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周大事记 国内:全面加大稳增长力度,冬奥引领万亿市场。2月1日,《求是》刊发宁吉喆文章,肯定去年成就的同时对今年的经济工作总体定调,预计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将加快落地,多举措推动经济平稳运行,新的生育政策年内或落地见效;3日,《经济日报》刊文称2022年将实施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彰显中央大力保市场主体的决心,在潜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宏观经济大盘,预计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和高技术产业;3日,海关总署表示2022年将在部分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CPTPP部分规则,预计后续将对标CPTPP高标准规则要求,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出发,持续对金融、电信、投资等重点领域进行改革开放;4日,发改委介绍2021年中资企业境外发行中长期外债情况,预计今年中资企业境外发债扩张速度或放缓,融资成本下行难度或有所加大,但绿色债券、可持续债券将持续保持快速增长;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成功举行,,此次冬奥同时体现了科技和绿色,相关产业链前景广阔,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或达万亿,相关健身休闲、旅游、竞技表演、装备制造业、场地设施建设等产业有较大发展空间;春运方面,目前客流量情况较2021明显提升,预计今年春运全国发送旅客实现或超过11.8亿人次的预期,但在高票价和疫情散发影响下,票房与观影人次双降。2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并对2022年进行了展望,预计CPI延续温和上涨态势,PPI涨幅可能逐步回落,上下游价格走势更趋协调。 海外:美国就业复苏强劲,欧洲加息预期渐热。当地时间2月2日,OPEC+坚持原定计划在3月增产40万桶/日,预计原油价格因供需紧张短期内仍将继续在高位波动,但存在伊朗核谈判重启、俄乌局势以及美国政府打压油价等不确定因素,石油需求也可能受到主要央行抑制通胀采取激进措施的影响;当地时间3日,欧洲央行决定维持三大利率不变,但拉加德并未坚持此前“2022年不太可能加息”,市场对欧央行加息预期大涨,短期内欧央行对加息仍谨慎,需持续关注通胀、就业等数据的变化;4日,习近平同普京举行会谈并在会后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双方在经贸、能源、科技、金融、交通等多领域达成合作共识,并阐述了中俄在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方面的共同立场,预计中俄双方将持续加强紧密合作;美国申领失业救济人数连续两周下降,1月非农就业新增46.7万人,远超市场预期。目前美国就业市场承受住了疫情的考验,就业增长有望回升,而近期薪资上涨也使加息预期逐渐升温。 节后重点关注:中国1月财新服务业、综合PMI、外汇储备(周一);日法美12月贸易帐(周二);中国1月社融数据、M1、M2、新增人民币贷款、德国12月贸易帐、美国12月批发销售(周三);OPEC月度原油市场报告、美国1月CPI(周四);美国2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周五)。 风险提示:疫情散发超预期,地缘政治紧张加剧。 1一周大事记 1.1国内:全面加大稳增长力度,冬奥引领万亿市场 “十四五”良好开局已实现,今年促稳定政策靠前发力。2月1日,《求是》发表宁吉喆署名文章《国民经济量增质升“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文章从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实现、产业、市场、结构、体制、对外开放、绿色及民生八大方面出发总结了2021年我国经济实现的重大成果。从总量上看,2021年我国经济增速居主要经济体的前列,经济总量突破110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为25%左右;经济增长、就业、消费价格、国际收支、居民收入、单位GDP能耗以及粮食产量等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完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壮大,农业生产全面丰收,工业制造业持续发展,服务业延续恢复态势;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5.3、 1.1、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9%,消费是主要拉动力,城乡发展协调性增强,劳动生产率提升,工业产能利用提高,企业效益和财政收入改善;新设市场主体快速增加,多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贸易结构改善,引资规模再创新高,境外投资稳定增长,“一带一路”进出口和投资增长、RCEP正式生效;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上升,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居民收入和消费恢复性增长,民生投入持续加大。 此外,文章还提出2022年在三重压力下,一要落实稳健有效的宏观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联动并结合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等;二要聚焦市场主体实施微观政策,做好保供稳价,实施更大力度组合式减税降费举措,加大金融精准支持力度等;三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和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并要积极扩大居民消费和有效投资等;四要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五要实施好区域政策和社会政策,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新年伊始《求是》刊发宁吉喆文章,一方面肯定去年“十四五”开局实现的重要成就,另一方面对今年的经济工作总体定调,预计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将加快落地,全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改革试点或快速推进,多举措推动经济平稳运行,并且新的生育政策也将在今年落地见效。 减税降费力度持续加大彰显中央决心,聚焦先进制造、小微和个体工商户。2月3日,《经济日报》头版刊文称2022年将实施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将呈现出减负力度更大、政策更加聚焦、实施更有保障等新特点。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2022年1月25日,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在2021年财政收支情况发布会上亦表示2022年将实施新的更大力度组合式减税降费,主要将从四个方面着手: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更新创造;聚焦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促进市场主体加快发展增加活力;聚焦增强地方财力,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向市县基层下沉,为减税降费提供保障;坚决打击偷税漏税骗税,坚决制止乱收费。根据目前的部署,具体措施方面,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022年将延续实施2021年底到期的相关减税降费措施。小微企业受多地散点疫情爆发冲击影响较大,1月小型企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5.3%和42.7%,较上月下降0.3和1.5个百分点,处于较低水平,经营压力依然存在,预计在减税降费持续发力下,小型企业景气水平有望触底回升;针对高质量制造业,2022年将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2021年,高技术产业实现了快速增长,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2%,快于规模以上工业8.6个百分点,预计2022年新动能经济将继续引领我国经济增长。目前新一轮的减税降费已逐渐开始实施,1月30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印发《关于延长部分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限的公告》,表示为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促进创业创新,多个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限延长至2023年12月31日。2022年将实施更大力度、更加聚焦、更有保障的减税降费措施,一方面,在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的形势下,彰显出中央大力保市场主体的决心;另一方面,在潜在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下,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将给市场主体带来有力支持,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部分自贸试验区试行CPTPP规则,持续改革推动高水平开放。2月3日,新华社从海关总署获悉,2022年海关将在部分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部分规则。海关总署署长表示,2022年将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关监管框架方案、机构编制方案,推动“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扩区试点,扎实推进全岛封关运作各项准备工作。此外。还将将积极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作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措施之一,中国正积极推进加入CPTPP,去年9月,中国已经正式提交申请加入CPTPP的书面信函。目前CPTPP的创始成员国包括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智利、新西兰、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越南、墨西哥和秘鲁11国,共覆盖了全球5亿人口,生产总额达11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13%。中国一旦加入,CPTPP将覆盖全球近20亿人口,或使得CPTPP货物贸易总量占全球的比例从15%左右提升至超过27%。加入CPTPP对于中国有巨大经济收益、产业链向中高端转移、倒逼自身改革开放等方面的积极意义,但中国加入CPTPP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加入CPTPP程序较为漫长,另一方面,除政治因素外,中国还需要让成员国相信中国能够达到CPTPP规则的要求。因此,中国必须持续深入改革以接轨CPTPP规则。目前中国已对CPTPP进行了全面研究评估,梳理了加入CPTPP可能需要采取的改革举措和修改的法律法规。预计后续将对标CPTPP高标准规则要求,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劳工标准,提升环保水平,规范数字贸易,整合和完善产业链等方面出发,持续对金融、电信、投资等重点领域进行改革开放,积极推动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2021年中资境外债缩量提质,绿色债券、可持续债券或将持续快速扩张。2月4日,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发文介绍了2021年中资企业境外发行中长期外债情况,并说明了2022年对于中资企业境外发债的主要监管思路。总体来看,2021年中资企业境外发行中长期境外债规模下降,优质企业发行规模占比提升,综合融资成本显著下降,绿色债券发行活跃,可持续发展类债券更加多元。规模方面,共有335家中资企业境外发行中长期债券592笔,金额合计1946亿美元,较上年小幅收缩,主要系房地产板块净融资为负,但仍维持亚洲(除日本)G3债券第一大发行体地位。结构方面,金融机构、房地产、城投仍为主要三大发行板块,其中,房地产大幅萎缩,城投大幅增长超过50%;同时,中长期绿色债券规模增长162.8%至214. 7亿美元,可持续发展债券增长12倍至59.1亿美元。成本方面,在2021年美国基准利率上升的背景下,中资境外发债成本逆势下行,加权平均成本下行67个基点至3.09%,或与发债主体整体资质提升有关。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继续秉持“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服务实体、防范风险”的原则,继续鼓励和支持优质企业合理利用中长期外债用于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有效防范外债风险,服务好高质量发展。2022年,在房企融资环境难以明显放松、严控新增隐形债务的背景下,中资企业境外发债规模扩张速度或放缓;各国通胀持续升温,美联储进入紧缩周期,中资企业境外融资成本下行难度或有所加大;在发改委引导下,绿色债券、可持续债券预计将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对我国高质量发展进行有益的资金补充。 2022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冰雪产业具万亿市场规模,科技绿色理念引领相关产业腾飞。2月4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成功举行。据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官网显示,参赛国家和地区共有91个。此次冬奥会共设滑雪、滑冰、冰球、冰壶、雪车、雪橇、冬季两项7个大项、15个分项和109个小项,比赛将在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大赛区举行。此外,北京2022年冬奥会拥有11家官方合作伙伴、11家官方赞助商、10家官方独家供应商以及13家官方供应商。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9年我国冰雪产业市场规模已经突破5000亿元,疫情影响下2020年保守估计市场规模下滑超过20%,约为3811亿元,2021年我国冰雪产业或有较大幅度反弹,预计2022年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叠加北京冬奥会对于国民冰雪项目参与度的提升,冰雪产业规模有望加速反弹。 数据显示,中国已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人,居民参与率达到约24.6%。据《中国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冰球、滑冰、滑雪等健身休闲产业、冰雪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