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德邦证券]:宏观专题:洞察经济结构变化(上):经济研究方法论系列之从投入产出表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宏观专题:洞察经济结构变化(上):经济研究方法论系列之从投入产出表

2022-08-17芦哲德邦证券自***
宏观专题:洞察经济结构变化(上):经济研究方法论系列之从投入产出表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专题 宏观专题 2022年8月17日 证券分析师芦哲 资格编号:S0120521070001 研究助理 邮箱:luzhe@tebon.com.cn 投资要点: 姓名 资格编号:S11305XXXXXX 港股执业证号:非必填 邮箱:xxxxx@tebon.com.cn 经济研究方法论系列之从投入产出表洞察经济结构变化(上) 从投入产出表拆解三大产业增加值的构成:从三大产业对经济的拉动来看,第三产 相关研究 业的增长对于劳动者报酬的拉动作用日益显著。截止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增加1%,会拉动劳动者报酬增长0.55%,而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对劳动者报酬的拉动为0.16%和0.29%。而在2002年,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增加1%对劳动者报酬的拉动分别为0.23%、0.38%和0.39%。 中美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对比: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但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以美国为例,美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维持在75%左右,而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2015年才突破50%;而在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方面,截止2020年,美国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对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 余的拉动分别为0.79%、0.95%、0.70%和0.79%,均显著高于我国的0.55%、0.42%、0.62%和0.52%。 从投入产出表看各行业对经济增长拉动:根据我们的测算,2020年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对增加值拉动分别为7.2万亿和7.7万亿,合计占GDP的14.7%,而金融业对增加值拉动高达8.4亿,占GDP的8.2%。其中建筑业对批发与零售业的拉动最为明显,而对于房地产上游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玻璃、水泥等)和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业(钢铁等)也有显著拉动。房地产业对金融业的拉动最为明显,而对于房地产销售环节相关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住宿和餐饮等相关服务业的拉动也较为显著;而对比2017年和2020年各行业的前向和后向联系来看,基建相关 行业的影响力系数显著提高,对其他行业的拉动作用显著提升,而金融和房地产对其他行业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从感应度系数来看,批发零售、金融和租赁等服务业的感应度系数有显著提升,对其他行业的推动作用有所增强,而住宿餐饮业受疫情影响对其他行业的推动作用下滑明显。 从投入产出表测算各行业价格变动影响:以2020年投入产出表为例,我们测算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上游行业单部门价格波动对其他行业价格的影响。从测算结果来看,农林牧渔业对其他行业价格影响的程度最大,其中对纺织品和食品烟草的影响最为显著;而从上游资源品来看,石油行业的价格变动影响的范围最广, 除了石油部门本身外,上游、中游、下游均有行业受到显著影响;煤炭部门的价格波动的影响更偏上游和中游行业,主要是公用事业和金属制品受到的影响较大,化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工、建材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金属部门的价格波动主要影响中游设备制造业,对下游汽车行业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而非金属部门价格变动对其他行业的影响相对较小。 风险提示:行业合并方式不同造成部分误差;疫情对经济结构造成扰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居于高位。 内容目录 1.投入产出分析的发展历程5 2.投入产出表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9 2.1.从投入产出表拆解三大产业增加值的构成9 2.2.中美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对比11 2.3.从投入产出表看各行业对经济增长拉动13 2.4.从投入产出表测算各行业价格变动影响16 3.风险提示18 图表目录 图1:第一产业增加值构成(%)9 图2:第二产业增加值构成(%)10 图3: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10 图4:增加值提升1%对劳动者报酬拉动作用(%)11 图5:增加值提升1%对生产税净额拉动作用(%)11 图6:增加值提升1%对固定资产折旧拉动作用(%)11 图7:增加值提升1%对营业盈余拉动作用(%)11 图8: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提升1%对各分项影响(%)12 图9:美国第三产业增加值提升1%对各分项影响(%)12 图10:中国制造业增加值构成及与全行业对比12 图11:美国制造业增加值构成及与全行业对比12 图12:2002年与2020年各行业对经济增长拉动对比(万元)14 图13:2020年各行业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16 表1:改革前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情况6 表2:改革后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情况7 表3: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8 表4:各行业对经济增长拉动13 表5:2020年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对其他行业增加值拉动15 表6:疫情前后各行业前向和后向联系变化15 表7:上游部门价格变动对主要行业的价格拉动17 本篇是德邦宏观经济研究方法论系列的第五篇——投入产出篇。在此前的系列中我们对经济增长“三架马车”的预判方法和预测模型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本篇我们拟对投入产出表及其在经济、金融中的运用进行详细的分析介绍,通过投入产出表对经济增长的整体结构及其变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投入产出表可以全面系统地反映各国民经济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揭示了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相互依存和制约,是专门用来分析一国经济结构变化的重要工具。通过国家和省份的投入产出表,我们可以对国民经济中的产业结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和进出口结构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为宏观经济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此外,基于投入产出表我们还可以进行生产分析、价格与成本分析和就业分析等多维度的分析应用,对于各领域政策的实施效果可以进行前瞻性的模拟,同时也可以构建相关的模型分析突发事件等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而近些年以来我国不只强调经济总量的稳定增长,对于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结构以及经济增长动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投入产出分析在国民经济中的诸多领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对于研究和制定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将对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概念进行详细解释,并对其相关应用及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1.投入产出分析的发展历程 投入产出分析最早起源于美国,由著名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LEONTIEF)在1936年前后首次提出,同年他在经济统计评论上发表了“美国经济系统中的投入与产出数量关系”一文,标志着投入产出分析正式进入了学术领域的研究范畴。 在最初的研究中,列昂惕夫构建了美国1919年和1929年的投入产出表,用以分析美国经济结构中各部门存在的数量关系,初步构建了投入产出分析的相关理论体系,并基于以上研究内容在1941年出版了《TheStructureofAmericanEconomy,1919-1929:Anempiricalapplicationofequilibriumanalysis》一书,对投入产出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理论结构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1953年列昂惕夫在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了《StudiesintheStructureoftheAmericanEconomy:TheoreticalandEmpiricalExplorationsinInput-OutputAnalysis》一书,进一步提出了列昂惕夫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和地区间投入产出等模型,扩展了投入产出分析的适用领域。 1966年到1967年间,列昂惕夫系统地整理了关于投入产出分析的相关研究,出版了《投入产出经济学》,使得投入产出分析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各国政府部门和学者都开始尝试进行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由于在投入产出分析领域的巨大贡献,列昂惕夫在1973年成为了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 投入产出技术引入中国的时间也相对较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以钱学森和华罗庚为首的学者成立了工作小组对投入产出技术进行研究。1974年,在国家计委、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和原北京经济学院多个单位的合作下,我国开始了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工作,最终历时两年编制出了包含61类产品的1973年全 国实物型投入产出表,这也是我国的第一张投入产出表。而此后,我国又分别在 1979年、1981年和1983年对投入产出表进行了编制,这三次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在1973年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而在此期间,各个省份也陆续着手编制地区投入产出表,但由于使用方法以及各省经济发展实际状况有所不同,各省的投入产出表在类型和部门数量上都有着较大差别。 表1:改革前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情况 年份 类型 部门数 1973年 实物型基本表 61 1979年 实物型延长表 61 价值型延长表 21 1981年 实物型基本表 146 价值型基本表 26 1983年 实物型延长表 146 价值型延长表 22 资料来源:《投入产出技术》(陈锡康、杨翠红等,2011),德邦研究所 而投入产出表步入规范化发展则开始于1987年,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的需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行全国投入产出调查的通知》,进行全国投入产出调查,编制198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并在以后每五年进行一次,即逢2逢7的年份进行全国的投入产出调查来进行基本表的编制,而为了增强投入产 出表的时效性,又进一步在逢0逢5的年份进行了延长表的编制(即在1987年 投入产出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再进行小范围的调查构建1990年的投入产出延长表,以此类推)。在地区层面,1987年改革后各省份也会在编制全国投入产出基本表的年份编制对应的地区投入产出表,进入了规范化编制的阶段。 为了更好的对外贸结构进行分析,统计局在2017年开始同时发布竞争型和非竞争型的投入产出表,与传统的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相比,非竞争型的投入产出表中将中间投入部分区分为了国内品中间投入和进口品中间投入两部分,反映了需求端对于国内品和进口品消耗的不完全替代性。 此外,统计局在第七次全国投入产出统计调查中额外发布了2018年的全国投入产出表,体现了我国在投入产出表编制方面进一步的尝试,力争实现更高频率的编制以为更加精准、及时的研究提供数据基础。随着投入产出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投入产出表、海洋投入产出表和能源投入产出表等多领域投入产出表地编制逐步完善,为分析当下我国经济结构的相关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表2:改革后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情况 年份 类型 部门数 1987年 价值型基本表 117 1990年 价值型延长表 33 1992年 价值型基本表、实物型基本表 118、151 1995年 价值型延长表 33 1997年 价值型基本表 124 2000年 价值型延长表 40 2002年 价值型基本表 122 2005年 价值型延长表 40 2007年 价值型基本表 135 2010年 价值型延长表 42 2012年 价值型基本表 139 2015年 价值型延长表 42 2017年 价值型基本表(竞争型/非竞争型) 149/42 2018年 价值型基本表(竞争型/非竞争型) 149/42 2020年 价值型延长表(竞争型/非竞争型) 149/42 资料来源:《投入产出技术》(陈锡康、杨翠红等,2011),国家统计局,德邦研究所 尽管投入产出表分类众多,但目前我国主要公布的是基础的静态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而其他扩展表和模型均是在此基础上延伸得到的。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如表所示),分别对应着四个不同的象限: 象限一是由n个部门的中间投入和中间需求交叉形成的一个n*n矩阵,其中每一行代表该部门在n个部门的中间投入情况,即其产品在n个部门中的分配情况;每一列代表该部门在n个部门的中间使用情况,即其生产过程中对于n个部门产品的消耗情况。该象限直接反映了经济运行中各部门间的生产联系,是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的核心象限。 象限二是由n个部门的中间投入和最终需求交叉形成的矩阵,其中每一行代表该部门在最终需求的投入,即其产品最终分别用于消费、资本形成和出口的价值;每一列代表最终需求(消费、资本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