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近日,公司发布2021年度报告,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08亿元,同比增长30.77%;实现归母净利润5.91亿元,同比增长37.25%;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48亿元,同比增长48.88%。 核心能力持续强化,加强新材料研发投入,赋能未来长期发展:近年来在海外禁运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背景下,加快了国产产能的替代;2021年公司航空工业复材预浸料产品生产管理持续优化,强化全链条质量控制,生产计划完成率超过97%,全年预浸料产品生产和交付量创历史新高,生产计划完成率100%。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5.53亿元,同比增长33.08%; 实现净利润6.85亿元,同比增长37.60%。同时,优材百慕的民航及高铁市场刹车零部件产品交付较去年有大幅增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702万元,同比增长58.62%,其中民航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752万元,轨道交通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50万元;实现净利润1,246万元,同比增长469.11%。 费用率方面:2021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0.90%,相较于2020年下降0.35pct;管理费用率为6.69%,相较于去年下降2.61pct;财务费用为-0.39%,相较于去年下降0.19pct。三费费用率均出现下滑,展现公司控费增效结果明显。研发方面,公司2021年研发投入为1.51亿元,同比增长66.86%,研发费用率为3.97%,相较于2020年上升0.86pct,年内公司成功入选中国商飞CR929前机身工作包唯一供应商;按进度完成CR929前机身研发攻关任务。同时协同开展C919项目尾翼优化设计,配合完成了垂直安定面详细设计工作;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新产品研发,促进核心业务拓展和业务转型升级,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2022年目标稳健,下游市场需求不断提升,新材料业务有望进入快速发展周期:公司对于2022年度全年经营工作目标是:营业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18.17%;利润总额8.93亿元,同比增长26.5%。其中,航空新材料业务力争实现营业收入43.76亿元,利润总额9.92亿元。机床装备业务力争实现营业收入1.08亿元,利润总额-0.28亿元,继续减亏。2021年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提出要加强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应用,为未来碳纤维行业的技术进步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我们认为,在疫情影响和海外禁运的背景下,碳纤维复合材料国产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公司在航空复合材料领域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和稳固的行业地位,未来有望抓住行业发展机遇,业务发展进入快车道。 航空航天单机用量提升,碳纤维复材件需求量旺盛:经过近40年的发展,航空复合材料已经从最初的非承力构件发展到应用于次承力和主承力构件,可获得减轻飞机质量(20-30)%的显著效果,目前已进入成熟应用期,对提高飞机技术水平、可靠性、耐久性和维护性已毋庸置疑,其设计、制造和使用经验已日趋丰富。航天方面,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导弹弹头、弹体箭体和发动机壳体的结构部件和卫星主体结构承力件上,碳/碳和碳/酚醛是弹头端头和发动机喷管喉衬及耐烧蚀部件等重要防热材料,在美国、日本、法国等各类导弹、发动机壳体以及火箭均已成熟应用。在民航方面,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航空复合材料原材料(高性能树脂及预浸料、蜂窝及芯材)、复合材料构件的应用比例将不断增加。从空客A380开始到波音B787都大量使用了复合材料,空客A350飞机复合材料结构用量高达52%,波音B787复合材料的结构用量也高达50%。我国CR929复合材料含量占比超过50%。目前,复合材料在现代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量也日益增多。新一代商用发动机GE90用碳纤维加强高韧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代替钛合金制成了风扇叶片;在新一代商用发动机GEnx上除了使用复合材料叶片外,风扇机匣也采用了复合材料;新一代LEAP-X发动机中风扇叶片和风扇机匣使用了复合材料。 投资建议:公司是航空复合材料领域龙头,业务现以进入高速发展期,下游市场需求不断提升。根据模型测算,公司的收入预计将保持稳定增长。 2022年至2024年预计营业收入分别为49.62亿元、63.11亿元、77.3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27亿元、10.93亿元、13.29亿元,EPS分别为0.59元、0.78元、0.95元,对应P/E为39倍、29倍、24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行业竞争风险;国际市场开拓风险;产品质量与安全生产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现金流回收不达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