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长城证券]:食品饮料行业动态点评:成本压力下调味品集体涨价,产品渠道差异化为长期增长点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食品饮料行业动态点评:成本压力下调味品集体涨价,产品渠道差异化为长期增长点

食品饮料2022-01-26刘鹏长城证券北***
食品饮料行业动态点评:成本压力下调味品集体涨价,产品渠道差异化为长期增长点

事件:中国调味品协会提出,2022年调味品行业走势需重点关注六大变化:关注行业利润增长速度能否企稳回升、关注消费结构变化对调味品消费趋势的深层次影响、关注行业生产能力释放的节奏及对市场的冲击、关注互联网对销售渠道体系及企业定位格局的影响、关注金融资本对产业的深度渗透、关注调味品复合化与区域特色融合的机遇;坚守四个信念:美味是调味品企业发展的核心、弘扬企业家精神是提高公司(包括上市公司)质量的根本、独立发展是产业长久发展的重要保障、提高核心竞争力是长期发展的根本。 2021年调味品企业整体业绩承压,行业增速放缓。根据中国调味品协会2020年中国调味品著名品牌企业100强数据显示:入围的百强企业总销售额为1139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1%。目前,16家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的调味品上市公司(A股)中,营业收入正增长的有12家,净利润净增长的有6家,龙头企业海天味业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虽然获得了2.98%的增长,但增幅也是上市以来新低。 资本依旧持续加码,复合调味品成热门细分赛道。虽行业增速放缓,但资本市场信心保持稳健。从投融资情况看,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调味品行业相关企业的融资超过70次,其中不乏过亿级别的融资。复合调味品成资本追捧赛道,诞生多个亿元级项目。2021年,中式复合调味料品牌“朝天门码头”获得1亿元Pre-A轮融资;调味品品牌“加点滋味”的A轮融资也近亿元;复合调味品品牌“川娃子食品”完成近3亿元A轮融资,由高榕资本领投。 产能释放竞争格局加剧,向头部企业资源倾斜。此外,中国调味品协会数据显示:入围的百强企业总产量为1833万吨,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7.7%,产能释放较大,虽有所放缓,但保持着较高速增长的态势。因此产能相对饱和,未来新增产能投产,产业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提高。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超六成用户表示在购买调味品时关注品牌知名度因素,因此在行业洗牌中,龙头企业可以以成本和品牌优势扩大市场份额。 成本压力下集体涨价,提高渠道商销售积极性,以短期应对行业增速放缓。2021年下半年,从酱油到食醋再到食盐,在成本上升压力下,调味品行业经历了一波涨价潮。2021年10月25日,海天味业主要产品调整幅度为3%至7%不等;2021年11月20日,恒顺醋业对部分产品调整幅度5%-15%不等;2021年11月16日,加加食品对酱油、蚝油、料酒、鸡 精和醋系列产品的出厂价格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3%~7%不等。消费者对调味品粘性大,价格不敏感,物价普遍上涨接受度高,后期持续关注涨价传导进度。 提价预期在2022年从终端传导到利润端,调味品行业毛利率受多重挤压的现象有望有所好转。1)2021年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PPI持续上涨,上涨幅度同比超两位数,同时受疫情影响餐饮市场不景气,调味品终端需求低迷,相比于2021年上半年,2021年下半年各调味品企业存货周转率的大幅降低,库存基本回归正常;2)2021年上半年受到社区团购低价产品冲击,利润变薄的现象随着终端产品价格的上涨缓解,并且提价有助于调动渠道销售积极性,缓解企业经营压力;但也会存在因企业增加销售费用的情况,利润端相对滞后。 产品研发创新+差异化运营为长期增长点,B+C端、线上线下齐发力拓展渠道。 生产、品牌商、风味解决方案服务商三大格局。调味品企业逐步形成了生产商、品牌商和第三方风味解决服务提供商的三种企业定位格局,销售渠道体系上包括了to B与to C两大渠道,也包含了线上和线下的多种方式。 调味品的三大消费终端不变,仍然是餐饮端、家庭零售端及食品加工端,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三类终端占比分别为50%/30%/20%。互联网重塑销售渠道体系,多元化布局下游渠道。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线上线下占比分别为44%/56%,随着移动互联网深入,受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的影响,线上购买渠道有望成为调味品的重要分销渠道之一,在疫情期间更是弥补线下销售的不足。如中炬高新保持传统媒体电视广告的投放组合,同时加强新媒体传播渠道,增加视频发布量,丰富内容输出。同时启动了抖音自媒体运营、与名厨APP运营商广告合作,更加丰富了新媒体传播矩阵。 B端餐饮渠道长期是调味品行业的主要销售渠道,餐饮端 C2M 定制化成潜在经济增长点。餐饮业是调味品销售的主要渠道(50%左右),调味品与餐饮业存在协同共生关系。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显示中国餐饮行业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2.9万亿增长至2019年的4.7万亿,复合增速约为10.1%,预计2024年可达到6.6万亿,并且2018-2020年期间中国餐饮连锁化率分别为12.8%/13.3%/15.0%,连锁化率不断提升。随着中国餐饮行业市场规模以及连锁化扩张的持续蓬勃发展,餐饮后厨对其上游调味料的产品品质及供应的稳定性等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调味品企业非常关注餐饮渠道的建设和客户维系,通过规模效应形成成本优势,议价能力强。同时,以餐饮业为主的下游产业对调味品的定制化需求愈发明显。调味品应减少路径依赖,因为注重独立发展、品牌建设,具备研发能力,并快速相应客户需求的调味品企业才能在红海市场下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 C端红蓝海市场并存,融合区域特色的复合调味品迎来新增长。疫情使餐饮消费从外食转向家庭烹饪场景,提升了C端调味品需求。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日本、韩国复合调味品占比分别为73%、66%和59%,而中国复合调味品渗透率仅为26%,尚处于品类渗透期。根据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预测未来十年复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0.54%。复调竞争格局仍然相对分散,细分行业龙头尚未形成。根据2020年中国调味品知名品牌企业100强数据显示,复合调味料入围企业数35家,收入合计122亿元,头部企业收入占比17%;产量合计71万吨,头部企业产量占比17%,头部企业集中度低。就口味来说,根据艾媒咨询,近七成用户表示购买咸鲜味型调味料频率最高;葱椒味型调味品的购买频率次之,用户对香甜味型与鲜肉香型调味料的购买频率较低。关注调味品复合化+区域特色的机遇。中国菜系广,调味品地域特点明显,所以行业集中度较低。 其中,根据艾媒咨询,火锅底料和川菜调味品占据了整个中式复合调味品市场份额的40%以上,复合调味品行业中的优势细分赛道,市场繁荣且竞争激烈。消费者口味需求日渐丰富和多元,既有区域口味的需求,又有特定人群口味的需求。另外,流行口味也不断更替,辣、麻、臭等口味交替成为主流,持续推动了调味品的风味研发。调味品企业只有寻找消费者认可度最高的经典味道,通过自主研发还原最地道的菜品口味,才能在蓝海市场占据先机。 关注人群结构和消费结构变化,更强调食品的健康、方便、多元化需求。 从城乡结构和消费分级角度,对于追求品牌、高效、体验的消费升级叠加价美、放心、易得的消费平级,调味品企业需要满足更多元化的需求,在一二线城市和下沉市场采取不同的策略。从年龄结构层面,老龄化加速将成为大健康等行业的重要增长动力,加之现代人健康意识的觉醒,健康是食品企业关注的趋势。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半数以上消费者积极关注健康程度,61.54%的消费者认为调味品行业健康化产品有待增加。除此之外,单身及家庭小型化趋势,90后大多都已经进入社会步入职场,工作繁忙且烹饪能力一般,布局下游预制菜/调理包、半成品菜、方便速食等下游相关领域,成为调味品企业多元化运营的风口之一,解决了当下年轻人的需求痛点,尤其是具有良好市场知名度的调味品品牌企业,具备风味研发的优势和流量优势,有利于消费市场的渗透和单个用户价值的提升;Z世代将更注重个性化和悦己型消费,对年轻人的消费偏好与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及时进行产品的研发迭代,并通过新零售线上线下齐发力的运营模式,才能抓住食品加工领域红利,实现品牌增长提速。 投资建议:调味品行业短期关注提价是否顺畅及餐饮端需求复苏程度,中长期消费升级趋势不变。我们建议沿着“基本面向好传统调味品龙头+复合调味品黑马”方向寻找潜力个股。建议关注:海天味业(603288.SH)、中炬高新(600872.SH)、恒顺醋业(600305.SH)。 风险提示:疫情不可控因素、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终端消费需求疲软风险、餐饮渠道恢复不及预期风险、提价传导不及预期、费用投放超出预期、利润率不及预期、食品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