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航空地面装备和部装服务供应商,技术实力雄厚。公司成立于2003年7月3日,自成立以来,公司陆续布局了飞机地面保障设备、航空器试验和检测设备、飞机工艺装备、飞机零件加工和飞机部件装配等业务。目前,公司在航空地面保障装备和飞机部装领域具备较强的优势。公司已取得AS9100D航空航天国防组织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认证证书、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证书等其它科研生产证书。公司具有深厚的相关技术积淀,经过长期实践,建立了完整的科研生产业务体系,在复杂精密的机电液一体化设备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积淀并取得丰硕的成果。公司目前在飞机地面保障设备领域已取得有几十项相关专利,在电液伺服控制、传感器与检测、基于PLC液压缸同步控制、多轴运动机构同步控制、轮式全方位运动控制、大型结构件焊接变形控制、六自由度运动调姿、飞机装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同时构筑起稳定的客户关系。 稀缺的航空地面保障装备标的,自动化转型优势突出。在航空地面装备领域,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挂弹车、发动机安装车、试验检测装备和维修千斤顶。据保障经验统计,外场挂弹工作量占飞机军械专业保障工作量的50%以上,自动化的挂弹车是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公司具有一定的先发技术优势。发动机安装车主要用于飞机的制造和发动机的维保,随着军机和民机保有量持续提升,对于发动机安装车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同时我国目前发动机安装车的自动化仍处于起步阶段,公司基于挂弹车等地面装备积累的自动化升级技术有望持续往发动机安装车领域移植。 立足优势部装业务,多点布局航空制造领域。部装业务是公司的传统优势领域,同时部装是目前民营企业参与航空制造的最高配套层级,资质较为稀缺。同时公司围绕航空制造领域还布局了机加工、工艺装备研制等业务,使得公司在航空制造领域有了全面的业务布局,随着十四五期间我国军机加速放量,公司相关业务也有望持续保持较高的增速。 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公司已在持续跟进某新型军机配套保障设备研制项目、某型号飞机起落架项目、某型号飞机武器挂架项目、天翼-1无人机项目、片状放大器分系统腔内放大工程及侦察吊舱等项目。武器挂架和起落架等属于航空器的关键部件,对于参研企业有较高的技术门槛要求,片状放大器作为国家重大项目的关键部件,技术指标要求颇高,公司积极参与新技术密集的各类项目,一方面证明了公司过硬的研发技术实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公司谋求快速发展的决心和动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受益于十四五期间我国先进军机加速放量,我们预计公司2022/23/24年收入分别为3.72/4.92/6.6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1/1.44/2.0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18/1.87/2.66元,对应PE分别为41.9/26.4/18.7倍。选取国内航空中游制造企业爱乐达、中航重机、三角防务、航宇科技、派克新材作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2023年平均PE为28倍,公司估值偏低。相比其他航空中游制造企业,公司布局部装业务较早,规模较大,先发优势明显,同时部装业务配套层级较高,应享有一定的估值溢价;同时,公司新布局的业务较多,未来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应给予一定的估值溢价,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军品订单不及预期;新孵化业务不及预期;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投资主题 报告亮点 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部装业务的民营企业,在飞机部装领域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同时,公司是市场上较为稀缺的飞机地面装备供应商,在地面装备自动化领域取得了较高的技术成果和较好的市场突破。公司积极加大研发力度,在侦察吊舱、武器挂架、起落架以及片状放大器和无人机领域均取得了一定的研发成果,有望持续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 投资逻辑 十四五期间我国国防建设提速,先进军机有望持续大幅放量,公司已成功布局的部装、机加工、工艺装备、地面装备等业务有望实现高速增长。同时,公司孵化的侦察吊舱、武器挂架、起落架和无人机等业务有望落地订单,持续增厚公司业绩。 公司长期重视研发投入,在重大工程核心器件片状放大器上持续发力,随着参与的重大工程项目持续推进,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兑现,公司核心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得到巩固。 关键假设、估值与盈利预测 飞机地面保障设备及工艺装备业务:公司在飞机地面保障装备自动化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优势,随着我国先进军机加速列装,军机保有量提升后对地面保障的需求也将逐步释放,我们预计自2022年起公司该项业务能加速发展,随着募投产能建设持续推进,业务增长将进一步提速,预计2022-2024公司该业务增速分别为20.00%、28.00%、30.00%,毛利率预计随着规模提升逐步提升,分别为51%、52%、53%。 飞机零件加工及部件装配:公司在部装领域优势突出,随着主机厂外包比例的不断提升,公司该业务有望进入加速发展期,同时募投产能的陆续投放,公司业务将进一步加速。 我们预计2022-2024公司该业务增速分别为25.00%、40.00%、43.00%,机加工和部装等中游工序具备显著的规模效应,参考爱乐达近三年毛利率分别为67%、69%、57%,我们预计2022-2024公司该业务毛利率逐步提升,分别为45%、47%、48%。 其他:公司其他业务包括正在孵化的无人机、片式放大器、机载设备等,机载设备随着军机放量需求逐步释放,公司其他业务有望保持较高的增速,我们预计2022-2024公司该业务增速分别为20.00%、20.00%、20.00%,毛利率保持为68.55%。 受益于十四五期间我国先进军机加速放量,我们预计公司2022/23/24年收入分别为3.72/4.92/6.6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1/1.44/2.0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18/1.87/2.66元,对应PE分别为41.9/26.4/18.7倍。选取国内航空中游制造企业爱乐达、中航重机、三角防务、航宇科技、派克新材作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2023年平均PE为28倍,公司估值偏低。相比其他航空中游制造企业,公司布局部装业务较早,规模较大,先发优势明显,同时部装业务配套层级较高,应享有一定的估值溢价;同时,公司新布局的业务较多,未来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应给予一定的估值溢价,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核心航空地面装备和部装服务供应商,技术实力雄厚 立足航空领域,深耕航空器地面保障和研制生产配套 立足航空领域,深耕航空器地面保障和研制生产配套。公司前身为成都立航科技有限公司,于2003年07月03日在成都市高新区注册成立。 公司是以飞机地面保障设备、航空器试验和检测设备、飞机工艺装备、飞机零件加工和飞机部件装配等专业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目前,公司已取得AS9100D航空航天国防组织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认证证书、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证书等其它科研生产证书。公司具有深厚的相关技术积淀,经过长期实践,建立了完整的科研生产业务体系,在复杂精密的机电液一体化设备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积淀并取得丰硕的成果。公司目前在飞机地面保障设备领域已取得有几十项相关专利,在电液伺服控制、传感器与检测、基于PLC液压缸同步控制、多轴运动机构同步控制、轮式全方位运动控制、大型结构件焊接变形控制、六自由度运动调姿、飞机装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同时构筑起稳定的客户关系。 公司组织架构和业务布局清晰。刘随阳除直接持有公司64.13%的股份外,还通过持有瑞联嘉信股份间接持有公司股份。公司有恒生立讯、西安昱华、立航精密三家全资子公司,恒生立讯主营业务为智能装备设备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制造,西安昱华的主要业务是航空电器设备的设计与制造、飞行器各系统测试设备(系统)开发与技术服务。 立航精密的主要产品或服务包括机械零件、零部件加工。母公司立航科技的主要产品或服务涵盖挂弹车和发动机安装车等飞机地面保障设备的生产,飞机大型结构件生产制造,飞机零件加工、机电及保障设备,数字化智能柔性制造等,其产品广泛配套于我空海军现役及新一代战斗机、轰炸机及运输机,公司已成为航空工业重要主机厂飞机地面保障设备的重要供应商。 图表1:立航科技股权结构(截至2022年3月31日) 募投大幅扩产,助力公司高速发展 募投扩充航空制造产能,公司高速发展可期。2022年公司IPO上市,募投项目为航空设备及旋翼飞机制造项目,投资金额达5.5亿元,使用募集资金超过2.6亿。该项目新增设备160台(套),该项目占地面积为70,598.1平方米,总建设面积为96,983.01平方米,包括研发中心1栋,生产车间5栋,员工宿舍1栋,并配套建设停车库(地上),物管用房,厂内道路,绿化等辅助工程及设施。航空设备及旋翼飞机制造项目主要包括航空设备制造和旋翼机制造。航空设备制造由飞机地面保障设备、飞机装配及飞机数控加工中心组成,其中飞机地面保障设备主要对飞机的发动机、导弹及油箱等飞机配套设备进行运挂一体操作,飞机装配主要是对飞机机翼、尾翼及无人机等装配;数控加工中心主要是飞机机体的零件加工。项目从飞机零件制造到飞机装配再到飞机保障设备,同时兼顾旋翼飞机制造,形成统一的航空产业布局,各专业的协同发展将使公司航空产业化得到提升。项目完全达产后,预计平均年营业收入为45,000万元,平均年利润总额14,418万元,税后内部收益率为28.56%。 图表2:公司IPO募投项目 航空零部件机加和部装业务增长提速。公司2021年实现营收3.05亿元,同比增长4.12%,近五年复合增速为28.34%,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0.7亿元,同比增长0.71%,近五年复合增速为12.69%。进入2022Q1,公司营收为0.34亿元,同比增长176.79%,归母净利润为0.02亿元,同比增长156.13%。从营收结构来看,2016年至2018年是公司航空地面装备业务的快速收获期,自2018年达到高点后业务规模略有下滑,营收规模保持在1.7亿以上,2021年占比下滑至56.75%;与此同时航空零部件业务包括机加和部装实现了较高的增长 (五年复合增速25.18%,2021年同比增速29.61%),2021年占比也达到了37.97%。 图表3:2016-2022Q1营收 图表4:2016-2022Q1归母净利润 图表5:2016-2021营收结构(亿元) 图表6:2021年分业务营收占比 受益于军机放量,公司航空零部件业务迎来黄金发展机遇。从具体细分来看,航空地面保障装备自2018年达到较高规模1.67亿后,2019-2020年保持在1.2亿左右的规模,与航空零部件生产制造关联度较高的工装业务在2018-2020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速。航空零部件细分为机加和部装,由于业务规模本身较小,故每年的波动较大,但进入2020年,公司的机加和部装业务均实现了较高的增长,受益于军机放量,公司航空零部件业务已步入快速收获期。 图表7:2016-2020地面装备营收结构(百万元) 图表8:2016-2020航空零部件营收结构(百万元) 规模效应有望带来盈利能力改善,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19-2021年公司三费占比分别为:12.35%、10.46%、11.40%,较为稳定。从盈利能力来看,公司航空地面装备业务的毛利率近两年均有小幅下滑,但是机加和部装整体的毛利率在2021年提升明显,同时,公司孵化的其他业务毛利率提升明显,故公司整体毛利率近两年基本保持稳定。目前公司机加工和部装业务规模仍较小,故毛利率水平较低,随着产能扩充,规模提升之后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明显改善。公司较为重视研发投入,2018-2020年研发费用率持续提升,2021年小幅下滑,进入2022Q1研发费用率达到9.10%,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有望持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图表9:2016-2022Q1期间费用(亿元) 图表10:2016-2022Q1期间费用率 图表11:2016-2022Q1盈利指标 图表12:2017-2021分业务毛利率 稀缺的航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