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7.76亿元,同比+14.62%;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6.91%;其中Q4单季实现营收2.42亿元,同比+3.36%;归母净利润0.36亿元,同比-12.25%。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93亿元,同比+11.22%;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比+2.81%。 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收入端:21年营收同比+14.62%,保持稳定增长,22Q1营收同比+11.22%,增速短期承压。分业务来看,2021年汽车燃油系统软管业务收入2.23亿元,同比+10.01%;汽车冷却系统软管业务收入4.29亿元,同比+12%; 汽车附件系统及制动软管业务收入0.43亿元,同比+34.3%;摩托车软管业务收入0.7亿元,同比+25.05%。 22Q1公司实现营收1.93亿元,同比+11.22%,营收增速相较于21年下降3.4pct,主要是因为22年国内多地疫情频发,导致汽车端的生产和销售、物流运输受到阻碍,公司车用胶管产品的销售也受到一定影响,营收增速短期承压。 毛利率:21年毛利率同比-5.4pct,主要原因是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再叠加运输成本上升,22Q1毛利率环比+1.74pct,环比开始改善。21年公司毛利率为25.21%,同比-5.4pct。毛利率下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快,21年受国际、国内石油价格影响,公司产品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制造成本上涨7766.22万元,增长16.61%;另一方面,因市场需求变化,公司急件增加,再叠加石油价格上涨,公司运输成本增加768.82万元,上涨51.85%。 22Q1公司毛利率为20.41%,同比-7.9pct,环比+1.74pct,环比开始改善。 利润端:21年全年净利润1.05亿元,同比-6.91%,22Q1净利润同比+2.81%,同比增速转正。21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6.91%,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运输成本上升,此外研发费用的增加也使得净利润进一步承压(21年研发费用率同比+0.48pct)。 22Q1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比+2.81%,继21年下半年净利润连续两季度同比负增长后,公司净利润增速开始转正(21Q3和21Q4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39.52%和-12.25%)。 公司通过技术改造、提高自产比例降本增效,积极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 公司车用胶管产品生产的主要原材料为各类合成橡胶,21年橡胶价格波动受上游石油、天然气价格变动影响较大。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上升压力,公司结合在行业内积累的经验,持续推进精细化生产、技术改造等,进行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工作。此外,公司加强与战略供应商的合作,强化公司内部技术创新,持续提升关键原材料的国产化比重。公司加大了原来外购外协件改为自产的力度,如一些塑料接头、O型圈、密封圈等,减少中间环节和采购成本,不仅迎合了客户总成化的要求,还最大程度的化解原材料、能源等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成本上升。我们认为随着公司降本增效进程的推进,公司毛利率有望修复, 产能持续加码,积极满足下游客户需求。公司客户覆盖面较广,疫情地区客户暂时的停工停产未对公司带来影响,相反,非疫情地区的客户(比亚迪等)由于受疫情地区零部件供应商的影响,加大了对公司下达订单倾斜的力度,因此疫情对公司整体订单的影响较小,下游客户需求不减。公司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积极扩大橡胶软管产能,新征土地200亩投资建设“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增量(制造)扩能”项目。该项目总产能预计为10000吨,目前项目一期新厂房已经建成,2022年上半年将投入生产。我们认为随着一期项目的投产和后续二期项目的建设,未来公司产能将快速增长,为公司产品销量和市场份额的提升贡献较大助力。 投资建议及盈利预测:公司盈利能力受到上游原材料上涨影响短期承压,我们认为未来随着公司降本增效工作的持续推进,再叠加公司新产能的释放,公司净利润有望回升。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24、14.67、18.78亿元,归母净利润依次为1.6、2.13、2.96亿元,对应当前市值,PE依次为16、12、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疫情反复、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国内汽车销量不及预期、芯片短缺问题持续恶化、宏观经济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