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天风证券]:沐成渝“升极”春风,享基建“加码”红利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沐成渝“升极”春风,享基建“加码”红利

2022-05-25刘斐然、范清林、郭其伟天风证券市***
沐成渝“升极”春风,享基建“加码”红利

成渝“升极”,金融需求起量 成渝经济圈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第四极,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按照川渝十四五规划推算,成渝经济圈2025年底贷款余额达17.8万亿元,较2020年末有64%提升空间,2021-2025年复合增速达10.46%。成都银行凭借强大的政务资源禀赋,近年来本地贷款份额逐年提升。经测算若成都银行本地贷款市占率提升至2025年末的8%,占全行贷款比例提升至75%,则全行贷款余额2022-2025年复合增速达16.21%。 对公禀赋显著,铸就负债优势 虽然是一家传统对公型银行,但成都银行盈利能力表现持续优于同业,2021年加权平均ROE更是跃升至上市银行首位,达17.60%。这主要得益于低成本负债优势,成都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率持续位居行业第一梯队,2021年仅为2.17%,较其他上市城商行平均水平低30bp。具体来看,多年通过股东背景积累的对公客户资源,以及高质量服务所形成的客户粘性铸就了强大的揽储能力,成都银行活期存款占比明显高于可比同业,截至2021年末对公活期存款占比高达60.63%。低息成本为资产腾挪创造空间,区域金融地位稳固及强大的政务资源禀赋加持下,成都银行负债优势有望继续保持。 卸下不良包袱,业务开展少后顾之忧 近几年来成都银行加强对不良资产处置及对新增贷款的严格把控,不良风险逐步出清。截至22Q1末不良+关注贷款占比仅为1.36%,已明显优于上市城商行平均水平。随着对公业务向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发力,部分高风险行业逐步退出,资产质量有望进一步改善。此外四川省及成都市政府财政实力强劲,近几年积极推进地方隐性债务压降,并取得不错成效。考虑到成都银行以对公业务为主,在成渝双圈建设中勇担对公业务开拓重担,区域隐性债务风险化解有利于提升资产安全边际。 投资建议:区位优、背景强,基建加码打开增长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成都银行基建类贷款占比较高,无论是今年的经济稳增长背景下基建加码力度超前,还是远期规划下成渝地区经济再上台阶,公司均明显受益。拥有深厚国资背景的成都银行,背靠成都市政府,加速成渝经济圈网点布局,有望持续受益于经济圈建设,资产扩张有抓手。我们对公司业绩保持乐观,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9.89%、23.54%、20.60%。 截至5月24日收盘,我们预计公司股价对应2022年PB为1.01倍。考虑到成都银行的业绩趋好,ROE领先优势有望继续保持,我们给予公司2022年目标PB1.5倍,对应目标价22.07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信贷需求不足,对公收入下滑,揽储压力加剧,资产质量恶化 财务数据和估值 1.稳经济、宽财政、强基建,迎战略机遇期 1.1.成渝“升极”,开启新一轮基建潮 成渝双城经济圈成为撬动西部经济发展的支点。2021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成渝经济圈),以重庆、成都为核心的成渝地区战略升级成为与“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并列的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第四增长极”。《纲要》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期至2035年,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成渝经济圈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成渝经济圈将为新时期的“西部大开发”提供支点,不再是以前西南地区城市简单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的抱团式补短板发展,而是担负起“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这意味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下,成渝经济圈的战略地位拔高,重庆和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能级显著提升。因此整体上来看成渝经济圈的建设将有望成为撬动西部经济发展的关键,可以预期更多的政策红利或将向成渝地区倾斜。人口、产业、科技等要素加速聚集,促进成渝城市圈经济人口承载能力进一步跨越。 图1:成渝经济圈涵盖成都经济圈和重庆 成渝经济圈发展潜力大。2021年成渝经济圈实现GDP7.39万亿元,同比增长8.5%,高于全国增速0.4pct,占西部地区的比重为30.8%。成渝经济圈有着更广阔的腹地,对人口的吸纳辐射到全西南地区,同时打通成渝走廊后,周边城市的发展可以吸收更多的生产要素,进一步提升人口承载力。从土地面积、常住人口以及区域城市竞争格局来看,成渝经济圈与京津冀都最为接近。简单对标京津冀2021年9.64万亿元的经济总量,成渝经济圈GDP仍有30%提升空间。 表1:四大经济增长极2021年相关数据对比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我们从两个角度测算成渝地区的贷款增量空间。 1)四川省“十四五规划”提出至2025年区域贷款余额达11.5万亿元,其中四川省内成渝经济圈城市贷款份额已经稳定在93%,测算可得相应贷款量在2025年达10.70万亿元; 此外重庆市“十四五规划”对2025年贷款余额的目标指引为7.10万亿元。加总可得成渝经济圈2025年底贷款余额量有望达17.8万亿元,较2020年末有64%提升空间,2021-2025年复合增速达10.46%。 表2:成渝经济圈贷款增量测算(万亿元) 2)以区域贷款余额/GDP来衡量杠杆率,2020年长三角地区达179%,珠三角近200%,京津冀甚至高达213%。成渝经济圈相对较低,为159%。若成渝经济圈该项指标与较低的长三角一致,则理论上2020年成渝经济圈的贷款规模达12.18万亿元,尚有12%的增长空间。从另一个角度佐证来成渝地区贷款余额/GDP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四川省和重庆市“十四五”规划均对2025年贷款余额及GDP有目标指引,测算可得至2025年贷款余额/GDP分别为177%、212%,较2020年提升幅度达31pct、45pct,川渝两地合计杠杆率在2025年末达189%,较2020年末提升35pct。 图2:分区域2020年末贷款余额/GDP 经济建设基建先行。《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2年重大项目》共将160个标志性重大项目纳入名单,总投资超过2万亿元,其中“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方面共计40个项目,投资总量约1.35万亿元,占比总投资额高达66.09%,可见在今年稳增长的大背景下,成渝经济圈大力加码基建,具体发力点在交通运输、能源保障、水利基础设施领域。 成渝经济圈建设如火如荼,项目有序推进。今年一季度成渝经济圈共完成重大项目投资439.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24%,总体推进有序。其中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共建科技创新中心、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共筑生态屏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分别完成重大项目投资157.8亿元、230.9亿元、25.1亿元、8.2亿元、3.4亿元、14.1亿元。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方面一季度完成投资占年度投资计划比例达31.7%,超时序进度6.7p Ct 。今年前2月四川省914亿元提前批专项债券便已全部发行,相较去年年中才开启新增政府专项债发行更为靠前。同样重庆市在今年1月份发行了第一批政府专项债券274亿元,和往年相比,提前了4个月,初步计划5月底完成全年发行任务的40%,9月底完成全年发行任务。 表3: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2年重大项目 1.2.强省会战略加持,成都打造生产要素聚集高地 成都市经济总量大,发展潜力足。四川省是我国西部经济大省,2021年GDP突破5万亿元大关,达5.39万亿元,位居全国第六。其中经济圈双核心之一的成都市2021年GDP为1.99万亿元,占四川省GDP总量的36.99%,在西部地区仅次于重庆市,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七,在全川乃至西南地区的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成都市经济发展迅速,对全川乃至西南地区的人口吸引力提升明显,与地区发展形成正向良性循环。 图3:2021年四川省GDP排名全国第六(万亿元) 图4:2021年成都市GDP全国排名第七(万亿元) 图5:成都市对四川省和西南地区的人口吸引力近些年提升明显(万人) 产业转型注入新动能,激活经济发展潜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指出要以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链重塑为契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目前成渝经济圈已基本形成以汽车、电子、医药等为支柱的制造业优势产业体系。《纲要》进一步明确经济圈的产业发展思路,均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打造高质量制造业。2021年11月印发的《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中也指出,将坚持“强链条、育集群、建体系”,构建高端切入、错位发展、集群成链的现代产业体系,共建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可以看到,今年一季度第二产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明显抬头,尤其是电子信息工业完成额同比增速高达47.7%。 图6:今年一季度成都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升明显 表4: 把握双圈建设,推进基建投资。2016年成都市开启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抬升,且持续高于全国和四川。2021年《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强调要“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同城同网”,且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2022年重大项目清单中,60%的投资额将用于基础设施领域。地区基建项目的拓展将拉动地方的融资需求,近几年成都市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提速,余额提升明显,基建推进如火如荼。 图7:近几年成都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均在10%以上 图8:成都市地方政府专项债近几年提升明显(亿元) 图9:成都市2022年重点项目规划 基建需求资金量庞大,亟需银行贷款补缺。基建资金来源主要有三大项,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自筹资金占比最高,基本在60%上下。其他包括财政预算资金(约15%)和银行贷款(约15%)。成都市财政局公布的2022年预算数据显示,成渝经济圈建设聚焦协调共兴方面统筹安排预算资金174.6亿元,其中安排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资金31.4亿元,区域均衡发展方面资金98.7亿元,乡村振兴方面资金44.5亿元。无论是成渝经济圈重大项目推进,还是成都都市圈重点项目落实,基建资金的缺口依旧较大,除了专项债发行外,亟需银行贷款补缺。 1.3.背靠市政府,成都银行政务资源得天独厚 股权结构稳定,成都国资委为实控人。成都银行坐落于天府之国的成都市,由成都市财政局、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税务局、成都市技术改造投资公司等22家企业,成都城市信用联社及下设的7个办事处和36家城市信用社的股东于1996年12月共同发起设立,是四川省首家城商行。成都银行于2018年登陆A股,成为四川省首家上市银行、全国第8家A股上市城商行。截至22Q1末成都银行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达64.64%,其中成都市国资委通过实际控制的成都交子金控公司、成都产业资本控股公司、成都欣天颐投资公司、成都协成资管公司在成都银行累计持股比例达30.03%,是成都银行实际控制人。 表5:成都银行股权结构 政府关系密切,现任董事长及行长均有着丰富的大行业务及管理经验。此前成都银行董事长均有政府履职经历,如前一任李捷(2013-2018)为原成都市财政局局长。现任董事长王晖此前长期担任行长一职,在进入成都银行之前曾经在建行工作超过10年,积累了丰富的大行对公业务开拓经验。现任行长王涛于2020年5月份就职于成都银行,长期任职于工行系统,曾为工行四川分行副行长,亦有丰富的大行业务及管理经验。 总体来看成都银行扎根西南经济双引擎之一的成都,深耕成渝经济圈核心区域,强大的国资背景使得公司积累了丰富的政务资源,为开展对公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表6:成都银行近2任董事长和行长 1.3.1.政务资源丰富,赋能市场开拓 融入地方发展战略,紧握业务扩张机遇。成都银行作为国资控股的重要地方性法人银行,拥有丰富的政府资源,其高速成长离不开地方经济发展,区域建设为成都银行带来大量业务机会。成都银行主动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和地方战略发展大局,大力支持地方重大产业、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成都银行牢牢抓住成渝经济圈建设的发展机遇,与重庆银行、重庆江北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0年成都银行在成渝区域信贷投放量超过500亿元,为115个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提供“一案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