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未知机构]:医疗器械政策专家电话会–20220928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医疗器械政策专家电话会–20220928

2022-09-30未知机构意***
医疗器械政策专家电话会–20220928

医疗器械政策专家电话会时间:2022/09/28专家: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主任Q1.全国商业银行发放的1.7万亿款项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的2千亿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这两个贷款的差异? 政策推出的目的是什么?A:医疗设备领域更关注的是医疗专款。这个政策是计划外的,从上周一开始执行。 一方面是为了促进消费;另一方面医疗行业疫情之后在方舱及新冠储备医院、急救能力建设、千县工程和区域医疗中心等方面有建设需求,原本有些项目有财政预算,但由于疫情后财政预算吃紧迟迟没有落实。 2010年左右,卫生行业有文件规定医疗机构不允许贷款购买设备。 在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医疗系统的基建和设备购买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这次的政策告诉医院可以贷款了,用这笔钱填补医疗建设的资金缺口。 文件附件起指导作用,部分医院利用这笔款项购买大型设备也是可以的。Q2.目前贴息贷款的进度,各地的积极度如何?A:目前处于各省上报阶段。 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比较积极,四个省已经上报了300亿,像福建要求一个县医院必须报1亿元,类似强制消费;而北方省份相对不太积极,尤其是经济差的地方很多医院不愿意贷款。 卫健委目前是计划按照各家医院上报情况分配,最终预算不一定会全部花完。 Q3.部分大医院本身盈利能力较强,以自有资金采购的大医院会参与贷款吗? 经营状况不太好的二级、县级医院考虑到自身偿债能力和2千万的申报门槛,其申报金额会较小吗? A:大医院也会参加,这次贷款对象包括区域医疗中心,据说有一家委属医院报了10亿。基层医院报得多,三甲医院会报得少一些,因为三甲医院该有的都有了。 现在京广铁路以东得很多县医院年入十个亿,2千万的申报门槛并不高。这几年县级医院效益非常好,迅猛发展,它们是贷款主力。 经营实在太差的医院肯定也是不敢贷款的。Q4.申请贷款的医疗机构倾向采购哪些产品?贷款是否会影响机构原本的采购方向? A:目前说法是如果财政部门没有特殊要求,卫健部门就不干预医疗机构的采购方向,以医疗机构自身选择为主。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缺口和建设方向不同,目前只上报了贷款意向金额,没有具体设备种类和数量。 采购方向主要是中高端设备升级。 例如在千县工程中有升三甲需要的医院,需要64排以上的CT、3.0TMR、DSA、高端内镜和彩超、大型生化流水线和病理检测设备等;而三甲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缺顶级医疗设备,像北京的一些委属医院想借此机会买世界顶级的设备,如7T的核磁和PET/MR。 卫健委把手术机器人列为了限制性医疗技术,所以这次资金买机器人的可能性不大。 新冠后备医院的设备需求相对固定,主要是中高端的急救类、生命支持类的设备,如呼吸、麻醉、ECMO。 Q5.近几年医院财政补贴的状况? A:近几年财政补贴几乎为零。 除了委直属医院(属于中央直属医院,用的是中央财政)通过中央财政的一些医疗专项债做了一些建设,其他医疗机构95%以上都用的自有资金。 个别医院会有些科研、新盖院区的费用会获得地方财政补贴。 我国医疗机构经历多年改革,从最早80年代初全部靠财政,到90年代市场化改革以市场为主体,财政补贴每年都在减少,到现在几乎没有了。 Q6.医疗设备采购的决策权在谁? A:有几种不同的形式。 小医院,如县医院一般院长说了算,但低于10万的小设备科室主任或设备科长说了算;大三甲医院的院长只管重大设备,一般产品科主任话语权比较大;在一些大医院,检验类设备院长说了算,检验科主任只有一定话语权。 但这两年改革,推行党组负责制,买设备时不是院长一个人说了算,必须通过党小组会议由党委决定。招采中设备采购模式基本是按照政府采购法招标。 Q7.本次贷款可以填补多少医疗机构的资金缺口?医院会利用这个机会采购更多设备吗? A:现实中不会让医疗机构无底线申报需求,绝大多数医院会先按照国家要求的方向补齐设备。 一开始,发改委为医疗准备了2000亿元,后来由于教育部门申报了5000亿,卫生部门可能也会上调至5000亿。医院一定会借此机会购买其他设备,但还是要先把国家规定建设的方向补齐。 Q8.国内所有医院一年的设备采购金额大概是多少亿? A:2021年我国耗材加设备一起市场规模突破万亿,5000亿不会都用于购买医疗设备,还会买一些医疗车辆或者盖楼。如果按照3000亿算,30%的增量对市场的拉动还是非常大。 Q9.贴息贷款政策会影响医院未来几年的预算吗?需求会是一次性的吗? A:贴息一共就2年,医院会把未来5年的设备需求都买完。 但是除了建新院区或发展重点学科购买超高端设备除外,医院每年设备采购预算很少,从2015年起设备行业很多年没有国家专项资金了。所以这次政策打破了以往市场自然增长的惯性,带来意外的大需求。 今年完不成贴息贷款规模。 贴息贷款不存在使用年限的问题,只是贴息2年。 由于各省份和各医院执行进度不同,会有几个采购高峰。贷款建设需求保持2年问题不大。 但肯定会一定程度上透支未来几年中高端设备的需求,对小设备采购的影响不大。 Q10.一家上海的三甲医院每年正常设备采购的规模? 2000万门槛高于很多医院的年初采购预算? A:如果不买超大型设备,一家1000张床位的医院日常更新些中小设备规模在1000万以内。贴息贷款是希望医院买中高端设备,属于比较大的开销。 Q11.由于存在采购门槛,有改扩建需求的医院会是主要的资金需求方? A:可以这么理解,医院改扩建设备占总费用的大头。没有空间扩建也是北京医院申请积极性不高的原因。Q12.福建一共申报了多少? 一个县摊1亿会不会太多? A:福建好像一共申请了60多亿。 南方人敢花钱,心态是先申请下来,怎么花再说。 Q13.医院申请了贷款后,会按照原本的预算规划购买吗? A:一般医院都会重新开会、重新规划。像河南和山东一带,缺口大。 江浙福建缺口不一定大,但是政府要求必须花这么多钱。对于医院钱肯定是能花出去的。 Q14.按照江浙、安徽、福建申报的情况来看全国的申报规模大概多少? A:江浙、安徽、福建4个省报了300亿,其他省份还没申报。这4个不算需求大省,需求量比不上山东、河南等大省。 河南医院的贷款意愿很强,只要有国家的补贴都会尽量争取。 虽然总体北方的意愿不强,但是按需求缺口来说,北方的需求量实际上比南方大。 Q15.充足的贷款资金会导致医院倾向购买进口设备吗?是否规定医院必须采购一定比例的国产设备?A:不会,有进口论证卡着。 对国产设备肯定是利好,进口设备获得的份额不会很多。目前看没有具体国产比例要求。 Q16.有贴息贷款是否会导致财政资金拨款减少?现在及未来医院都没什么财政资金。 Q17.医院更倾向于使用自有资金还是使用贷款来采购设备? A:对于非常有钱的医院肯定是倾向于用自有资金;但对绝大多数医院来讲,本身资金不足,肯定会用贴息贷款来采购;对于少部分怕欠债的医院,可能就不会申请贷款了。 Q18.像3.0TMR这种大型设备的采购是否还是会受到配置政策的干扰?A:以前有影响,以后不影响了。 卫健委公众号:讯息社要把乙类大型设备的配置权限下放到省里,省里批了之后上报就行。 Q19.疫情期间哪些设备采购需受到抑制的?贷款下来后受抑制的设备需求会不会爆发? A:这两年大多数医院收入没受影响,还在继续增加,设备购买没有所谓的压制。大型设备现在配置证还没放开买不了,常规设备随便买。 比如武汉的同济协和,当时受到疫情影响很大,但后半年时间不仅把一年的医疗任务量完成还超出了。一些北方人口流失地区的小医院有很大风险,但对于人口流入的东部地区的医院不受任何影响。 Q20.对于县医院,哪些大型设备的经济效益会好一点,采购时会优先考虑? A:CT、MR以及B超。 最赚钱的是加速器,但是县医院这方面医护人员资源不足。县医院也想买PET,但是PET不赚钱,只有部分医院会购买。Q21.公立医院是不是有资产负债上的考核要求? 是否影响贷款? A:以前没有资产负债的考核,一般是考核经济效益和资产收益。 卫健委去年定了一个卫生经济管理年,才开始考核医院的收益和运营水平。Q22.这次贷款政策的目的包括银行贷款贷不出去,用医疗来刺激银行放贷吗?A:不完全是这样。 贷款放不出去是事实,但选择医院是因为医院是优质客户,能保证钱不会白投。而且医疗系统是一个大网,能把钱比较均匀地放出去。 Q23.陕西正畸集采的背景是什么? A:正畸跟医保没有关系,属于改善生活需求,不是基本医疗。 可能是地方对口腔医疗服务专项治理的理解产生偏差导致的,属于地方行为。 Q24.北京发布创新医疗器械DRG除外支付,预计多少设备能够获批?以后会全国范围内推广吗? A:北京市医保推这个政策是想给全国做典范,但上级不同意,国家医保局约谈北京市之后同意了北京实施这个政策,但是限制仅限于北京市。第一批申报了500种创新器械,据相关领导说,能获批的不超过10个。 Q25.北京的DRG创新除外政策除了公示标准外有其他额外的筛选标准吗? 目前哪方面卡得比较紧? A:没有额外标准。 首先注册3年内的期限就不太友好。 另外申请的器械需要找专家论证其创新性,没有明确的创新衡量方式,可以随时灵活调整尺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