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市场出现明显调整,创业板指领跌市场。一个明显的特征是预期盈利增速较高且不依赖于经济总量回升假设的板块跌幅居前,如国防军工、电子、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等。我们此前曾在多篇报告中提示投资者市场调整的风险,对于跨年行情和春季躁动表示谨慎。市场过去1年的稳态结构正受到冲击。扰动短期还会继续,但希望正在孕育。高增速并不意味着一切,重新审视我们理解未来的能力。盈利增速作为短期衡量景气度的重要指标,过去3年被大部分投资者认为是选股的最重要标准。“增速定一切”的投资策略阶段性帮助部分投资者摆脱了对于估值的担忧并获得了阶段性超额收益。当下市场最大的困惑是未来“增速”依然很高,但为何下跌。我们提供几点思考:(1)历史上看并非盈利增速越高,股票表现就一定越好,单从2021年来看,二级行业中盈利增速和涨跌幅的关系就十分离散,二级行业中的生物医药和计算机软件就是高增速但涨幅靠后的反例;(2)由此来看,2021年部分景气赛道超预期的增长,可能才是今年股价超额收益的来源,而不是高增长本身;我们在《领跑市场的力量》中发现,要连续3年领跑市场仍需要回归ROE水平的有效提升;(3)历史上看,行业分析师对于成长性板块的净利润预期偏差较大,且长期倾向于高估,而单个公司在1个季度实现高增长后,能够在随后3个季度保持增速优势(成为前30%的个股)的概率就已经低于26%。缺乏估值保护下,相信“好的可以更好”的预期收益率未必丰厚。历史上看机构也不总是追求高增速资产。部分投资者将近期市场的调整归因于部分险资机构的浮盈兑现,背后隐含的预期是只需坚守即可度过交易带来的扰动,但实际情况是,机构并非总是选择追求高增速的资产,在景气度开始扩散的环境下,高增速并非机构投资者的第一诉求,更具性价比的资产才是配置方向:历史上看,当全A的景气度开始回升时,无论是主动偏股基金还是北上投资者都会降低对组合增速的要求以换取更合理的估值,当下是预期的演绎阶段,而并非是简单的“浮盈兑现”。另一方面,2018年9月以来,中美股市风格的协同度在上升,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