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通则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通则

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通则

分类号案卷号件号ICS13.020.10G4AI147Z 04备案号:54383—2017DB44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T1941—2016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通则Generalassessmenttechnical rulesofproductcarbondioxideemissions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2016-12-02发布2017-03-02实施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4/T1941—2016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原则及要求5产品碳排放评价的目标及范6系统边界·7数据收集与计算8不确定性分析...9具体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规范的内容10产品碳排放评价报告:11信息披露附录A(资料性附录)过程流程图示附录B(资料性附录)温室气体100年全现增温潜参考文献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DB44/T19412016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广东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广州分中心、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广州能源检测研究院、广州东润发环境资源有限公司、广东省节能减排标准化促进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余洪斌、杨托、周延霞、冯丹燕、史志呈、伍文虹、漆雅庆、何明珠、冯超、雷蕾、侯坚、万如、曹佳意、刘华、江旁琴、杨丽君。本标准为首次发布,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III DB44/T 19412016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通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产品碳排放评价的通用原则和费求、目标及范围、系统边界、数据收集与计算、不确定性分析、具体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规范的内容、产品碳排放评价报告及信息披露。本标准为具体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规范的制定提供指南。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40256002环境标志和IIII型环地明 原则和程序GB/T24040-2008环境管理周期评价与框架GB/T240442008环境管理生命周期价要求与指南GB/T24050-2004环境管理术ISO14064-1:2006温室气体第1部分:组织层面温室气体拌放和清除量化及报告的规范及指南(specifiesprinciples and requirements at the organization level forquantification andreporting ofreenhpuse gas (GHG) emissicmovals,)ISO14067:2013温室气体品的碳排放量量化和信息交流的要求与指南(specifiesprinciples, reguirements and guidenesforthequantificatioa andcormunicatiorof thecarbonfootprint ofaprodult(CFP))ISO/TR14049-2000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估(EnviroumentalManigemenLife CycleAssessment)你准3术语和定义GB/T240442008、1S014064-1:2006,GB/T 24025-2009/GB/T24040-2008养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8B/T2404-2008部分术语。务平台3.1过程progess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3.2单元过程unitprocess进行生命周期清单分析时为量化输入和输出数据面确定的最基本部分。3. 3参考流reference flow DB44/T 1941—2016给定产品系统中与功能单位相对应的某单元过程输出的量化。3. 4产品碳排放评价productcarbondioxideemissionsassessment根据约定的评价准则对产品在给定生命周期阶段和边界范国内碳排放总量进行计算与评价,并形成文件化的过程。注:碳排放计算包括六种温室气体,具体为二氧化碳(C02)、甲烷(CH)、氧化亚复(N20)、氢氟碳化物(HFCs)、全氯化碳(PFCs)、六氟化项(SF6)。3.5情景scenarios能代表最可能发生情况的假设参考条件,3.6实质性贡献material contribution评价产品碳排放时,在何大于碳排放总量估测值一定比例的碳排放源的比例,注:与PAS2050保持-一致,本标准定文产品族排放占总排放量1%以上称为具有实质性贡献,4原则及要求4.1原则4.1.1相关性应选择适合于所选产品碳排放及移除评价的数据及方法。4.1.2完整性所有可能对产品碳排放有重大贡献的过程单元的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均应纳入评价。4.1.3—致性应用统一的方法进行碳排放评价,以保证产品碳排放信息的可比性,并说明相关因素的变化。4.1.4准确性确保产品碳排放量化及交流信息是精确的、可核查的、和关的,尽可能减少偏差及不确定性:4.1.5透明性应以公开、全面及可理解的形式单述及记录相关内容。如实披露相关假设、方法学及数据源的选择,清断解释任何估计,以使报告如实反映其目的。注;产品碳排放信息交遗披露包括但不限于湿室气体范围、产晶生命周期阶段,数据收集方法、情录假设,排鼓的分配与计算过程。4.2要求使用生命周期评价法进行产品碳排放评价研究,当需要改善产品碳排放研究重新评价时,应使用送代法,确保产品碳排放评价的可靠性。25 DB44/T 19412016注:送代是重复反馈过程的活动,其目的通常是为了接近并到达所需的目标或结果,每一次对过程的重复被称为一次“选代”,而每一次选代得到的结果会被用来作为下一次送代的初始值。5产品碳排放评价的目标及范围5.1产品碳排放评价的目标产品碳拌放评价的目标是通过了解产品生命周期内碳排放的状况,为组织识别碳减排潜力及降低产品碳排放提供技术依据及支持。5.2产品种类具体产品碳排效评价技术规范,即产品种类规则(productcategoryrules,PcR)应依据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制定的主要产品分类》(centralproductcategory,CPC)定义相关产品种类,必要时举例列出相关产品,同时具各以下各项条件的产品可归为同一类产品:具有相同的功能单位:原料来源于具有实质性相似的供应链、制造及服务规范;生产制造阶段具有实质性相似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等;具有相同的使用功能5.3评价单位评价单位是产品可进行比较的基础,具体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规范应对相关产品的评价单位进行定义,对于终端产品,定义其评价单位为功能单位。对于中间产品,定义其评价单位为参考流:应对每个单元过程定义适当的参考流,单元过程定量的输入输出数据应相对于该单元过程的参考流进行计算,所有单元过程的参考流均应与功能单位相关联。具体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规范应给出相关产品具体的分析单位,对给出的分析单位应给出原因或注明其来源,示例1:洗衣机作为终端产品,一台成品洗衣机才隐实现它的洗衣功能,因此选取其功能单位一台洗衣机作为其评价单位。示例2:硅钢片着为中间产品,由于其最终用途未知,其参考殖为硅钢片的重量,因此可选取硅钢片的评价单位为息服务平台1吨硅钢片,6系统边界6.1系统边界选择具体产晶娱排放评价技术规范应明确系统边界,针对终端产品,宜计算其全生命周期,即原材料获取与加工、生产制造、仓储、分销及零售、使用、度弃与处置阶段及各阶段间运输所产生的碳排放。针对中间产品,宜计算其原材料获取与加工、生产制造、仓储、分销及零售阶段及各阶段间运输所产生的碳排放。注1:不缩入系统边界项目:性能眼踪、避免的碳排放、土堆碳变化、及非直接土地使用变化可不纳入系统边界 DB44/T 1941—2016产品中的碳存储可不纳入系统边界。注2:纳入系统边界项目:动物、英便及土壤的逸敢性碳排故、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碳排放及移除钠入系统边界,相应方法可参考IPCC(国际气模变化委员会)的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关于土地伙用变化的相关内容,生物质燃料引起的碳排放纳入系酰边界并单独报告,6.2过程流程图具体产品碳挂放评价技术规范应绘制过程流程图,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明确关键过程(如原材料获取与加工、生产制造、仓储、分销及零售、使用、废弃与处置阶段及各阶段间运输)一识别不同过程的原材料、能源等输入、产品、废弃物等输出、运输方式等要案并标注;标注未纳入的过程:标明单元过程所属的生命周期阶段。流程图示例要见附录A。注:对于部分过程,若其对于碳排放不具有实质性页献,则可以进行相应的合并。6.3数据采集周期宜以一个可获取连续数据的自然年为收集周期,者某单元过程数据在一个自然年周期内有较大波动,则应选择不低于一个自然年且适合的计算周期以获得其数据平均值,应在具体产品碳排效评价技术规范中进行规定,若系统边界内过程与某一特定时问段有关(如季节性产品等),则选取的数据应覆盖该时间段。相关补充要求应在具体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规范中进行规定。6.4取含原则应确定各单元过程的碳挂放占比。低于产品生命周期碳排放1%的单元过程,可以排除在系统边界外,排除的单元过程对产品碳排放的影响总和不应超过5%。应对排除的单元过程进行说明,6.5单元过程的描述应对系统边界内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单元过程进行详细描述,明确各单元过程的箱入、输出元素、单元过程间的参考流,为数据收集提供依据。对需要提供分配原则的单元过程,应给出相应的分配方法,具体要求见6.7。6.6产品生命周期阶段6.6.1总则产品生命周期包含原材料获取与加工、生产制造、仓储、分销及零售、使用、废弃与处置等阶段及各阶段间的运输。6. 6.2原材料获取与加工原材料获取及加工阶段应包括符合6.4要求的所有单元过程,包括但不限于农林业相关生产活动、化肥的生产使用、能源产品的开采及生产过程、原材料的获取及加工、用于生产制造阶段的燃料、洗涤剂等辅助产品的生产、包装材料的生产等过程。若使用的原材料为回收产品,应包播原材料的回收过程引起的碳排放以及回收处理场所到原材料4 DB44/T1941—2016使用场所运输引起的碳排放。6.6.3生产制造生产制造阶段应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生产前准备、生产制造、组装及产品包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处理等单元过程。应对主要生产制造过程工艺流程、单元过程输入输出、能源使用现状等给出示例性描述。6.6.4仓储、分销及零售仓储、分销及零售阶段应包括能源消托、满足环境要求等产生的碳排放。6.6.5使用应设定产品的使用情量人服务时间、维护维修情景及产品使用所需的配套产品等。使用情景可参考如下后息来设置a)已发行的国际标准、国内标准、行业指南b)文献记录的使用情景;c)制造商提供的使用情景:d)所选市场的使用模式。6.6.6废弃与外真当产品处于处置、回收及再利用状态品的皮弃与处置阶段。废弃与处置阶段包括如下内容:a)废奔产品的收集、包装及运输:b)回收及再利用的准备处理;e)废弃品组成部分的拆解过程:d)粉碎及分类:e)材料回收f)有机物回收(如准肥及厌新发面学):g)能源回收点其他回收过程,h)底灰楚烧及麦类;i)垃圾填埋,垃圾填埋圾维护等所有废弃与处置阶段的相关低设均应:基于可获取的信息基于当前技术:在产品碳排放评价报告中记录具体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规范宜提供额外的指南及相关缺各数据米源。6.6.7运输应计算各阶段间运输引起的瑞排放,如陆运、海运及航运等引起的碳排放原材料获取与加工阶段应包括从自然界提取资源开始到零部件达到生产场所间的运输。生产制造阶段应包括从零部件进入生产场所到产品离开生产场所间的运输仓储、分销及零售阶段应包括从产品离开生产场所至使用者间的运输。使用阶段应包括从使用者获得产品到废弃地点间的运输,废弃与处置阶段应包括从废弃地点到填埋、楚烧或回收处理场所间的运输。8 DB44/T1941—20166.7分配规则6.7.1总则应描述不同种类产品间、产品与副产品以及再利用与产品回收中共有的单元过程,给出碳排放相关数据的分配规则、分配步骤及其依据。个单元过程分配

你可能感兴趣

hot

低碳产品评价技术通则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17-06-29
hot

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通则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8-11-12
hot

2023年一季度碳排放技术报告(英)

公用事业
PitchBook2023-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