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成都银行是一家兼具稳健性及成长性的城商行,其核心竞争优势在于:银政业务优势突出、存款基础稳定、资产质量扎实,未来成长性看点在于涉政类客户所主导的基建贷款需求持续增长、依托异地分行拓展带来实体业务上量。 银政业务优势突出:①推出多个精准适配涉政类客户融资需求的产品,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政务产品账户、系统和服务体系;②与成都地区公共财政部门保持广泛而长期的合作关系;③在上一轮投资周期中积累的良好业务经验和口碑。 存款基础稳定:成都银行自2013年开始提出“存款立行”的发展战略,始终将存款视为经营发展的根本,2017年以来存款在计息负债中的占比基本保持在75%左右,存款优势比肩四大行。负债端扎实的存款基础是成都银行规模扩张的重要支撑,我们认为成都银行的低成本优势与其低风险偏好相吻合,在存贷比进一步提升的趋势下,净息差预计稳中微升,并保持相对领先优势。 资产质量扎实:从信用风险的走势来看,成都银行在经历2015-2020年不良处置高峰期后,存量风险集中出清,同时通过压降不良多发领域的贷款投放、切换信用风险较低的大客户等经营思路的调整,风险偏好明显降低。以2021年数据计算,不良净生成率已趋近零值,当前新增不良压力较小。从当前不良及潜在不良指标观察,成都银行资产质量相对扎实,且拨备覆盖率仍在持续提升,安全边际有望进一步加强。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成都银行的成长性,一方面受益于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涉政类基建贷款上量带来的突出成长性;另一方面成都银行积极发力实体业务,对接本部优质企业,同时进一步推动异地分行贡献度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收入增速分别为19.29%、18.27%、16.27%,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3.14%、19.13%、17.76%,成长性突出;首次给予增持-A的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18.49元,相当于2022年1.2x的动态市净率。 风险提示:成渝经济圈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地方政府偿债能力下降;经济下行风险导致坏账激增。 1.根植成都,以对公业务为主导 1.1.财政局背景加持,管理团队风格稳定 财政局牵头成立,系四川首家城商行。成都银行成立于1996年12月,由成都市财政局、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税务局、成都市技术改造投资公司等22家企业,以及成都城市信用联社及下设的7个办事处和36家城市信用社的股东发起设立,系四川省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2007年,成都银行引入马来西亚丰隆银行作为境外战略投资合作伙伴,形成了以国有股本为主、股权多元化的特征,为其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次年,成都银行由此前的“成都市商业银行”更名为“成都银行”,开始异地、跨省扩张的步伐,先后在四川广安、重庆、西安等地开设分支行,并于2018年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四川省首家上市银行、全国第8家A股上市城市商业银行。 图1:成都银行发展历程 以国有股本为主、股权多元化。2021年成都天府水城城乡水务建设有限公司无偿转让100万股成都银行股份至成都市国资委控制的成都欣天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转让后成都国资委间接持有成都银行30.03%的股份,成为该行的实际控制人。同时,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团以20.00%的股权占比成为控股股东,第二大股东为成都银行境外战略投资者丰隆银行,持股17.99%,其余股份由当地国企、民营企业、自然人持有,股权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图2:成都银行前十大股东(截至2022年一季度) 管理团队多为大行背景,整体风格偏稳健。成都银行的管理团队整体比较稳定,其中现任董事长王晖历经两任行长之职,从2005年首次担任行长到现今的董事长已有17年。2020年行长人选落地,目前高管团队已调整到位。从历任董事长及行长的背景来看:1)成都银行董事长及行长经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委任,管理层梯队多以外部选聘为主;2)成都银行高管团队多有在大行沉淀已久的背景,在管理风格和经营理念上表现出稳健的特征,同时由于高管成员之间的年龄、履历相仿,工作默契度更佳。 图3:成都银行历任董事长及行长 高管持股绑定公司利益。受2015年“限薪令”影响,地方国有城商行董事长、行长薪资普降,与非地方政府控股城商行(如宁波银行、青岛银行等)差距明显。2016年成都银行开始纳入成都市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范围进行薪酬制度改革,以各城商行2021年董事长与行长的薪酬比较,成都银行高管薪酬待遇处于上市国有城商行居中水平。尽管薪酬待遇并不占优,但公司现任董事长王晖早在2005-2006年累计持有成都银行14万股,并于2021年增持至17.47万股,所持股票市值涨幅明显快于薪酬增速。高管持股与公司利益绑定,可以有效调动高管提高公司绩效的积极性,宁波银行、杭州银行皆是典范。 图4:成都银行董事长薪酬与持股市值(万元) 图5:高管(董事长、行长)薪酬及其持股市值比较 1.2.深耕成都本地,打造一体两翼格局 深耕成都本地:1)从业务分布来看,截至2021年末,成都银行共设有224家分支机构,涵盖四川省内的成都、环成都、川南、川东北、川西以及省外重庆、西安两地,其中成都网点数占比达78%,成都地区资产规模贡献在85%左右。成都作为成都银行主要经营地,2021年营收、存款、贷款占比分别为90.44%、88.24%、70.54%。2)从市场地位表现来看,截至2021年6月末,成都银行存款在成都市的市场份额分别达10.87%,在成都地区排名第四(2020年末数据),与各家城商行在主要经营地的市场份额相比,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横向比较,2021年成都银行贷款在成都市的市场份额为6.19%,处于城商行中等水平,但从趋势上看,成都银行在成都地区的贷款占有率在持续提升,市场地位不断巩固。 图6:成都银行各个地区资机构数及资产分布(2021年数据) 图7:各城商行在注册地的贷款市场份额 图8:各城商行在注册地的存款市场份额 一体两翼格局:2010年以来成都银行先后在重庆和西安设立跨省分行,逐步形成“一体”(四川)、“两翼”(重庆、陕西)的区域发展格局。从业务发展角度,成都银行提出“一体”要继续稳步发展,巩固成都地区的市场地位,扩大在四川全省的市场占比,“两翼”要实现快速增长,即在重庆和陕西实现较高增速,为全行持续较快发展提供新的支撑。近年来,成都银行来自重庆及西安地区的资产贡献占比逐年提升,资产增速明显快于全行平均水平。 图9:成都银行在各个地区的资产占比及增速 1.3.以对公业务为主导,银政业务优势突出 整体来看,成都银行业务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①以对公业务为主导;②对公业务尤以基建类项目为主,小微业务多以银政合作模式开展;③零售业务锚定稳定收入人群,以按揭类项目为主。我们认为,成都银行银政业务优势突出,特别是在当前居民、企业投资需求疲弱,亟需政府加杠杆托底经济增长的大环境下,其对公业务需求扩张、业绩增长的高弹性预计将充分显现。 对公业务为主导:从业务贡献来看,成都银行表现出以对公业务为主导的特征,公司银行业务在税前利润中的占比近5成。2021年公司银行业务贡献全部收入的57.3%,拨备前利润占比达58.8%,同时信用风险也多集中在对公业务,个人银行业务由于贷款投放多以按揭为主,资产质量相对较好。从趋势上看,2019年以来公司银行业务在总收入中的占比持续提升,同时对公不良包袱减轻,也使得对公业务对公司整体利润贡献度逐年回升。 图10:成都银行各业务条线营收贡献 图11:成都银行各业务条线利润贡献 图12:成都银行分部业务收入及占比(2021年数据) 对公业务贡献成都银行四分之三的贷款。横向对比来看,截至2021年末成都银行对公贷款占比达74.7%,仅次于上市城商行的贵阳银行,明显高于行业均值65.6%。 图13:各家银行的贷款结构(2021年数据) 1)对公业务:定位于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 公司银行市场方面,一是涉政类客户所主导的基建贷款需求持续增长,成都银行依托与本地政府部门天然的血脉联系,通过早期的关系营销建立了良好的政银关系、互信机制和业务网络。同时成都银行持续围绕省市重点发展战略,打造“PPP项目融资”、“地方政府专项债配套融资”、“城市更新融资”等多个精准适配涉政类客户融资需求的产品,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政务产品账户、系统和服务体系,为地方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以2021年数据来看,成都银行基础设施类贷款在对公贷款中的比重达58.2%,居于城商行首位。 图14:各家银行对公贷款的行业投向分布(2021年数据) 图15:成都银行对公贷款特色产品 二是支持具有地方特色和区域竞争力的优势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成都银行早于2009年6月便成立了独立的中小企业部,根据政策导向与自身业务发展需要,持续打造“特色化、标准化、本土化”的小微企业专属金融产品,包括“蓉易贷”、“壮大贷”“科创贷”等10余种,从覆盖成都市延伸至全省,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多种金融方案以及一站式金融服务。 业务推动方面,成都银行通过引入外部数据由总行层面筛选出名单制客户进行精准营销(如成都市新经济“双百”企业名单、梯度培育企业名单),逐步扩充“高成长性”和“高稳定性”小微企业客群。同时通过引入地方政府机构、融资担保公司等有效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风险,例如成都银行推出的“蓉易贷”,由市金融监管局组织实施,设立10亿元风险补偿资金池,采用442“银政担”模式和73“银政”模式两种方式进行风险分担。截至2020年末,成都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70.56亿元,占对公贷款总额的38.6%。 图16:成都银行公司贷款企业类型分布 图17:成都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 图18:成都银行小微金融产品体系 2)零售业务:锚定稳定收入人群,以个人住房贷款为主 成都银行作为成都市区各级政府部门及优质企事业单位的工资代发银行之一,拥有大批收入水平较高且来源稳定的个人客户群体。个人贷款方面,成都银行优先支持刚性购房需求,截至2021年末,成都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含信用卡)、个人经营性贷款的占比分别为86.6%、9.6%、3.8%,个人贷款业务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个人住房贷款为主。近年来成都银行以消费贷“优易贷”和信用卡“随意分”为抓手,精准开展产品宣传,个人消费信贷占比有望持续提升,进一步优化个人贷款结构。个人理财方面,成都银行分层分类开展客户经营,差异化精准适配产品或服务,提升客均收入贡献。资管新规转型以来,成都银行理财及资管业务收入增速大幅提升,已成为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主要贡献业务。 图19:各家银行的个人贷款结构(2021年数据) 图20:成都银行理财及资管业务收入占比及增速 图21:成都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构成 3)金融市场业务:加大高效资产投资力度,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近年来,成都银行从提升资金效益的角度出发,明显加大对金融资产的配置力度。在“高效资产立行”的战略指导下,成都银行一方面通过传统信贷、债权融资计划、信托受益权、资管计划灵活满足各方融资需求(例如,成都银行持有的信托受益权和资管计划主要为期限在1年以上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项目和民生工程项目),同时加大对评级AA及以上企业债券的投资力度,提升资金使用效率。2017年以后,成都银行高效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快速提升,截至2021年末,高效资产占比已达62.1%(其中贷款占比48.7%,企业债等金融资产占比13.4%),存融比进一步提升至89.3%。 图22:成都银行高效资产占比 图23:成都银行投资资产结构 1.4.ROE居上市银行前列,低成本优势明显 成都银行ROE、ROA水平在风险出清后逐渐回到优势位,以2021年末的数据来看,成都银行ROE居于上市银行首位,ROA仅次于招行排名第二。从ROE拆解的角度来看,成都银行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收入端以传统净利息收入为主:成都银行净利息收入在总营收中占到8成以上,高于上市银行平均水平,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贡献比不足3%。 2)负债端具备成本优势:成都银行以相对高的存款占比取得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