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都证券]:研究所晨报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研究所晨报

2022-10-21王双国都证券笑***
研究所晨报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第 1 页 研究创造价值 研究所 国都证券 证券研究报告 [table_main] 晨会报告 [table_reportdate] 晨会报告 2022年10月21日 晨会报告 国都证券研究所晨报20221021 [table_news] 【财经新闻】  中证报头版:改革取得新成效,央企高质量发展奋楫争先  多地频频落子“未来赛道”,释放经济新活力  央地政策齐发力,稳定制造业投资 【行业动态与公司要闻】  中国汽车产业加速迎来新“蝶变”  粮食创纪录丰收之后,俄罗斯农民有了新的问题 【国都策略视点】  策略观点:三季度业绩仍在底部徘徊,业绩边际强弱切换下估值阶段收敛 昨日市场 [table_yesmarket] 指数名称 收盘 涨跌% 上证指数 3035.05 -0.31 沪深300 3754.93 -0.57 深证成指 10965.33 -0.56 中小综指 11604.35 -0.55 恒生指数 16280.22 -1.40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 5512.30 -1.53 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 148.93 -0.14 标普500 3665.78 -0.80 纳斯达克指数 10614.84 -0.61 MSCI新兴市场 864.76 -0.13 数据来源:Wind [table_Global] 全球大宗商品市场 商品 收盘 涨跌% 纽约原油 85.02 0.29 纽约期金 1632.50 -0.11 伦敦期铜 7534.00 2.29 伦敦期铝 2217.00 1.23 波罗的海干散货 1837.00 -1.82 数据来源:Wind [table_research] 研究员: 王双 电 话: 010-84183312 Email: wangshuang@guodu.com 执业证书编号: S0940510120012 联系人: 苏国印 电 话: 010-84183274 Email: suguoyin@guodu.com 独立性申明: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可获得资料,国都证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 晨会报告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第 2 页 研究创造价值 [table_content] 【财经新闻】  中证报头版:改革取得新成效,央企高质量发展奋楫争先 中国证券报头版刊文指出,按照国务院国资委部署,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要确保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这场为期三年的改革大考即将“响铃收卷”。作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的央企,一份份彰显高质量发展的“答卷”陆续交出。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改革成效不断显现,央企尤其是上市央企,盈利能力得到提升、激励机制更趋健全、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发展能力和企业价值逐渐凸显。 市场化改革破浪前行 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步入收官期,多家央企宣布已完成三年行动主体任务,陆续交出的改革答卷显示,央企在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方面,三项制度改革实现大范围破冰破局。“经过三年来的改革,原来‘坐上位置就下不去’‘进了国企就端上铁饭碗’‘干多干少都一样’的观念被彻底打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组织部(人力资源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集团管理人员退出比例、员工市场化率实现较大幅度提升,中基层领导人员退出比例创历史新高,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增长26%。 另一方面,重组整合、混改上市等市场化改革破浪前行。在中国兵器装备集团,4户企业完成混改试点任务。旗下长安新能源、中光学、新诺机器人分别引入非公有资本;华强科技完成科创板首发上市,成为央企军工集团第二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新兴际华集团提出“531”产业布局结构,推动所属企业专业化整合,调整涉及二级公司10家、三级企业50余家,划转托管户数占集团所属企业总量的四分之一,是集团2006年以来改革力度最大、涉及范围最广、调整幅度最深的一次改革。 管资本改革同步纵深推进。国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立足基础和优势,用好在股权投资、资本运作等方面的经验,积极参与央企专业化整合,发挥基金优势,推动优化产业链资源配置,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中发挥更大作用。 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初,各中央企业和各地改革工作台账完成率均超过98%。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构了央企的制度体系和市场体系,重塑了央企的组织架构和组织规则,大大提高了央企履行重要使命的能力。”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宋向清认为,此轮改革提高了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借力资本市场成新趋势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冲刺收官。作为上市公司改革发展的主阵地,央企正积极借力资本市场促进价值提升与实现。 以并购重组为例,知本咨询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9日,今年以来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已实施重大并购重组事件34起,同比增长206%。IPO方面,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共18家央企控股公司实现上市,募集资金总额约为1259亿元。 “央企上市公司进一步加大了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力度,发展势头强劲。今年新登陆资本市场的央企上市公司结构得到大幅度优化,硬科技特征进一步凸显。”知本咨询公司合伙人常砚军说。 晨会报告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第 3 页 研究创造价值 在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周丽莎看来,通过推动央企上市公司兼并重组,可从根本上减少重复投资和同质化竞争,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央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同时,央企控股企业赴科创板上市具备诸多优势,未来会进一步用好资本市场工具和上市公司平台,加快打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渠道。 “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将成为央企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宋向清补充说,未来央企上市公司将加大资本运作,加大创新投入,改善盈利能力,在提升内在价值的同时实现市值的同步提升。 (来源:Wind)  多地频频落子“未来赛道”,释放经济新活力 新型显示产业加快投产扩产,新能源汽车产量创新高,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项目频落地......记者采访发现,当前多地新兴产业增势强劲,亮点纷呈。在推动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壮大的同时,不少地方瞄准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谋划布局未来产业,推动前沿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带来新机遇。 新兴产业增长势头强劲 9月30日,多条MLED(下一代显示技术)产线在重庆璧山的光电产业园建成并投入使用。一个个生产下线的新型显示产品将应用在电视机、可穿戴设备、车载显示等领域,未来产线完全达产后有望实现年产值100亿元。 “新型显示是先进制造和电子信息领域的核心技术产业,我们正抢抓新兴产业发展先机,引入康佳集团落子璧山区,依托‘科技+产业+园区+基金’模式,加快下一代显示技术产业化。”璧山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围绕相关核心技术,康佳等龙头企业加快延伸布局产业链,推动打造千亿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含新量”“含金量”明显提升。 不止重庆,当前多地新兴产业茁壮成长,亮点纷呈,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带来新机遇。 湖北加快布局新能源电动车、车用动力电池等项目,今年前8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7万辆,同比增长139.4%。安徽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十大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推进重大项目,前8个月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6%,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1.4%。 与此同时,多地正密集谋划下一步发展目标,细化支持举措,推动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河南计划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实现翻番,形成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10个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深圳提出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并从产业空间保障、市场主体培育、财政金融支持等多方面提出具体保障措施。 “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产业领域多点突破、交叉融合趋势明显,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仅是地方经济稳增长的助推器,也是培育发展新动能,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的关键所在。”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张业佳对记者表示。 谋划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 在不久前举行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智能仿生手等脑机接口技术和产品在展览现场吸引了众多观众。 “脑机接口是通过机器连接人的大脑,检测大脑里非常微弱的信号,并通过机器直接控制外部设备的一项技术。在脑机接口领域,主要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两大类技术实现路径。从商业化落地上来讲,侵入式主要解决重度脑疾病方面的 晨会报告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第 4 页 研究创造价值 问题,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能解决的问题及商业化应用的场景更广阔。”BrainCo强脑科技创始人兼CEO韩璧丞说。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脑机接口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1年)》,预测2027年脑机接口相关市场规模可能超过30亿美元。 以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为代表的未来产业,也正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赛道。 近日,上海印发的《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提出,在未来健康、未来智能等领域涌现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硬核成果、创新企业和领军人才,到2030年,未来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左右。其中,在打造未来健康产业集群方面,提出要加速脑机融合技术等领域突破。此外,科学有序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和规模化商用。 深圳、南京等多地近期也发布了未来产业相关发展规划。深圳将重点培育包括空天技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量子信息等8大未来产业。南京提出,到2025年,全市未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亿元以上,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5%左右。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盛朝迅表示,未来产业具有依托新科技、引领新需求、创造新动力及拓展新空间等典型特征,是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的有效途径,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壮大新增长点的重要抓手。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产业室主任、研究员魏琪嘉表示,各地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有利于拓展未来技术应用场景,释放未来产业发展潜力。“企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示范推广,更好促进新技术

你可能感兴趣

hot

研究所晨报

国都证券2023-03-08
hot

研究所晨报

国都证券2022-11-14
hot

研究所晨报

国都证券2023-06-28
hot

研究所晨报

国都证券2022-10-27
hot

研究所晨报

国都证券20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