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 (2022年) 中国电子学会二零二二年八月 指导专家:(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金涛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左世权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总工程师 刘雪楠北京康力优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 孙富春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吴伟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吴桐国机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陆文涛中信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殿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郝玉成国机集团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 陶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办公室副主任 董凯赛迪研究院产业政策研究所所长 曾辉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熊友军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熊俊杰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编写单位: 中国电子学会 编写组主任: 陈英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编写组副主任: 王天虹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 王桓中国电子学会政策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主任 编写组主要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尹传昊 王洁瑶 张雅妮 张晓雅 李志杰 李冀宁 连文婷 赵紫薇 徐曼 梁筱雯 韩邦栋 樊江洋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态势1 一、市场持续蓬勃发展1 (一)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创下历史新高1 (二)服务机器人:疫情孕育新的发展机遇2 (三)特种机器人:新兴领域探索持续推进3 二、技术融合推进创新发展4 (一)工业机器人:技术持续快速升级4 (二)服务机器人:智能水平显著提升6 (三)特种机器人:活动范围大幅拓展7 三、新模式新势力不断涌现8 (一)工业机器人:企业国际化、平台化布局趋势显现8 (二)服务机器人:跨界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互促共进9 (三)特种机器人:各机构联合开发新产品成为新常态10 第二章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态势11 一、市场潜力不断释放11 (一)工业机器人:中国引领全球后疫情时代行业复苏11 (二)服务机器人:广阔的市场提供巨大的应用需求12 (三)特种机器人:迎来新需求爆发的机遇期13 二、技术实力持续增强14 (一)工业机器人: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14 (二)服务机器人:创新产品不断落地推广15 (三)特种机器人:复杂场景关键技术取得突破16 三、特色化发展路径逐渐清晰18 (一)工业机器人:领军企业加速探索细分领域18 (二)服务机器人:特色化、开放化的行业生态日渐形成19 (三)特种机器人:优势应用场景逐渐形成20 第三章中国机器人产业布局22 一、长三角地区22 (一)产业规模效益22 (二)产业结构水平23 (三)产业创新能力23 (四)产业集聚情况24 (🖂)产业发展环境24 二、珠三角地区25 (一)产业规模效益25 (二)产业结构水平26 (三)产业创新能力26 (四)产业集聚情况27 (🖂)产业发展环境27 三、京津冀地区28 (一)产业规模效益28 (二)产业结构水平28 (三)产业创新能力29 (四)产业集聚情况29 (🖂)产业发展环境30 四、东北地区30 (一)产业规模效益30 (二)产业结构水平31 (三)产业创新能力31 (四)产业集聚情况31 (🖂)产业发展环境32 五、中部地区32 (一)产业规模效益33 (二)产业结构水平33 (三)产业创新能力33 (四)产业集聚情况34 (🖂)产业发展环境34 六、西部地区35 (一)产业规模效益35 (二)产业结构水平35 (三)产业创新能力36 (四)产业集聚情况36 (🖂)产业发展环境36 第四章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政策建议38 一、持续增强产业创新能力38 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39 三、有效拓展应用场景需求39 四、营造良好创新发展环境40 五、积极完善标准规范体系41 六、建立健全人才保障体系41 图表目录 图12017-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及增长率2 图22017-2024年全球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及增长率3 图32017-2024年全球特种机器人销售额及增长率4 图42017-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及增长率12 图52017-2024年中国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及增长率13 图62017-2024年中国特种机器人销售额及增长率14 前言 当前,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注入新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机器人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最具标志性的工具,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机器人化”的智能工具已无处不在,千姿百态的机器人为我们构筑了人机共融的精彩世界,绘就了数字化生产生活的全新图景。机器人在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保障国家安全、守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本报告旨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机器人产业最新发展趋势及特征,围绕产业的规模效益、结构水平、创新能力、集聚情况和发展环境等方面,综合分析评价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东北、中部和西部六大区域的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及水平。在此基础上,从增强产业创新能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拓展应用场景需求、营造创新发展环境、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建立健全人才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为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本研究报告数据统计采用国家统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公开口径,并参考采用了IFR、CSSCI、Wind、CBInsights等各大组织和机构的公开数据库。本研究报告征求吸纳了大量国内外机器人领域知名专家的意见建议,感谢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国机智能技术研究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以及华航唯实、遨博智能科技、北京钢铁侠、大陆智源、布科思、云迹科技、珞石科技、天智航、大艾机器人、达闼科技、思灵机器人、云启资本、康力优蓝、沈阳新松、中信开诚、埃夫特、优必选、申昊科技等企业(排名不分先后)在编写组调查研究过程中给予的帮助。 第一章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态势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与机器人技术加快融合,机器人产业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层出不穷,新生态加速构建,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造福人类提供更好的服务。疫情之下,各行业使用机器人的意愿进一步提升,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机器人产业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2021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强劲反弹,安装量创下历史新高,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持续高速发展、创新活跃,有力促进全球经济的回暖。 一、市场持续蓬勃发展 在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巨大需求牵引之下,全球机器人行业创新机构与企业围绕技术研发和场景开发不断探索,在汽车制造、电子制造、仓储运输、医疗康复、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拓展,推动机器人产业持续蓬勃发展。预计2022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513亿美元,2017至2022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4%。其中,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95亿美元,服务机器人达到217亿美元,特种 机器人超过100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全球机器人市场 规模将有望突破650亿美元。 (一)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创下历史新高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电子、金属制品、塑料及化工产品等行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促进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机器人成为企业实现 快速复工复产的重要工具。IFR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强劲反弹,市场规模为175亿美元,超过 2018年达到的历史最高值165亿美元,安装量创下历史新 高,达到48.7万台,同比增长27%。预计至2022年,工业 机器人市场进一步增长,将达到195亿美元。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释放以及工业机器人的进一步普及,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持续增加,2024年将有望达到230亿美元。 图12017-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及增长率 资料来源:IFR,中国电子学会整理 (二)服务机器人:疫情孕育新的发展机遇 疫情催生了对专业服务应用的新需求,形成初具规模的行业新兴增长点。抗疫系列机器人成为疫情防控的新生力量,“无接触”的无人配送已成为新焦点,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和服务模式正不断拓展,推动市场规模逆势增长。预计2022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217亿美元。2024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有望增长到290亿美元。 图22017-2024年全球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及增长率 资料来源:IFR,中国电子学会整理 (三)特种机器人:新兴领域探索持续推进 近年来,全球特种机器人整机性能持续提升,在极端环境、危险作业等场景下的操作能力大幅增强,促进太空探测、深海探索、应急救援等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2017年以来,全球特种机器人产业规模年均增长率达到21.7%,预计2022年全球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超过100亿美元,2024年全球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140亿美元。 图32017-2024年全球特种机器人销售额及增长率 二、技术融合推进创新发展 资料来源:IFR,中国电子学会整理 在信息技术、材料技术、传感技术等多种技术融合创新驱动下,机器人愈加智能和灵活。机器人能力边界持续拓展, 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从智能单机向智能系统加速演进,出现协作化、智能化的新趋势。同时,机器人技术正广泛“复制”“移植”至生产装备和生活工具,“机器人化”的工具装备已无处不在。 (一)工业机器人:技术持续快速升级 “5G+工业互联网”为机器人发展带来新机遇。5G技术作为一种平台支撑技术,凭借其“超高速、低时延、大连接”的优势,将机器人终端接入工业互联网,结合AI、云计算、物联网等多种技术,实现机器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为机器人系统在工业环境、极端环境操作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例如,韩国电信公司KT与现代重工集团旗下的现代机器人科学公司,联合研发5G智慧工厂产 业机器人,将KT的智慧工厂平台与现代机器人的管理系统高度联动,增强机器人在联动生产、故障诊断、生产分析等方面的功能。 协作机器人多元化应用趋势显现。当前,协作机器人加速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认知科学等技术深度融合,复杂作业能力与非结构化环境感知能力大幅提升,应用场景从简单人机协作向精密作业、商业服务等更多领域推进。在协作工业化方面,具有轻量化特征的协作机器人负载不断增加,在工业场景承担更多工作,例如优傲机器人发布20千克负重的协作机器人UR20,在码垛、焊接、物料搬运、机器装载和机器看护等应用场景中加快普及;在商业化应用方面,由于柔性化水平的提升,协作机器人可实现更高精度、更强灵敏性的应用,在鞋服制造、快销品生产、生物医药研制、食品加工等领域愈加受到欢迎。 “机器人化”的智能装备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近年来, 集群智能、自主定位导航、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突破,机器人对复杂场景的任务处理能力大幅提高。机器人技术正广泛应用于生产装备,使其具备全域感知、智能决策、准确执行等能力,“机器人化”成为装备数字化的重要路径。同时,机器人作为新型劳动力,正在重新定义生产作业及流程,推动工业制造加快数字化转型。例如,极智嘉推出第五代智能仓库执行系统平台,实现超大规模机器人仓库的货到人拣选,为各类仓储物流机器人量身打造全新的智能仓储方案,实现了以机器人为中心的自动化作业,推动实现数据驱动、精准 协同、高效智能的数字化再造。机器人正在从产品和技术的应用推广阶段,迈向引领行业数字化变革的新阶段。 (二)服务机器人:智能水平显著提升 多技术融合提升机器人自主能力。当前,通过综合运用视觉、压力等多种传感器,深度融合软硬件,不断优化控制算法,服务机器人自主智能水平大幅提高。特别是在医疗服务机器人领域,穿戴式医疗、智能材料及智能算法等新兴技术与医疗领域的结合日趋紧密,医疗服务机器人作为新技术的融合平台,呈现出更智能、更精密的发展趋势。例如,强生推出Monarch数字化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