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智能驾驶行业分析 Intelligentdrivingindustryanalysis 202201 智能驾驶时代的人才争夺战 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汽车行业面临人才挑战 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进程加深,数字化人才,成为影响各行各业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截至2021年4月,拥有数字化技能的人才在全球范围内已超过7100万,分别分布在信息技术和服务、计算机软件、高等教育等多个行业。这其中,汽车行业现存数字化人才约为100万,数量仅为信息技术和服务行业的十分之一。此外,互联网该类人才增速最快,较去年同期增长4.2%。 从人才流动趋势上看,数字化人才在汽车行业与ICT信息通讯行业之间的相互流动最为频繁,这其中,信息技术和服务、计算机软件、互联网等领域对具备相关技能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拥有数字化技能的人才面临众多职业选择。如何吸引和保留数字化人才,也成为智能汽车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智能驾驶引来新机遇,人才举足轻重 数字化转型为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新的机会与挑战,而其对汽车行业的冲击,则最为明显。 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推动下的智能驾驶领域,汽车行业的产品结构、服务方式及竞争格局都将发生彻底改变,从而改写人类出行的历史进程。 前所未有的机遇,让政府及企业投入大量资源,布局新造车行业,力图分一杯羹。在2021年上海车展中,智能新能源车几乎占据了所有品牌展台的C位。 根据麦肯锡的预测,到2030年,智能驾驶领域将给全球汽车市场带来额外1.5万亿美元的收入。届时,新售汽车中,将有15%为自动驾驶车辆;共享汽车也将更加普遍,数量将占到新售汽车的10%。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新造车对信息技术、通讯、软件开发等数字化技能的高度依赖,汽车行业已从原有的传统制造业,逐渐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属性。 这些变化,都使得它们对汽车行业的人才需求与之前大为不同,拥有数字化技能的人才,成为促进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以中国为例,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预测,到2025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净缺口为3.7万人。此外,领英2021年4月面向人力资源从业者的一项调研也显示,84%的受访者认同中国智能出行领域的技术人才数量严重不足。 本报告将聚焦该领域技术类人才,对他们在所在的行业市场趋势、目标企业、对标人才进行分析。 目录 CONTENTS 政策分析 01 市场布局 02 行业图谱 03 人才分析 04 政策分析 Policyanalysis PART 01 智能驾驶:政策体系持续完善 “三纵三横”规划下,智能驾驶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2020年11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35年)》,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供给体系,持续深化“三纵三横”研发布局。此后,智能汽车产业链的技术标准、企业准入、产品准入、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陆续出台。我们认为,我国智能汽车的政策已经基本完成了企业准入、技术标准、产品准入和使用环境等全链条的覆盖,为市场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坚持“三纵”技术路线为长期战略 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在纯电动技术路线为主的大方向下,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燃料电池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分支路线。我国应当继续攻关纯电动汽车底盘一体化设计、多能源动力系统集成技术以及燃料电池系统技术,同时要完善氢能储运、加氢站、车载储氢等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支撑技术,为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创造有利的环境。中长期来看,单纯依靠纯电动汽车难以满足我国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技术路线将在充电环境不完善、气候环境恶劣、高强度运载等多种场景下为汽车行业“减碳”扮演重要的角色。 完善“三横”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工程 在电池领域,要开展正负极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加快固态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在电驱动领域,要继续强化新型电子电气架构、高效高密度驱动电机系统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迭代速度。 在智能网联领域,支持企业跨界协同,研发复杂环境感知融合、智能网联决策与控制、信息物理系统架构设计等关键技术,突破车载智能计算平台、高精度地图与定位、V2X、线控执行系统等核心技术和产品。在政策指引下,我国智能汽车核心技术领域将持续向上突破,传统汽车产业链与智能消费电子产业链加速融合,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纲领性规划指引下,规范与标准体系逐步成型 自发展规划文件出台后,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指南、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陆续出台。汽车产业链内的企业在技术研发、标准选择、产品生产等流程上有章可依。产品端的标准设立,有利于企业间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打造研发与应用互通互容的生态体系。同时,国家加快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建设,并确定了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一批试点城市,建设智能基础设施、高精度动态地图、云控基础数据等服务平台,开展充换电、加氢、智能交通等综合服务试点示范,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智能管理,为智能电动汽车的应用创造更好的使用环境。 市场布局 Marketlayout PART 02 多方势力加入造车,智能化内卷时代开启 主机厂加码+政策助力+缺芯缓解=AllIn智能化时刻来临 1 2 3 造成新势力与自主崛起共振,汽车智能化加速智能手机巨头跑步入场,智能化是最佳切入点互联网巨头生来智能,强大生态赋能智能汽车 造车新势力生而智能,自主崛起厂商抢滩布局智能驾驶:造车新势力高举高打,深植智能化基因; 自主厂商认识到消费者需求转变后,及时组建智能驾驶团队,全面拥抱智能化! 智能手机终端增长乏力,巨头跑步入场造车:技术方面,智能手机与智能汽车行业在软件、智能技术上存在不少交叉领域;供应链方面,消费电子厂商领先布局汽车电子,智能手机厂商与其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智能手机巨头选择造车,智能化是最佳切入点。 手机端流量见顶,互联网巨头强大生态赋能智能汽车:智能汽车商业模式“由硬入软”,开启全新流量入口。互联网巨头围绕软件数据增值、出行平台等生态服务体系全面布局,充分挖掘消费者信息与场景需求结合,依托自身强大生态赋能汽车产业新赛道。 行业图谱 IndustryAtlas PART 03 从电动化到智能化,行业范围可逐渐从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向智能驾驶产业链拓展,报告以三条主线进行行业图谱分析: ✓智能座舱:硬件为基、软件赋能。 ✓自动驾驶:智能汽车后期可通过算法迭代开放更多智能驾驶场景,但必须以预埋硬件为前提。建议关注感知冗余与算力超配带来的传感器、芯片、域控制器、存储芯片等。 ✓整车落地:自动驾驶时代量产为王,主机厂掌握数据资源、构筑核心壁垒,其价值有望在智能汽车时代迎来重估。 智能座舱--移动第三空间核心载体,车企差异化着陆点 智能座舱=座舱SoC芯片/域控制器+操作系统+中间件+应用+HMI交互窗口 汽车产品同质化趋势显著,行业高度成熟推动汽车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不断提高的用户需求驱动汽车从出行工具向“第三生活空间”过渡,而智能座舱是塑造“移动第三空间”的核心载体。人机交互技术升级、芯片与操作系统革新、5G等技术成熟,推动座舱从电子座舱到人机共驾,最后向第三生活空间演进。 智能座舱产业链全景图 中科创达、京东方、高德、百度、航旅纵横、四维图新、云知声、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大唐微电子、远特科技、飞驰镁物、九五智驾 ·天津锋时互动 知微传感 新通达电子科技、思 天马必驰、华芯科技、泽景电子、怡利电子 天兴仪表 智能座舱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此类地区人才储备相对集中 高通(中国) 光迅科技、亿咖通 长信科技、科大讯飞 华映科技 华阳集团、华星光电、德赛西威、先旗科技、易纳科技、华为、中兴通讯、腾讯、智联科技、索菱股份、翼卡车 联网、航盛电子 上海信科、喜马拉雅、大众点评、蜻蜓FM、博泰、钛马、先锋电子 智 (中国)、友衷科技 斑马智行能 人 座舱 友达光电、瀚宇彩晶、 群创光电、联发科才 分布图 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叠加政策护航,高阶自动驾驶处于规模量产前夜 纯视觉方案与多传感器融合冗余方案均已步入量产阶段 自动驾驶产业链全景图 百度、地平线、超星未来、踏歌智行、北斗星、经纬恒润、万集科技、一径科技、北醒光子、光勺科技、行易道、木牛科技、理工雷科、川速微波、中科创达、普华、高德地图、四维图斯、滴图科技、北京初速度、梧桐车联、和芯星通、北斗星通、六分科技、沙谷科技、北京君正、兆易创新 均联智行 优控智行、智行汽车 天准、丘钛微、辉创、辅易航、苏州毫米波、英博超算、楚航科技、慧尔视 均联智行 光昱智能、环宇智行、极目智能、安智汽车、中海庭、立得空间 威海爱思特 联合汽车电子、博泰、黑芝麻、纵目科技、创时智驾、智驾科技、禾赛科技、哈曼、博泰、上汽零束、东软睿驰、创时智驾、映驰科技、千寻位置、博世、移远通信 联创电子、欧菲光 森思泰克 同致电子 宏景智驾、智波科技、斑马网络、亿咖通、舜宇光学、大华股份、均胜电子、永新光学 自动驾驶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此类地区人才储备相对集中 自 动 分 驾驶人才 布 图 华为、大疆、航盛电子、布谷鸟、顺禾科技、豪恩科技、电目科技、有为信息、博盛尚、华大北斗、广和通、晶华光、奥迪威、凌波微步、中海达、 华阳集团、德赛西威、上富科技 整车--数据构筑天然壁垒,看好主机厂在数据驱动的智能汽车时代迎来价值重估 行业引领者丨特斯拉:从硬件到软件、从服务到共享运营,重新定义智能汽车造车新势力丨小鹏:以全栈式自研为基础,为客户需求而研发 造车新势力丨蔚来:专注研发和消费体验,打造核心竞争力 造车新势力丨理想:增程式与高压纯电并进,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自主崛起丨长城汽车:发布咖啡智驾“331”战略,致力于成为全栈自研的汽车制造商自主崛起丨吉利:从硬件到软件全方位布局,向智能电动车领军者进发 造车新物种丨小米:AllIn造车,补齐智能生态最后一环 一汽 长城 东风 赛力斯、长安 四川 野马 蔚来、奇瑞 理想、宝马、奔驰、北汽、极星 (沃尔沃&吉利)、爱驰、图森未来(自动驾驶货运卡车)、小米 新 智能 能 特斯拉、大众、上汽、威马、高合、保时捷、沃尔沃、通用汽车 (中国)、福特汽车(中国) 汽 源 零跑、合众-哪吒、 吉利、天际车 人 智能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地区。 此类地区人才储备相对集中 才分 布 比亚迪、小鹏、广汽埃安、腾 图 势、广汽丰田、亿航智能(自动驾驶飞行器)、广汽本田、东风日产、法拉第未来 小鹏汽车 汽车技术自动驾驶 智能网联与数字化 动力三电制造与工艺汽贸 用户发展与服务 职能 嵌入式平台技术开发智能语音系统集成 冲压销售/营销销售方向数字产品 底盘部测试/质量 数据平台与应用 项目与质量管理 三电制造 焊装 销售运营网络发展人力资源 电子电器部 产品/运营 电池系统 涂装 售后服务/技术 项目管理 行政支持 整车集成部数据标注车载产品电驱系统 总装 交付方向市场与品牌IT运维 内外饰部 算法 车载系统研发 充电技术 工艺 网络发展/工程 售后服务公共事务 仿真分析部 车载应用 生管物流销售培训 财务 车身部 位置服务 工程 法务 热管理部 XUI研发 安环 内控 试制试验部 平台保障 综合 经营管理 技术管理部 物联安全 汽贸 项目管理部 云端研测 成本管理部 质量管理部 智能车品平台 智能网联平台 组织架构-以小鹏汽车为例 小鹏汽车是国内造车新势力三剑客之一,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广州,是一家智能电动汽车设计及制造商,也是融合前沿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创新的科技公司。 目前公司投入大量资源用于研发,截止21年3月末,研发部门人2442人,占比39.8%,其中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