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主要探讨了中国农业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随着居民食物消费中动物蛋白占比逐步提升,畜禽蛋奶水产的消费需求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从而带动饲料及其原料的需求持续增加。在国内有限的耕地资源下,首先要保证口粮生产,继而饲用作物的玉米、大豆的供应上出现了短缺。农业部预计,2021/22年度,国内玉米的产需缺口接近1515万吨、大豆的产需缺口接近1亿吨。由于国外农产品在转基因、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方面处于领先,其成本优势远超国内,成本优势转化为价格优势。因此,国内玉米、大豆进口依赖度高,易受全球价格影响。提升饲料粮供应的核心在于提高生产能力。国内耕地面积资源紧缺,难以满足农产品的进一步扩种,同时,我国大豆和玉米的单产水平已落后于农业大国,美国玉米单产、大豆单产高出我国70%以上。在耕地资源、水资源等禀赋条件约束下,提升国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农产品的自给能力将是长期的政策取向。1)建设高标准农田。发挥有限耕地资源更高产出水平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高标准农田的亩均粮食产能可增加10%~20%,平均每亩节本增效约 500 元,农业部规划到2030 年建成 12 亿亩高标准农田,较当前增加3亿亩;2)发展生物育种。推进转基因商业化是提升作物效率的主要方式,经历2019-2021年三次一号文件的政策指引,转基因商业化政策基本完善,种企市场空间巨大。养殖产业技术薄弱,畜禽种源进口品种份额较高。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居民对畜禽产业的要求是提供足够数量的产品,畜禽产业对生产技术和成本的重视程度低,养殖较为粗放。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养殖效率、技术的差异逐步显现,国内畜禽种质资源已远落后于国际,在生猪、白羽肉鸡两个大品种上表现尤甚。目前,外三元品系瘦肉猪占据国内猪肉市场80%,国外白羽肉鸡品种占据国内祖代雏鸡品种约90%,进口依赖度极高。在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不确定性增强、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疫病风险加剧背景下,提升国内生猪、白羽肉鸡核心种源自给率十分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