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强调身份证电子化,相关政策有望加速产业趋势。身份证电子化依据《居民身份证法》以身份证制证数据为基础,通过国家“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签发与实体身份证芯片唯一对应的电子文件,也是公安部认可的国家法定证件及身份凭证。3月11日,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期间表示,身份证与基本民生和日常生活息息相连,全国跨省流动的人超过一个亿,异地就业、养老、就学等需求迫切,跨省通办已经成了新刚需。2022年要实施一项新政策,将人们常用的身份证电子化。同时考虑智能机使用不便用户,尤其是为老人提供便利,保障公民的信息安全和隐私。2022年2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已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的意见》,明确将聚焦企业和群众经常办理的服务事项,充分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电子证照在更多领域应用并实现全国互通互认。 电子身份证的三大优势:1)保护个人信息免遭泄露。在实体身份证的条件下,当市民出示身份证时,其姓名、身份证号等全部敏感信息都暴露于物理条件,还有“复印件”、“身份证拍照核验”这种极易导致居民隐私泄漏的身份验证方式。而在电子身份证的条件下,查验身份时只能获得一个加密的字符串,那些无关个人身份验证的信息就无法被读取。另一方面,电子身份证可以记录有哪些单位、公司或部门调取过居民的个人信息,因此也对过度查询有遏制作用;2)有效解决身份证遗失、被盗用等问题。一旦用户手机丢失,只需在其他任一手机上登录支付宝,原手机支付宝上的网证就会自动删除。用户还可以去可信身份证受理点重新“刷证”,用二代身份证芯片再办一个新网证,旧网证会自动作废。3)核验身份更高效。手机即可完成身份检查,效率更高,未来物理及电子身份证将共存,毕竟我国还有大量的老年人群体,并行是未来或将长期维持的局面。 电子身份证在全国范围内互通互联水平有望提高。此前,公安部曾开发过两类电子身份证,一个是eID,由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推出;另一个是CTID,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推出。eID由智能芯片生成私钥,确保无法被读取、复制、篡改或非法使用,从而保证芯片载体及其持有人一一对应,由于对智能芯片有所依赖,因此eID需要载体支持才能实现。与eID不同的是,公安一所研发的的CTID更为偏向于互联网技术来验证个人身份,结合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技术,以实现远程身份认证。CTID2017年年底启动试点,在杭州、衢州及福州等地部分场景应用,发展迅速,已经拿下拥有亿级用户的微信与支付宝两大互联网应用合作。但局限多在于,各省份电子身份证功能或在酒店居住、日常政务办理及乘坐交通工具等场景使用,不同省份间互联互通水平并不高,使用场景也没有提标准,未来有望提高。 电子身份证包含信息容量有望提升、应用场景或将更为丰富。2月22日,印发的《意见》对扩大电子证照应用领域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明确加快推进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簿、身份证、社会保障卡、学历学位证、职业资格证、驾驶证和新申领的结(离)婚证、不动产权证书、不动产登记证明等个人常用证照电子化应用,覆盖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婚姻登记、生育登记、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就业创业、户籍迁移、社会保障卡申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报销、不动产登记等应用场景,并根据需求不断丰富其他应用场景,推动相关电子证照普遍使用。政府能够通过电子证照共享方式对关联信息进行查询、核验的,不再要求个人提供实体证照或纸质复印件,推动办事所需相关信息免填写。 除相关电子ID、隐私加密厂商直接受益外,电子身份证或将反向推动政务信息化水平持续提高。要推动解决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难点,必然要求健全电子证照应用协同推进机制,加强电子证照应用跨地区、跨部门工作协同开发系统。除了直观上,上市公司如数字认证作为国内领先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与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合作进行电子身份证课题研究;南威软件作为国家电子证照标准的参与制定者,目前已在全国22个省份建设了电子证照系统;卫士通作为身份认证和加密领域已构建芯片、模组及平台系统的完备厂商,有望充分受益,此外如数字政通等智慧政务厂商有望在证照电子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之下,倒逼城市提高其电子化管理服务能力。 相关公司:卫士通、南威软件、数字认证、吉大正元、航天信息、新大陆、数字政通等。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政策力度不及预期风险;宏观经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