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导智能会议纪要20220830董秘:周总宁德时代也就200多GWH的产能,2025年目标是1000GWH,意味着未来几年有600多GWH的招标。 其他的二线电池厂也是类似。 2022H1,新签155亿订单(不含税),同比+68%。比同业要好,说明我们的份额在提升。 锂电占120亿,智能物流17-18亿(主要也用于锂电),其他就是光伏、3C、汽车、非锂电激光、氢能(1亿左右)等。 2022年H1宁德十几亿的订单,因为它还没开始招标。上半年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德国大众比较多。 宁德单GWH设备投资1.5-1.6亿,卷绕工艺,国外电池厂的投资要高一些,叠片工艺。因为宁德的工艺还是最先进的。 锂电池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4680、麒麟、固态电池普及之后,会不会对设备产生很大的迭代空间?圆柱、软包、方形,我们都有做。 而且我们是全球唯一一家可以做整线设备的。对于未来的技术,我们都会提前布局。 我们在研发阶段,不会提前宣传,直到我们有了订单类的成果。固态电池确实会给电池产业带来变化,比如不需要注液机。 我们也已经有执行固态电池的订单,但都是试验线,因为确实还没到量产的阶段。 不会颠覆设备前中后段的结构,但局部会有一些设备的增减,且大部分设备要更新换掉(类型不变,但材料、参数不一样),不能直接共用老的生产线。 新接订单的毛利率? 38-39%左右。 我们对毛利率有要求下半年及明年的订单预期明年不好说,但下半年还会非常不错。宁德(30多条线,大约每条线2-2.5GWh)、国轩(60GWH)会招标。 海外的投资产能利用率,以及单GW投资? 跟国内比单GWH投资差异比较明显,宁德匈牙利工厂4亿以上,而国内差不多2-3亿。主要是设备、运输、消防等成本有差异。 其他电池厂,不无论是海外本土的电池厂还是国内出海的厂,都还是偏贵,因为海外人工贵,所以自动化程度高。按设备投资来看,国外单Gwh,2亿以上,国内1.5-1.8亿左右。 产能利用率,跟不同类型的电池厂相关,比如宁德时代,这种比较成熟的,80%以上没问题,而新进入者提产能利用率要有时间。储能储能的设备门槛也要低一些。 但也不简单,比如充放电的次数上要求比较高,比如电动车3000次就够,但储能要7000次以上。所以,折算成单GWH投资,储能跟动力电池不会有明显的差异。 材料端,动力和储能的电池,具体到某一种路线(比如磷酸铁锂),差异不大,90%可能是一样的,10%是有差异的。储能的增速会更快,比动力。 价值量和毛利率跟动力也差不多,具体得看客户的类型和配置。光伏? 去年10亿的订单。 电池端、组件端的一些设备,包括topcon的设备(现在量还比较少),但并不代表我们不看好HJT。去年我们光伏的增速一般,主要是跟锂电共用生产线,而去年锂电产能非常紧张,所以被挤占了。今年我们就调整分开了。 今年H1,5亿订单,还有4亿没形成正式订单。全球排名? 如何保持竞争壁垒锂电设备,我们绝对是全球第一的位置。以前是日韩的设备比较好,现在中国的已经超越了。 比如韩国的,第一他们比较封闭,做韩国电池厂客户为主,第二他们做的很单一,就做一两种设备,所以规模起不来。 在产品布局上,我们的优势很明显,整线能力强;有些设备看上去简单,但核心设备很难做的;我们经过多年发展,碰到问题也很多,所以积累的经验是后来者没法比,即使他技术实力很强。 宁德的设备已经全部国产化了,其他的国内电池厂也在快速国产化。 三星等韩国电池厂采购中国等国家的设备先导在欧洲的电池厂客户做的很多(比如大众(先导占65%的份额)、瑞典northfolt、ACC等,都是主力设备提供商),日韩少(因为他们比较封闭)。 人员情况人员也在增长,20220630,超过17000人,增长比订单增长慢。泰坦的盈利能力的趋势? 无论是财务还是经营上,都是在向好,H1毛利率已超过27%。亿纬锂能、德国大众都是上半年开拓的新客户。 趋势上下半年会更好。外协有吗? 有,但比例降低了很多。 主要是去年下半年产能放出来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