTC+uRLLC)演进。 受标准成熟度(3GPPR15eMBB已实现)、产业成熟度 (uRLLC业务远未成熟)和利润价值度(mMTC物联网带来收益有限)综合影响,基于eMBB的泛视频类业务是当前及未来5G特色业务的共性特征: 典型业务核心特征 关键词 移动性 流媒体 高质量 云化 Adaptedfrom:3GPPTR38.913 Citedfrom:ITU-RRec.M.2083 大带宽 3 1、5G特色业务核心特征分析 2、5G特色业务差异化质量要求分析 3、5G特色业务指标框架模型 4、具体产品指标建设及后续报告计划 作为传统4G业务的演进和升级,5G特色业务除应具备传统4G业务的质量要求外,还应具备或强调哪些关键性的、差异化的质量特征? 5G特色业务差异化质量风险/挑战 5G特色业务关键性/差异化质量要求 业务侧差异化关键要素分析 终端侧差异化关键要素分析 网络侧差异化关键要素分析 图:5G特色业务差异化质量要求分析框架 组网模式 •技术方案分析:5G组网存在SA和NSA两种模式,出于尽量减少5G网络部署后对现网基站的影响的考虑以及成本压力,5GNR与LTE联合组网的NSA模式将成为5G部署初期阶段运营商的现实选择,并长期并行演进。该模式下5G基站只进行数据分流,5G网络不能独立运行。 •业务质量风险:无法应用端到端网络切片技术,面向具体业务提供定制化、可保障的服务质量(如:时延、速率、可靠性等指标,以及针对不同用户进行不同等级的保障)。 NSA(Option3系列)SA(Option2系列) Adaptedfrom:3GPPR15 NSA(非独立组网)特点 •支持eMBB •LTE为锚点,复用4G核心网,快速引入5GNR •5G叠加与4G网络上,无需提供连续覆盖 SA(独立组网)特点 •支持eMBB/uRLLC/mMTC及网络切片 •需要新建5GCore •对5G连续覆盖有较高要求 6 频谱覆盖 •技术方案分析:5G网络采用高、中、低全频段接入方式混合组网,其中高频段天然适用eMBB业务场景,但其穿损较大。研究表明,达到与4G同等覆盖水平所需5G基站数量约650万,而三大运营商2020年5G基站建设计划合计55万,仅能满足部分热点覆盖需求。 •业务质量风险:(覆盖角度)当用户离开5GNR覆盖区后,业务延续性无法维系,(频谱角度)移动获得的5G频段组网复杂度大,产业成熟度(如:芯片、终端等)不足,对中国移动自有5G特色业务的综合感知构成较大挑战。 中国移动-2.6GHz(n41频段,带宽160MHz) •优势:覆盖优势频段,适用于连续宏覆盖。 •不足:上行覆盖能力较弱,且目前用于4G网络的容量需求,重耕后需进行4G/5G的混合组网,复杂度高,对业务体验挑战大。 3GPP协议中,5G总体频谱资源可分为两个频谱范围FR(FrequencyRange) 中国移动-4.9GHz(n79频段,带宽100MHz) •优势:兼具覆盖性和较大带宽,适用于热点 地区补热。 •FR1:Sub6GHz频段,是5G主用频段,目前3.5GHz是5G应用最广泛的频谱。 •不足:覆盖范围和穿障能力是短板(比 •FR2:高频频段,6GHz以上毫米波,是5G扩展频段,提速频段,频谱资源丰 富,穿透能力弱(覆盖范围小)。 3.5GHz差8dB)。 7 语音承载 •技术方案分析:5G网络下,语音业务仍是运营商的重要业务。综合网络部署选项、覆盖程度、终端生态系统成熟度等因素,5GC+EPSFallback语音方案成为推荐选项。该方案下:不打电话时,数据业务跑在NR上;打电话时,语音和数据业务都跑在LTE上。 •业务质量风险:该方案客观上会导致数据业务由5G向4G回落时的体验落差,也会影响基于语音业务的视频彩铃业务利用5G大带宽特性实现超高清的质量效果。 不同5G组网下语音方案 VoLTE方案EPSFB方案VoNR方案 NSAOption3模式EPC和5GC共存,NR热点覆盖EPC和5GC共存,NR连续覆盖语音连接LTE,数据连接NR平时驻留5G,语音呼叫回落4G正常驻留5G,信号不好切换4G8 业务内容质量和生态 •5G生态及重要业务形态:5G是由技术标准、网络服务和5G应用组成的生态系统(引自:罗兰贝格报告)。5G标准制定和网络的部署应用为业务的高质量运行提供了基础保障,但基于5G的业务创新才是用户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基于流媒体的内容应用服务是5G网络下用户需求度和价值度最高业务形态。 •业务质量需求:在5G网络标准、建设部署向成熟演进的过程中,高品质、多样化的内容生态才是5G特色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2018年3月28日,视频彩铃上线; •2019年3月,视频彩铃用户规模2000万; •2019年11月,中国移动发起成立5G+视频彩铃产业联盟; 权威媒体:新华网、央视网、人民网.etc 终端厂商:华为、三星、中兴、小米.etc 内容平台:抖音、快手、芒果TV.etc …… Citedfrom:《罗兰贝格5G行业深度解析:5G生态全景图》 促进内容传播,带来更多流量价值 内容合作平台 移动视频彩铃 双赢的合作生态 提升内容运营质量,显著拉升用户规模 •2020年3月,视频彩铃用户规模突破1亿; (同比增长400%,较疫情前增长41%)9 生态合作典型正面案例:中国移动视频彩铃 5G终端新特性 多模多频带来5G基带芯片设计高难度 5G终端对射频器件设计提出更高要求 5G终端高功耗特性带来续航力新挑战 新增通信频段和模式使得5G基带芯片集成难度巨大。 5G基带多模式兼容,向下兼容2G\3G\4G\5G网络,5G终端的基带芯片至少需要支持7模; 5G基带芯片需要多频段兼容,设计复杂度更甚,3GPP制定的5GNR频谱共有29个频段。 5G高频段对射频器件的基础材料研发、滤波器及功放等元器件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 5G射频前端电路要求GaN等新材料的功放以及更优性能的体声波滤波器; 5G终端设备采用MassiveMIMO天线技术,需集成更多天线,以满足5G高速、大容量信号的有效传输。 5G终端相比于4G终端功耗显著增加。 基带芯片的多兼容模式、倍数级高功率射频器件以及天线数量增加是导致5G终端功耗增加的主要因素; 高分辨率视频的输出会大幅增加CPU和GPU处理器的工作量,同时大尺寸的显示屏也势必增加背光灯的使用数量,导致设备功耗上升。 对业务侧资源消耗优化提出更高要求 影响5G网络性能的充分利用,进而影响业务性能质量 10 业务性能质量风险 性能及高功耗挑战 内容生态质量要求 •综合以上分析,和传统4G业务相比,5G特色业务在“基于网络技术和终端性能的业务质量保障”和“基于生态合作的业务质量升级及内容丰度广度储备”方面面临突出的质量风险挑战和质量提升/竞争需求。 •因此,以上分析得出的质量诉求不仅是5G特色业务的关键品质要素构成,也是品质评价考核的重点。 11 1、5G特色业务核心特征分析 2、5G特色业务差异化质量要求分析 3、5G特色业务指标框架模型 4、具体产品指标建设及后续报告计划 基于“大产品层次及POMP模型”构建移动应用产品评测模型。从产品体验、运营体验、用户口碑和市场表现四大维度综合评价移动应用产品体验质量。 功能界面 渠道 体验 资费 … 用户活跃 用户增长 … 用户满意 净推荐值 … 内容数量 内容质量 服务 营销 性能 用户反馈评价指标 规模/价值/质量指标 内容 重点指标 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用户体验评价模型”,结合5G特色业务差异化质量要求,构建了5G特色业务指标体系框架。 维度 5G特色业务指标体系框架 用户口碑 市场表现 运营质量 体验质量 一级架构 二级架构 /指标 时延速率功耗 …… 基础指标 1、5G特色业务核心特征分析 2、5G特色业务差异化质量要求分析 3、5G特色业务指标框架模型 4、具体产品指标建设及后续报告计划 制定具体产品指标及测评脚本 5G特色业务通用质量评价体系 体验质量 运营质量 市场表现 用户口碑 根据产品具体特征,在通用指标框架指导下细化、裁剪、构建 具体产品测评指标 综合视频 体验评价指标体系 云游戏 体验评价指标体系 视频彩铃 体验评价指标体系 云视频会议 体验评价指标体系 …… 结合产品特征和实际使用场景,制定可执行的测评脚本 产品功能测评脚本性能质量测评脚本 产品界面测评脚本运营质量测评脚本 内容覆盖测评脚本…. 后续报告计划 后续我们将基于5G特色业务体验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的泛 视频类产品开展用户体验测评和研究,并陆续发布研究报告: 云游戏产品体验研究报告 综合视频产品体验研究报告 云视频会议产品体验研究报告 …… 敬请期待! 关注更多渠道,了解更多信息 研究院官方微信 研究院官方网站 中移智库官方微信 cmri.chinamobile.com http://cmri.chinamobile.com/ 微信号:cmrizyzk 微信号:中国移动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