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国内碳市场回顾。本周国内碳市场活跃度有所上涨,共成交配额112.65万吨,较上周上涨19.03%,总成交金额为4269.74万元,较上周下跌22.01%。 按成交量加权的成交均价为37.03元/吨。成交均价最高的为广东碳交易市场,价格为69.17元/吨,较上周上涨10.86%;成交均价最低的为深圳碳交易试点,价格为5.82元/吨。成交量最高的为福建碳交易市场,过去一周成交56.00万吨;成交额最高的是全国碳交易市场,金额为1972.29万元。 一周国际碳市场回顾。3月14日、15日和17日,欧洲能源交易所(EEX)举行了三次EUA拍卖,拍卖成交价格分别为78.60欧元/吨、75.55欧元/吨和76.87欧元/吨,较上周平均交易价格上涨21.62%;三次拍卖量均为244.90万吨,成交量与上周持平。韩国碳市场本周共成交配额18.64万吨,较上周上涨21.12%; 成交均价为19.98美元/吨,较上周下跌10.25%。 气候变化指标追踪。2022年3月18日,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417.91ppm,较2021年3月18日下降0.07%。2022年3月11日后的一周,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平均值为418.32ppm,较去年同期增长0.19%,较2012年同期增长5.91%。碳排放量。2021年,中国共排放二氧化碳111.02亿吨,较去年同期上涨5.22%,较2019年(疫情前)同期上升6.12%。2021年,世界共排放二氧化碳351.72亿吨,较去年同期上升6.22%,较2019年(疫情前)下降0.51%;中国占31.56%。 行业要闻。2022年碳达峰碳中和重点工作: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积极发展分布式新能源,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进产业结构低碳转型,实施降碳改造升级,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融合;全面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强化工业、交通和建筑节能;加强制度和基础能力建设,加强绿色经贸、技术与金融合作。 小专题研究: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解读与投资价值挖掘。历时多年,CBAM草案于2022年3月15日获得欧盟理事会通过。欧盟设立CBAM机制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碳泄漏和保护本国企业竞争力,目前该机制覆盖了水泥、钢铁、铝、化肥和电力5个行业。作为EU-ETS的重要补充,CBAM可能面临较高的WTO违规风险和外部阻力。该机制对中国可能造成如下影响: 1)相关出口企业利润下滑,对绿电需求增加,完善企业自身碳足迹体系建设; 2)中国碳市场碳价与覆盖范围向欧盟看齐,与欧碳市场存在潜在对接、合作机会,推动针对性的碳税政策的出台;3)国内相关低碳创新技术的研发、商业化进度加快,低碳产品出口有望增加。 投资策略:甲烷减排领域投资价值挖掘。我们将中国的甲烷排放拆分后发现能源活动占44.8%;农业活动排放占40.2%;废弃物处理占11.9%,这三类活动的占比超过了90%。基于此我们梳理了四条投资主线:1)能源领域:由于资源禀赋的限制,石油天然气系统的甲烷逃逸并不是关键排放源,煤炭行业才是中国能源领域甲烷排放的主要来源,建议关注煤层气综合利用龙头蓝焰控股和新天然气;2)固废领域:短期来看,垃圾填埋仍是我国垃圾无害化处理的主要方式,建议关注垃圾填埋气发电龙头百川畅银,长期来看,垃圾填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高于垃圾焚烧,垃圾焚烧将取代填埋成为我国固废处理的主要方式,建议关注瀚蓝环境、光大环境、伟明环保、绿色动力和三峰环境;3)监测领域:精准的排放数据是甲烷减排行动的基石,建议关注拥有甲烷排放监测技术的先河环保、蓝盾光电和力合科技;4)农业领域:尽管农业领域是我国第二大甲烷排放源 , 对稻田的灌溉时间和水位进行细致管理可以减少10%-20%的甲烷排放,新型节水抗旱稻可减少多达90%的甲烷排放,植物蛋白对动物蛋白的替代(人造肉)亦可减少牲畜反刍的甲烷排放,但这些技术尚未成熟,无法大规模商用,建议持续关注后续潜在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相关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碳价大幅下跌。 一、小专题研究: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解读与投资价值挖掘 核心结论:历时多年,CBAM草案于2021年7月正式落地,于2022年3月15日获得欧盟理事会通过。欧盟设立碳关税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碳泄漏和保护本国企业竞争力。目前覆盖了水泥、钢铁、铝、化肥和电力5个行业。作为EU-ETS的重要补充,CBAM可能面临较高的WTO违规风险和外部阻力。该机制对中国可能造成如下影响:1)相关出口企业利润下滑,对绿电需求增加,完善企业自身碳足迹体系建设;2)中国碳市场碳价与覆盖范围向欧盟看齐,与欧碳市场存在潜在对接、合作机会,推动针对性的碳税政策的出台;3)国内相关低碳创新技术的研发、商业化进度加快,低碳产品出口有望增加。 (一)碳关税的起源 在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建立之前,芬兰、挪威、瑞典、丹麦这四个北欧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对国内高碳排放的行业征收碳税。截至2020年,共有30个国家和地区征收了碳税。定价方面,发达国家的定价较高,如瑞典,碳税价格高至119美元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发展中国家的定价水平较低,如乌克兰、墨西哥和波兰的定价均不足1美元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当量。 图表1征收碳税的国家的数量的变化趋势 图表2主要国家碳税价格(2020.4.1)单位:US$/t CO2 e 碳税对控制国内碳排放密集型企业的排放量作用显著,但在与来自无任何控排政策的国家的企业竞争时,本国的出口企业成本会显著上升,国际竞争力下降。为扭转这一局面,一些控排政策较为严格的国家的政府决心推出碳关税,对从其他国家进口的碳排放密集型产品征收进口关税。同时,碳关税还可以有效防止碳泄露。所谓碳泄露,就是在严格的减排政策下,本土企业向减排政策宽松的国家搬迁的现象。碳关税把进口产品的碳成本提高至本土水准,就能够防止这类现象的发生。 碳关税的概念最早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用意是希望欧盟国家应针对未遵守《京都协定书》的国家课征商品进口税,否则在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运行后,欧盟国家所生产的商品将遭受不公平之竞争,特别是境内的钢铁业及高耗能产业。但是此举有借减排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的嫌疑,受到了很多国家的反对,推行阻力重重,2009年7月4日,中国政府明确表示反对碳关税。 (二)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背景及内容 2019年,欧盟在《欧洲绿色新政》中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碳减排目标,宣布到2030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相比1990年减少至少55%,并于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碳关税被重新提上议程。欧盟在《欧洲绿色新政》中提出制定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即根据欧盟进口商品的含碳量对其进行价格调整、减少欧盟境内外企业在碳排放成本上的不对称,以保护欧盟企业的竞争力、避免碳泄漏、保障欧盟实现其更新后的减排目标,并激励贸易伙伴采取更强有力的减排措施。 2021年,在欧洲经济衰退、疫情肆虐、关键领域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欧盟加快了CBAM机制的立法速度。7月14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被称为Fit-for-55的一揽子立法建议,CBAM机制也被包括其中。2022年3月15日,CBAM在欧盟理事会获得通过,是全球首个以碳关税形式应对气候变化的提案。预计今年7月进入欧盟委员会、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三方协商阶段 图表3欧盟CBAM路线图 欧盟《建立碳边境调节制度的规定》共11章36条,以及5个附件。文件对该机制所包含的产品、执行周期、运行机制、碳排放量计算方法等做了详细规定。 图表4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主要规定及解读 图表5 CBAM机制适用范围 图表6 CBAM运行机制 (三)碳边境调节机制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的关系 欧盟立法者将CBAM机制视为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的重要补充。随着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步入第四阶段(2021-2030),免费配额的发放量将会进一步减少,欧盟高能耗且贸易暴露行业(如钢铁、水泥行业)的排放成本提高。CBAM机制通过征收碳关税,拉平同行业欧盟本土厂商和外国厂商的排放成本,保护了欧盟企业的竞争力。 图表7 CBAM机制与EU-ETS的异同 但是欧盟并没有停止向碳排放密集型企业发放免费配额,《草案》规定,自2026年CBAM机制正式开始实施后,以每年10%的速度减少免费配额的发放,也就是说2035年之前,欧盟的碳排放密集型企业享受到了“双重保护”,免费配额降低其自身的排放成本,碳关税提高其国际竞争对手的排放成本。“双重保护”使CBAM面临较高的WTO违规风险和外部阻力。 (四)碳边境调节机制对中国的影响 从欧盟进口产品的主要国家来源看,中国是欧盟进口产品的最主要隐含碳排放的国家,因此CBAM一旦实施,对中国影响巨大。2020年,中国对欧盟的出口总额为3835亿欧元,约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5.1%和欧盟进口总额的22.4%(Eurostat, 2021)。受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产品贸易结构的影响,中欧间贸易的隐含碳排放高度不对称。有研究表明,2018年中国从欧盟进口产品的隐含碳排放仅0.3亿吨二氧化碳,而出口欧盟的隐含碳排放达2.7亿吨(王海林等, 2020)。 图表8 CBAM覆盖欧盟ETS全行业情况下对我国出口欧盟贸易影响基本情况 影响一: 相关出口企业利润下滑。从中国对欧盟出口产品的行业构成来看,钢铁、机电、化工等高碳排放产业构成了主要部分,这些行业也都被列为其碳市场管制行业。一旦CBAM正式推行,以欧洲碳价与中国碳价的差值为计算方式征收碳关税,会造成这些行业利润的下降。根据绿色创新发展中心的测算,受影响贸易额最大的行业来自钢铁,受影响贸易额达到161亿人民币,其次为铝的出口,大概为91亿人民币。而两个行业每年为此支付的碳关税将在20-28亿人民币左右。 图表9中国出口欧盟产品受影响基本情况 推进中国产业绿色转型,增加企业绿电需求。如若欧盟碳关税承认隐性碳价,企业则可通过购买绿电、绿证等证明已支付碳减排成本,有望刺激高能耗企业对绿电的消费需求。 完善企业碳足迹体系建设。目前,欧盟已经要求内部企业评估并报告产品的碳足迹成本,随着CBAM机制的实施,未来欧盟可能要求向其出口产品的企业报告碳足迹,推动中国企业记录和追踪碳足迹的步伐。目前,中国已经在汽车、电解铝、钢铁等行业开展了LCA评估碳足迹应用,该技术将进一步得到推广。 影响二: 中国碳市场价格和覆盖范围有望向欧盟碳市场看齐,碳市场建设进程加快。如果中国企业的碳成本与欧洲企业的碳成本没有差异或者差异很小,即中国的碳市场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达至与欧盟具有可比性,那么CBAM机制之于中国便是形同虚设。目前,中国碳市场只纳入了发电行业,CBAM机制会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尽快纳入纳入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为应对将来潜在的国际贸易风险,政府可能会采取排放上限降低、免费配额缩减、碳市场范围扩大等措施,中国碳价上行是必然趋势。 未来欧盟碳市场与中国碳市场存在潜在合作的可能。瑞士碳市场与欧盟碳市场的成功连结是成功案例。但由于中欧之间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上等因素的差距较大,管理权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这种合作仅存在理论上的可能。中国通过完善自身的碳市场建设,削弱相关风险是较为可行的途径。 推进中国出台有针对性的碳税政策。受碳市场门槛的限制,部门中小企业未被纳入全国碳市场,无法通过国内碳定价机制支付减排成本。CBAM机制增加了这些中小企业产品的出口成本和竞争压力。为维护尚未被全国碳市场覆盖的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对排放源分散、不利于管控的部分行业,如机电、纺织等行业适时征收碳税可能是必要的。 影响三: 国内相关低碳创新技术的研发、商业化进度加快。为应对欧盟CBAM,各出口企业的减排意愿大大增强,绿色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现阶段商用成本较高的技术有望在未来得到进一步推广。 (五)碳边境调节机制带来的潜在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