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 中国省级保险发展韧性指数 01摘要 02主要发现 03中国省级经济和保险市场发展概况 08解读中国省级保险发展韧性指数 16提升风险韧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9政策建议 21总结 22附录 瑞再研究院 中国省级保险发展韧性指数1 摘要 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导致区域保险业发展存在差异。 本研究构建了省级保险发展韧性指数,以评估各省的总体韧性程度。 中国各省的自然灾害韧性持续提升,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中国整体及各省的身故韧性有所降低,寿险保障有待提升。 保险业能够在诸多领域增强保障,助力提升各省经济社会韧性,同时应对经济转型所面临的种种挑战。 我们针对风险管理提出三个提议,旨在提升区域社会经济韧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保险业在提升欠发达地区保障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方面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十多年以来,中国保险业快速发展,2021年保费收入超过4.5万亿元,已成为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然而,中国各省在自然环境、经济结构与发展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使各省的保险业发展状况存在明显差距。2021年,中国人均GDP为8.1万元,而近三分之二的省份人均GDP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各省经济在产业布局、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也会导致保险业发展存在差异。具体来看,2021年,保险密度(人均保费)较高的地区大部分是东部经济和科技实力更强的省份,而多数中西部省份保险密度偏低。 本研究基于瑞再研究院风险韧性指数研究框架,综合考虑各地区保险业发展程度、保险业发展潜力和风险韧性,构建了中国省级保险发展韧性指数,以体现各省应对重大风险冲击的综合能力。根据测算,各省保险发展韧性指数从不足20%到90%以上不等,数值高低体现了各省的韧性水平。较高韧性组多数是经济较发达省份,具有较高的资产规模,因此具有较高的财产风险敞口。同时多数地区包含了国内主要交通枢纽城市,意味着在当地居民人口规模的基础上具有更高的流动人口密度,加剧了各类人身风险的潜在敞口。中等韧性的省份多数位于中国内陆地区。尽管面临季节性自然灾害风险概率相对较低,这些省份需重点关注如地震等低频、但高损失的重大风险。低韧性组大多是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省份,是亟需加强保障的地区。因此,根据韧性状况与风险特征,各省政策制定者应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以有效提升其抗风险能力,增强经济与社会韧性。 作为研究框架的分项之一,本研究首次将瑞再研究院全球韧性指数研究方法运用到中国省级层面,对中国各省的自然灾害韧性指数与身故韧性指数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中国的整体自然灾害财产韧性指数与农业韧性指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体现为韧性程度持续提升。但各省之间差别显著,北京和上海的自然灾害财产韧性指数与农业韧性指数均位居全国各省前列,中部省份的自然灾害财产韧性和农业韧性水平相对偏低,财产与农业保险保障意识仍有待增强。 近三年来,中国整体及各省的身故韧性指数逐年降低,与全球趋势一致。在中国,庞大的家庭基数、快速增长的人均收入和持续上升的家庭债务是导致中国身故风险保障缺口高企的主要趋势性因素。2021年,中国身故韧性指数从前一年的35.8%降至32.9%,且多数省份的韧性指数低于全国均值水平。此外,寿险保障占中国家庭可得财务来源的比例约为40%,显著低于亚太地区其他市场约60%的水平,体现出中国寿险市场发展程度仍有待提升。这意味着,即使中国经济增速趋势性放缓,寿险市场的持续发展将有助于提升居民的整体保障,从而增强风险韧性。 作为风险管理的主要金融工具,保险能够在应对自然灾害风险、身故与健康风险、促进经济结构性转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巨灾保险保障机制能够在灾前、灾后提供全流程风险管理服务,有效转移自然灾害带来的财产与农业相关损失;寿险公司可以依托数字化和科技手段积极推动创新,促进寿险与多种健康险产品发展,提升家庭应对各类人身风险的财务韧性。老龄化与家庭结构小型化、气候变化、低碳转型、数字化趋势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一段时期面临的主要挑战,将保险融入地方经济治理框架有助于最大限度发挥保险的保障优势。 完善的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各省市社会经济的韧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省级保险发展韧性指数的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三个建议:一是建议强化顶层设计与跨部门协调机制,以提升资源配置和部署能力,健全风险管理职能。二是建议制定省市级综合风险管理方案,以增强风险管理能力,提高韧性。三是建议采取公商合作(PPP)方式,以帮助管理新兴和巨灾风险,未雨绸缪,降低潜在损失。 目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及收入分配问题,并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为下一阶段社会经济奠定了均衡发展的总基调。在政策支持的背景下,中国保险行业将主要从保障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依托普惠型保险提升弱势群体或地区的保障水平、以及通过日益丰富的个人险产品等方面满足经济模式多元化与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所带来的各类保障需求,不断提升保险韧性相对较低地区的保障能力,从而促进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 瑞再研究院 2中国省级保险发展韧性指数 主要发现 基于瑞再研究院韧性指数研究方法,我们构建了中国省级保险发展韧性指数。通过综合评估保险业发展程度、保险业发展潜力 和风险韧性三方面状况,该指数旨在体现各地区的整体保险市场发展韧性。 中国省级保险发展韧性指数 保险业发展程度 保险业发展潜力 风险韧性指数 保险市场发展状况: 保险密度、保险深度、人均保额 经济发展基础: 人均GDP、经济增速、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 财产自然灾害韧性指数 保险市场发展速度:保费增速 创新发展潜力: 互联网深度、国内专利申请授权量 农业自然灾害韧性指数 保险公司分布状况:保险机构数量 政策支持能力:地方政府财政收入 身故韧性指数 来源:瑞再研究院 分省保险发展韧性指数显示,各省之间在保险业发展程度、风险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需要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以提升地方经济和社会韧性。 按百分位 省(自治区、直辖市) 保险发展韧性指数 风险韧性指数 前20% 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浙江、江苏 高 高 高 高 20%-40%辽宁、山东、重庆、湖北、福建、山西、吉林 中高 中高 中高 中高 40%-60%四川、河北、宁夏、内蒙古、黑龙江、安徽 中 中 中低 中高 60%-80%陕西、海南、新疆、湖南、江西、甘肃、河南 中低 中 中低 低 80%-100%云南、广西、青海、贵州、西藏 低 低 低 低 注:将各省的保险发展韧性指数按其结果五等分进行分组,二级指数根据各组省份对应的二级指标的平均值进行分组来源:瑞再研究院 本研究是将瑞再研究院自然灾害韧性指数(左图)与身故韧性指数(右图)方法运用到中国省级层面的首次尝试,其结果与瑞再研 究院发布的全球韧性指数结果具有可比性。 唁嗉⊏ 唁嗉⊏ ਹ᷇ ਹ᷇ 㫉ਔ 㫉ਔ 䗭ᆱ 䗭ᆱ ᯠ⮶ ᯠ⮶ ⭈㚳 ⭈㚳 ेӜཙ⍕ ेӜཙ⍕ ⋣े ⋣े ᆱ༿ኡ㾯 ኡь ᆱ༿ ኡ㾯 ኡь 䶂⎧ 䶂⎧ 䲅㾯 ⋣ই ⊏㣿 䲅㾯 ⋣ই ⊏㣿 㾯㯿 ᆹᗭ к⎧ 㾯㯿 ᆹᗭ к⎧ ഋᐍ ⒆े ഋᐍ ⒆े ⎉⊏ ⎉⊏ 䟽ᒶ 䟽ᒶ ⒆ই ⊏㾯 ⒆ই 儈 䍥ᐎ ⾿ᔪ 儈 ⊏㾯 䍥ᐎ ⾿ᔪ ѝ儈ѝѝվվ ᮠᦞнਟᗇ Ӂই ਠ⒮ ѝ儈ѝѝվվ ᮠᦞнਟᗇ Ӂই ਠ⒮ ᒯь ᒯь ᒯ㾯 ᒯ㾯 ⎧ই ⎧ই 注:地图仅用来体现各省间韧性方面的特定差异。 来源:瑞再研究院 中国省级经济和保险市场发展概况 2021年中国各省市经济快速复苏,但GDP总量呈现明显分化。 中国省(市)经济发展情况 1-1: 2021年各省GDP总量(十亿人民币)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来源:国家统计局,瑞再研究院 2021年,中国经济在新冠疫情冲击后呈现了强劲反弹,全年GDP突破了114万亿元(约合17.7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8%;实际GDP增速达8.1%,位居全球第四位1,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复苏。尽管如此,中国省市GDP规模分化较明显。2021年,规模排名前五的省份,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和河南,GDP合计占比达全国的40%,其中广东和江苏两个经济大省GDP皆已高于11万亿元,相当于意大利、加拿大的全国经济生产总值。然而,近三分之一的省份GDP规模低于2万亿元。 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湖南上海安徽河北北京陕西江西重庆辽宁云南广西山西内蒙古贵州新疆天津黑龙江吉林甘肃海南宁夏青海西藏 各省市人均GDP亦存在差距,近三分之二的省份低于全国水平。 由于地理与气候环境等原因,中国人口分布较为不平衡,主要向经济发达和东南沿海省市集中。广东、山东、河南、江苏、四川人口超过8000万;而一些西部省份,如西藏、青海、宁夏只有几百万人口。因此,人均GDP可以更好地反映各省生产力发展现状。2021年,中国人均GDP到达8.1万元,约12530美元,已接近世界银行最新设定的高收入国家门槛标准(12695美元)2。由于科技、金融等产业的聚集,北京和上海的人均GDP分别高达18.4万元和17.4万元,接近美国人均GDP的一半;东南沿海省份和中西部一些省份受益于产业、地理和资源优势,人均GDP均超出全国水平;然而近三分之二的省份人均GDP仍低于全国水平,其中大部分处于5-7.5万元之间,与土耳其的人均GDP相当。 1数据来源:世界银行,2021年实际GDP增速排名前三的为:土耳其、阿根廷和印度。 2世界银行:按收入水平划分的最新国别分类,2021年7月。 图1-2: 2021年各省人均GDP(万元人民币) 2018 16 14 12 10 8 ޘഭӪ൷GDP˖8.1зݳ 6 4 2 0 人均GDP>10万元 人均GDP: 8-10万元 人均GDP<8万元 来源:国家统计局,瑞再研究院 北京 上海 江苏 福建 天津 浙江 广东 重庆 湖北 内蒙古 山东 陕西 安徽 湖南 江西 辽宁 山西 四川 海南 宁夏 新疆 河南 云南 西藏 青海 吉林 河北 贵州 广西 黑龙江 甘肃 新冠疫情前中西部欠发达省份GDP增速超过东部发达省市。 从经济增速来看,2021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均实现了疫后快速复苏,除河北、河南和几个西南省份(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外,GDP实际增速均超过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其中,2020年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湖北省GDP下滑了5%,2021年迅速恢复至12.9%。然而,由于疫情因素扰动,大部分省份2020-21年平均GDP增速还略低于疫情前水平。新冠疫情发生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GDP增速开始变缓,2019年实现了6.0%的增长。各省由于资源禀赋差异和发展阶段不同,GDP增速也不尽相同,如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的省份,实际GDP增速处于6-7%之间,与全国整体水平接近;四川、河南、福建、贵州、湖南和湖北等省份,近年来受经济带建设和城镇化等战略推动,经济开始加速,增速达8%上下,高于全国水平;然而,如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西北偏远省份以及内蒙古、山西等资源型省份,在经济转型和环保政策加码的影响下,经济增长都处于较低水平。 来源:国家统计局,瑞再研究院 <4% 4–5% 5–6% 6–7% >7%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图1-3: 各省GDP实际增速,2020-21年平均 8.0% ⎧ই 㾯㯿 ኡ㾯 ⊏㾯 䍥ᐎ ⊏㣿 ᆹᗭ 䟽ᒶ ⎉⊏ ഋᐍ ኡь ⒆ই ⾿ᔪ Ӂই ᒯ㾯 ⭈㚳 ᆱ༿ ⋣े ᯠ⮶ ᒯь к⎧ ेӜ ਹ᷇ 䲅㾯 ཙ⍕ ⒆े ⋣ই 䶂⎧ 唁嗉⊏ 㫉ਔ 䗭ᆱ 第三产业占各省市经济的比重持续上升,该比例在三分之二的省份已超过50%。 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也体现在产业结构上。近年来,尽管受疫情影响,第三产业占中国经济的比重仍保持上升趋势,2021年占比达53%以上。纵观全国,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