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德邦证券]:公用事业行业氢能产业系列报告(二) :氢风已至,加氢路远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公用事业行业氢能产业系列报告(二) :氢风已至,加氢路远

公用事业2022-08-18德邦证券李***
公用事业行业氢能产业系列报告(二) :氢风已至,加氢路远

政策出台助力氢能发展加速,加氢站建设迎发展机遇。进入2022年,我国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2022年3月,多部门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支持氢能全产业链发展。作为普及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基础,加氢站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制定了清晰的建设规划路线,根据规划2035年我国加氢站数量将超过5000座,2022-2035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5.1%。 加氢站多地开花建设提速,补贴助力发展可期。我国加氢站建设近年来明显提速,由2016年的10座快速增长至2022年7月初的272座。在政策上,政府在加氢站建设与运营上均给予了补贴。在政策的催化下,未来加氢站建设速度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2035年累计建设加氢站将达5000座。同时,地方对加氢站的建设鼓励有三大趋势:鼓励固定式加氢站、大容量加氢站、70Mpa加氢站建设。 加氢站核心设备有望实现国产替代。加氢站建设的核心设备主要有氢气压缩机、储氢容器、加氢机三类。目前三类设备的国产化趋势均十分显著,国内相关企业不断进入该赛道。伴随着加氢站建设数量的大幅提高,我们认为在我国加氢设备的国产化突破与规模化生产的双重加持下,我国加氢站建设成本将快速下降。我们预计2035/2050年,我国单座加氢站平均建设成本(不含土地成本)将分别达到800/700万元,加氢站累计投资规模在2035年或将达到约400亿元。 建设成本降低有望推动盈利模式改善。加氢站短期的盈利性较差,当前“以油养氢、分担风险”模式成为很多立足于加氢站和氢能产业经营者的短中期策略。另外,制加一体化加氢站可实现站内制氢自给自足,并能为周边加氢站提供应急保障氢源,无装卸车环节而无运输成本,可减低终端用氢成本,因此也受到广泛的关注。我们预计随着未来绿氢制备体系,氢能储运体系和加注体系的共同发展,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广泛应用,加氢站运营将迎来良好的盈利模式。 投资建议:氢能战略下,我国未来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前景广阔,作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基础的加氢站受到广泛关注,国家不断出台政策与补贴推动加氢站超前布局。同时,随着加氢站核心设备国产化率提高,加氢站建设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加氢站运营将迎来盈利机遇。重点推荐:积极布局氢能领域,覆盖制氢、加氢等产业链的【穗恒运A】。建议关注:冷链压缩机龙头,积极布局CCUS及氢能产业带来业绩增长新动能的【冰轮环境】;氢燃料电池电堆龙头【亿华通】; 通过战略投资巴拉德布局氢燃料电池行业的【潍柴动力】;研发能力强劲,深耕加注设备和EPC工程的【厚普股份】;积极布局副产氢的【东华能源】。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国产替代不及预期、氢能应用终端市场发展不及预期。 1.氢能产业规划清晰,加氢站建设迎发展机遇 1.1.氢能:现代能源体系新密码 我国已明确提出了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但想实现这个目标并非易事。据Enerdata统计,我国目前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00亿吨左右,已达到全球年排放总量的25%左右。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面积广,在减碳减排上将面临巨大考验。西方国家碳中和与碳达峰规划间隔在70年左右,而我国碳中和与碳达峰目标仅隔30年,同西方国家相比周期更短、难度更大。 图1:我国碳排放量发展情况 目前,在我国所有碳排放量中,发电(供热)的占比为45%,工业占比39%,交通占比10%。而发电(供热)的主要终端消费者为工业(64.6%)和建筑(28%)。根据碳排放交易网,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为工业(68.1%左右)、建筑(17.6%左右)与交通(10.2%左右)。 图2:不同领域碳排放量占比 氢能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的重要手段。减少 CO2 的排放,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从源头上减少 CO2 的排放。氢能在工业、建筑以及交通领域均有大规模取代传统能源的潜力,在工业领域,氢能可代替传统的燃料参与炼钢,可参与化工行业的多个环节;在建筑领域,氢能可掺杂进天然气中作为日常能源来源,可代替传统燃料进行供暖;在交通领域,氢能可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用于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公交车,氢燃料电池叉车,氢燃料电池飞机以及氢燃料电池船只等多种交通工具。氢能可以从多个领域极大地减少 CO2 排放,具有优良性能,特别是在某些难以利用清洁电力深度脱碳的领域,例如锂电池替代能力较差的重载交通领域、利用灰氢的传统炼化、合成、炼钢等领域的深度脱碳。氢能将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工具。 图3:氢能应用领域广泛 氢能的资源禀赋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我国整体的资源禀赋为“富煤贫油少气”,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永生表示我国2020年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攀升到73%和43%,在中美关系不确定性显著增大和新冠疫情造成供应链稳定性下降的双重影响下,我国能源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大。而我国是世界第一产氢(灰氢)国,制氢工业体系成熟,随着风光装机规模的不断增加,可再生能源制氢(绿氢)潜力巨大。近年来,一些地区如大连、云浮等地采用富余水电、弃风、弃光或城市电网谷段电力开展水电解制氢的示范项目,形成小规模生产并提供工业氢气。消纳水电、弃风、弃光等可再生能源电力进行水电解制氢,形成的是绿色二次能源,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措施,也是我国未来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 政策频出助力氢能发展。自2019年,氢能相关内容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加速充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来,国家对氢能产业的扶持不断增加,促进氢能产业不断发展。2022年3月,多部门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支持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另外,今年已有多项文件明确提出支持氢能发展的政策,氢能产业发展将在政策扶持下不断加速。 表1:2022年来我国氢能部分政策发布时间 继大量地区在将氢能产业发展写入地方十四五规划后,各地对氢能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强,尤其加快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进入2022年,已有大量地区接连出台了与氢能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氢能产业发展受重视程度不断增加。 表2:2022年来各省氢能部分政策出台地方 1.2加氢站:普及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基础 氢能产业链涉及链条广泛,总的而言可分为上游的制氢、中游的储运、下游的应用三大环节、涵盖能源化工、交通运输、机械设备等多个行业。其中,氢燃料电池系统组装而成的燃料电池车是未来氢能产业链的重要发展方向。 图4:氢能产业链示意图 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迅猛。当前,全球氢能源汽车随着成本降低而快速扩张,据华经情报网统计,2021年,全球氢能源汽车销量达16313辆,同比2020年增长81%,截止2021年保有量已达49562辆。根据香橙会氢能数据库的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8938辆,仅次于韩国和美国,居全球第三。 图5:2020-2021年全球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及保有量情况 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运营离不开加氢站,同油车与加油站的关系一样,加氢站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在氢能产业相关的多种基础设施中,加氢站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加氢站的布局不能伴随氢能产业总体发展而发展,则氢燃料电池交通工具应用将受到续航方面的很大限制,市场驱动力会进一步下降。 从香橙会氢能数据库统计来看,全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除了西藏没有加氢站,其余省市区均有加氢站或有加氢站建设计划。根据欧阳明高院士发布的《面向碳中和的新能源汽车创新与发展》,2025年我国将计划推广5万~10万台氢燃料电池车;2030-2035年实现80万~100万辆应用规模。下游氢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将带动制氢与储氢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中加氢站作为氢燃料汽车发展的重要配套设施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预计2035年我国加氢站数量将超过5000座,2022-2035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5.1%。 图6: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路线图 2.加氢站建设提速,规划、补贴逐步完善 2.1.中国加氢站建设加快,建设类别广泛 我国加氢站建设近年来明显提速。2006年,由清能华通和BP(英国石油)公司合建的中国首个加氢站在北京新能源交通示范园正式投入运营,之后中国的加氢站发展陷入一个较长的缓慢发展期。至2016年,国内建成的加氢站仅10座,随后中国加氢站建设迎来快速发展,2021年增至218座。截至2022年7月初,中国已累计建成272座加氢站。 从各省市在营加氢站数量来看,截止2021年底,中国共拥有在营加氢站192座,其中广东省在营加氢站数量最多,共36座,山东省、江苏省分别拥有在营加氢站24、18座,分列第二、第三位。 图7:2016-2022年中国加氢站累计建设数量 图8:2021年底中国各省市在营加氢站数量 加氢站建站类型多样。当前,不同类型加氢站的分类没有相关国家标准,可按照加氢站建设方式、供氢方式、加注压力、建站类别等为依据分类。 按照加氢站建设方式可分为固定式加氢站、撬装式加氢站和移动式加氢站。 固定式加氢站一般指具备固定安装的高压、中压氢气储气压力容器的固定设备加氢站。撬装式加氢站一般指设置可移动或搬运的底座(盘)的氢气压缩机及其辅助设备加氢站。移动式加氢站一般指可移动的、直接对氢能汽车或氢内燃机汽车或氢气天然气混合燃料汽车等的储氢瓶充装氢燃料的专门设施加氢站。根据《中国加氢站产业发展蓝皮书2022》的数据,固定式加氢站建设占比快速上升,由2018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22的近90%;而撬装式加氢站在验收时由于未设储氢容器、安全距离等原因取证较为困难,目前大多应用在示范站上,其建设占比由2018年初的约60%下降至当前的10%左右。 按照加氢站的供氢方式可分为外供氢加氢站和内制氢加氢站(即制加一体站)。外供氢加氢站的氢气来源主要通过长管拖车、液氢槽车、管道等方式运输氢气。制氢加氢一体站的氢气来源主要通过站内电解水制氢、天然气重整制氢等方式制取氢气。由于制加一体站采取站内制氢的方式,比外供氢加氢站节省了充装-运输-卸车的过程,有效的降低了加氢成本,因此获得了较快发展,当前已有11个省市区发布的氢能相关文件中提到制加一体站建设,根据TrendBank的预测,未来中国将建设更多的制加一体站。 按照加氢站加注压力可分为35 MPa和70 MPa工作压力加氢站。当充氢压力为35~70 MPa时,加氢站氢气储存系统的工作压力宜为35~100 MPa。 按照加氢站的建站类别可分为加氢单站(即纯氢站,仅提供加氢设施)、合建站(包括加氢加气合建站、油氢合建站等),其中加氢站合建站建设占比在逐年提高,从2018年的0%逐步上升到2022年的近60%。 图9:外供氢加氢站 图10:制氢加氢一体站 表3:加氢站分类分类方式 此外,也可以按加氢站日加注规模对加氢站分类。据中商情报网统计,目前,我国加氢站中日加注量在500kg以下占比量最大,为69%,占比第二的是日加注量在501-1000kg的加氢站,占比在25%左右。随着氢能产业的不断发展,单体加氢站规模将不断扩张。 图11:我国加氢站日加注量结构占比 2.2.政策助力加氢站发展,补贴逐步细化 从2021年8月份开始,国家启动了京津冀、上海、广东和河南、河北“3+2城市群”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广,以及山东省“氢进万家”科技示范,支持并推动各地加氢站建设与运营。目前出台加氢站建设具体规划的省市有广东、山东、江苏等13个省市。 表4:各地加氢站建设相关政策及规划地区 按文件统计加氢站建设数量规划,上述13省市及自治区2025年加氢站总规划数量将达929座。 补贴逐步细化,加氢站建设支持力度大。国家层面,2014年科技部等四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奖励的通知》,明确对加氢站容量达到200kg/天的加氢站,给予400万元人民币补贴,政策有效期为2013-2015年。之后,国家层面尚未出台新的加氢站建设补贴政策。而在地方层面,由于加氢站较高的建设成本,各地纷纷出台相关补贴政策助力加氢站建设与运营,其中广东、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