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 白皮书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22年8月 目录 《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白皮书(2022)》 十八大以来发展综述 一、编写领导小组 组长:王 飞 副组长:陶 泳 成员:于 雷 王恺 王海霞 王 颖 马晓花 石向东 冯志祥许可孙景怡李丽华李京凡李珂李艳军刘文举刘琳宋杰杨和平杨家骥吴铮张波张宝超张虹波陈立民陈炜文金耀东林鹏岳为众周玮孟海亮庞瑞敬赵勇姚长飞胡胜斌徐良秦剑凌振军聂澄宇窦连增管世军薛军魏方魏吉祥魏楠董良宛春董志宇 二、编写单位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调研工作办公室 十八大以来发展综述 第一篇住房市场第二篇住房保障第三篇城市更新第四篇建筑行业第五篇绿色发展 附录优秀工程项目展示 1-5 6-16 17-23 24-30 31-42 43-48 49-55 序言 《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是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调研工作办公室组织编写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年度发展报告,为行业内外了解首都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情况提供参考。2022年《白皮书》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发展综述,主要回顾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情况及取得的成就;第二部分包括五篇,分别是住房市场、住房保障、城市更新、建筑行业、绿色发展,反映2021年发展情况和2022年发展思路;第三部分附录,展示优秀工程项目。 《白皮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市统计局、各区住建房管部门、智库专家、业内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对此表示衷心感谢。受时间和能力所限,难免存在不足,敬请指正。 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调研工作办公室 2022年8月 砥砺奋斗十年路京华大地绘锦绣 ——党的十八大以来首都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综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北京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期,也是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阔步前行的重要阶段。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重大课题来谋划和推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发力,在高质量发展上精准用力,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两个体系更加健全,建筑业转型加速推进,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住房和城乡建设在扩内需、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中发挥重要支点作用,谱写了新时代首都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新的篇章。 绘就发展“新蓝图”,首都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北京城市发展正在深刻转型,一改过去以增量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从首都功能核心区到中心城区,从城市副中心到平原新城、生态涵养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纵贯南北,中轴线挺起千年古都的文化脊梁。横贯东西,十里长街展现国际大都市的时代风貌。“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犹如大鹏展翅,在更广阔的空间铺开全新城市框架。一座座城市新地标拔地而起,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首都进入航空“双枢纽”时代,双翼托举助推城市实现新的飞跃。北京冬奥会上惊艳亮相的“冰丝带”、“文旅新地标”环球影城主题公园成为世界认识北京耀眼的 “金名片”。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客站北京丰台站开通运营,百年老站焕发新颜。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与大运河博物馆三个文化设施和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东六环入地改造等标志性重大工程进入建设高峰期,推动城市副中心框架基�成型。加快推进京张铁路、京雄城际铁路、京唐城际建设运营,“轨道上的京津冀”正逐步从蓝图变为现实。作为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北京围绕推进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民生保障和环境改善两条主线,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成效突出的典型项目。从菜市口西片区申请式退租,到南锣鼓巷四条胡同修缮整治,从引领城市时尚潮流的西单更新场,到利用工业遗产的张家湾设计小镇,从“小空间、大生活”重新焕发活力的劲松北社区,到“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的新地标”首钢老工业区的加速蝶变,北京正以它古老又时尚的全新面貌,奏响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壮丽交响。 建设和谐“新家园”,“住有宜居”梦想照进现实 住房问题事关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致力于满足多层次的住房需求,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稳步实施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住房供给模式和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供需两端发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新建和二手商品住房年均成交20万套左右,首次购房占比在75%以上,地价、房价年度涨幅控制在合理区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保持在5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2012年的29.26平方米提 高到2020年的33.7平方米,住宅成套率在96%以上,近7成居民实现了 自有住房。住房租赁年交易量由2012年的100余万套次增加至2021年的 276万套次,租购并举格局初步形成。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 产权住房为主,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立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职工、引进人才、无房刚需家庭及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多层次需求,建立了“租购补”相结合的保障方式,着力解决群众基�住房问题。十八大以来,累计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约85万套(间),发放公租房租 金补贴46.47亿元,许多住房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统筹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核心区平房更新、棚户区改造、危旧楼改建、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节能农宅建设等,“补短板”“强弱项”,老城区、农村居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截至2021年底,全市累计改造老旧小区9500 多万平方米,完成加装电梯2261部;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14.9万套,超 62万余人实现出棚进楼;启动实施7个市属危旧楼房改建试点项目;改 造农村危房1.6万余户,完成抗震节能农宅建设超43万户,城乡居民幸福感大幅提升。 打造发展“新引擎”,建筑业提质增效加快推进 建筑业是市场化程度较高、关联带动性较强的行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深入推进“放管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行业发展动能。区级审批办理项目占全市的90%以上,“施工许可证全程网上办”“推行工程招投标交易全过程电子化”改革措施被国务院列为供全国借鉴的改革举措,仅电子化招投标一项,每年为投标企业降低交易成�约6.9亿元,企业满意度明显提升,市场活力竞相迸发。推动建筑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科技创新为建筑业赋能助力,BIM、AR、VR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建筑行业深度融合,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加快推进,北京以国际领先的建造水平和创新型智能建造技术,把中国建造、中国品牌、中国标准推向世界。建筑业总产值保持逐年稳步增长态势,2018年突破万亿元大关, “十三五”期末较“十二五”期初翻了一番,发挥强大的经济支撑作用。建筑业企业走出去发展成效明显,外埠市场产值占比连续多年超过七成,位居全国首位。深入推进建筑业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累计使用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12522.92万吨,率先将居住建筑节能率由75%提升至80%以上,率先在全国启动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节能住宅和节能民用建筑比重居全国首位,拥有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28家,获得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44项。 构建治理“新格局”,城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老城区、背街小巷、边角地等不起眼的“里子”,最能体现城市的精细化治理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注重在精治共治法治上下足“绣花功夫”,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实“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拆墙打洞、私搭乱建等治理难题得到破解。完善“接诉即办”“未诉先办”机制,及时回应解决群众反映的房屋质量安全、物业管理、老旧小区改造等急难愁盼问题,热线及时反应率100%、按期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超90%,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聚焦“关键小事”,深入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紧盯群租房和地下空间管理薄弱环节,持续开展“利剑行动”,健全工作机制,织密治理网络,全市普通地下室散租住人基�实现动态清零。持续开展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老巷幽宅静树依”的老北京记忆悄然重回现实。出台《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实施物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出“北京业主”APP,推进专维资金引入保险制度、信托制物业、社会企业试点等,把物业管理融入社区治理,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石”。“三率”达到95.6%、95.4%和98.8%以上,业委会“朋友圈”越来越大,“美好环境与 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深入人心,人民群众日益成为社区治理活跃的“主角”,“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小区治理格局逐渐形成。 过去的十年,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顺应从北京发展转向首都发展、从单一城市发展转向京津冀协同发展、从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从城市管理转向超大城市治理的发展大势,坚定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深耕♘植,精工细作,用初心使命拨亮了万家灯火,以职责担当续写了城市荣光。 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就是要大力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必将以更为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现实紧迫感,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站在更高起点上谋划推进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奋力谱写新时代首都发展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一篇住房市场 2021年,北京市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围绕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统筹谋划、综合施策,保持调控定力,积极稳妥实施长效机制。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5.1%,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4.0%,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指数保持在合理区间,房地产市场运行平稳。推进住房租赁市场制度建设,加快住房租赁地方立法,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2022年,将继续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推进各项政策措施更加精细化、精准化,进一步压实因区施策主体责任,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发展情况 开发投资增速加快。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 4.9%,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1%,增幅是2020的近两倍,其中住宅投资增长8.9%。 图1-12017-2021年北京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建设规模小幅增加。2021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房屋施工面积1405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约1%。其中,住宅施工面积6895.6万平方米,同比 增长2.7%;新开工面积1025.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0.2%;竣工面积981.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4.7%。 图1-22017-2021年北京市房地产开发房屋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和竣工面积 图1-32017-2021年北京市房地产开发住宅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和竣工面积 (图1-2、1-3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房企国内贷款下降明显。2021年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为6524.2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定金及预收款为3114.8亿元,增长 27.1%;自筹资金为1715.6亿元,增长22%;国内贷款为923.6亿元,下降 35.1%。 图1-42017-2021年北京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及增速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新房供应由降转增。2021年全市新建商品住房上市9.21万套,同比增加13.6%。其中,共有产权住房项目上市0.86万套,市场化商品住房 8.35万套,占全市新建商品住房供应总量的90.7%。 图1-52017-2021年北京市新建商品住房上市套数及增速 (数据来源: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市场交易量升价稳。2021年全市商品住房成交27.77万套,同比增加21.2%,成交规模创五年新高。其中,新建商品住房签约8.66万套,同比 增加34.3%;二手住房成交19.11万套,同比增加16.1%。2016年“9.30”新政实施以来,年成交量明显收缩,但呈现逐年增加态势,仍低于2016年 成交量32.6万套。 图1-62017-2021年北京市商品住房成交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