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2023年开门红规划情况? 答:开门红是二十多年来大的行业活动。 4Q22目标是稳住业务和基本盘,稳住规模拖住价值,放掉四季度不可取。公司会跑步进入开门红,不是做立定跳远。 我们希望将四季度活动不放松,不抛弃,踏实面对2023年开门红。 一方面要四季度要稳住,12月初进行预录,2023年1月1日到1月3日实现稳定成长,1月4日到春节前在三高一长(高价值率、高佣金率、高费用率、长期限)达成目标,目标在1Q23业绩增长性优于同业。 问:资产端大类资产配置策略? 答:低利率环境,公司压力比较大,有结构性资产荒。 公司守住底线等待机会,公司以固收为代表,做好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利用信用债机会,尤其是地方政府债机会,强化久期管理。 公司资产久期超过7年,从增厚收益来看,固收资产有困难,传统高等级、高信用债券比较匮乏,这样的资产荒的情况会持续一段时间,现在不是做加法的好时机。 从权益市场来看,3Q22市场进一步下降,回到历史1/3分位,公司对配置会审慎。 问:公司前三季度十年期及以上期缴同比下降55%,三季度未见明显改善,此前公司提出的“三超二”达成情况如何? 答:“三超二”总体变化不大,主要是健康险贡献占比稳定,新增的终身寿险和长期年金产品,在一个季度里面要有突破性增长比较难。我们看到三超二,二季度十年期期缴年金和终身寿险在二季度实现倍增,趋势良好。 队伍要快速切换产品,需要面对客观的困难,比如长三角地区、华北地区中北京、山西、河北等地达成三超二目标较好,我们未来十年期以上可以逐步恢复。 三季度价值保费是二季度的价值保费的93%+,与去年同期相比相对较好,公司通过设立“三超二、四超三、下超上”积极为发展想办法而不是躺平。 公司比较注重长年期产品,对业务队伍建立长期主义和长期服务思想,在率先突破长年期产品,分支机构自信心也在增加。虽然没有实现三超二,但是趋势和现状给予我们信心。 问:队伍质态是否有改善,优计划执行收获了哪些成效,遇到了哪些困难? 答:宏观经济下降,保险市场承压,在行业增员总量较过往比较难,整体增员率在2.2%左右,优增只是整体增员一部分,优增在全国范围是 1000多人,较年初至今目标有一定差异。 我们要同时推行优增普增,但重心放在存量队伍发展上,决定了公司80-90%增长质量。 盘活增量比寻找增量更有信心,在不确定环境下找到确定机会,需要管理稳定下,绩优人力保持稳定,战斗力架构稳定。其次,再是新增,过程中把绩优方向做好。 问:银保增速快,能否贡献正向NBV,未来发展战略? 答:公司规模与价值平衡,保持相对稳定,在价值贡献,银代贡献比较低。由于近年来公司个险价值达成有压力,银保贡献甚有提升。 全行业银保渠道一季度会突破3000亿元业务量,这是公司应对困境的重要渠道。 此前趸交产品略有负价值率,公司经过市场调研、客户需求分析、银行磋商,现在银行趸交产品也有正向价值率。 期缴业务也在正向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3年全年银代价值会较2022年增长两位数,对稳定规模、突出价值有帮助。银代策略,1.在银行渠道方面,我们与银行保持紧密关系,大行和股份行对稳健性大险企青睐。 随着金融整顿,小公司压力较大,大险企优势显现,对服务客户有保证。 我们在银保渠道有双轮驱动策略,提升客户美誉度和黏着力,提升新业务贡献。 未来银代渠道作为重要渠道,会继续发扬,更好体现头部险企竞争力,体现公司比较优势。问:公司大力推动养老三支柱建设,公司在康养方面,有何战略布局? 答:从养老保险三支柱来看,公司大力推进国家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公司从养老保险角度来看,从10月以来,试点专属养老保险,今年扩大到全国,9月底,保费收入达2亿元,我们也有其他养老保险产品布局。 从康养来看,1.公司业务发展按预期推进,养老社区建设如期完成,进行下一步推进中。 比如:新华北京延庆社区完成备案,7月11日开始体验式营销,接待8000多位客户,反馈良好,也有签约;新华卓越康复医院,10月10日正式确立北京定点医疗机构,对于入驻养老公寓和北京保险客户可以提供服务,公司积极宣传为周边居民提供服务,实现医养结合;新华海南博鳌社区完成要会接待和疫情防控要求,完成服务国家战略要求。 2.在寿险主业与康养结合上,截止9月末,现在累计签署养老社区资格函达到4400份,保单达到2万单,应缴保费超过75亿元,上半年疫情冲击难度较大,团队在推进中不畏困难,有突破,2022年签单1000份,应缴保费超过20亿元。 3.下一步规划,十四五规划中,康养事业发展宏伟蓝图,公司按照战略二次腾飞目标有序推动工作,公司要完成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重点社区布局,目标2025年布局到7-8个项目,床位突破10000张,实施康养轻重资产并重,加快推进轻资产合作模式,我们与医疗机构洽谈合作,我们探讨居家养老模式,通过康养产业发展助力寿险主业发展。 公司也在与第三方医疗机构合作,为寿险主业+健康管理提供成效,提升下一步市场竞争力。康养与寿险主业协同发展正在如期推进。 问:储蓄型业务占比提升,如何判断利差空间?能否分享公司产品策略? 答:公司储蓄型业务占比在提升,反映了疫情冲击下,三年来,公众消费偏好,对投资、理财、保险倾向性在改变。 公司业务增长来源来自银代务,个险年金期限比较短,从利差来看,风险不是很大,未来来看,公司要看投资市场演变和利率中枢趋势。从现在来看,保险保证利率产品存在一定利差损风险,公司也会给予一定重视。 问:明年公司要实施IFRS17,是否会对财务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答:比喻为一条鱼变成一棵树,公司保费收入从千亿元变成小几百亿元,新旧口径完成不可比。新准则对披露、原理、解读存在重大变化,行业对准则理解需要重大科普。 需要一定认知后,才知道变化,短期对业务策略(例如开门红、业务产品)不会有影响;中期2-3年会有影响,但不一定,会计准则是经济事项后事反映;长期逐渐会有,5-10年后市场形成共识后,对行业发展有所改变。 问:行业趋势判断,哪些先行指标可以判断? 答:7月之前是在分公司工作,没有考虑到长周期,目标在35家分公司胜出考核。 到了总公司分管业务后,我们需要考虑行业转型,本次转型起点是从2019年,2012年至2018年行业大趋势一路高歌猛进,人力驱动促进业务发展,2019年后人力增长无以为继,高点一度人力超过930万人,到了2022年7月下滑至400万左右。 这一轮的转型在5-7年的时间,从2019年开始到2024年/2025年才能结束,2023年做的好的公司可能会起来,后知后觉的公司可能要到2024-2025年后才能走出困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2023年能够企稳上升的公司都是好公司,2024-2025年走出向下通道的也是好公司。 新华保险有自己的优势,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比小公司稳健,在行业转型和开门红定调下,稳如磐石+快如刀锋,要求调整速度快。领先指标:1.产能提升。 佣金企稳;2.结构变化。 期缴新单占比80%、续期占比70%。 长周期需要5年左右,哪家公司转型速度快会率先转型,否则会被市场淘汰。我们宣导把压力山大改变为动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