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西南证券]:国内“稳增长”蓄势待发,美国鹰气十足引波动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国内“稳增长”蓄势待发,美国鹰气十足引波动

2022-01-07叶凡、王润梦西南证券足***
国内“稳增长”蓄势待发,美国鹰气十足引波动

摘要 一周大事记 国内:“稳增长”多方面加强布局,要素配置改革试点提速。1月4日,2021年12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数据显示供需两端均有所改善,但仍存在就业、预期等方面的问题,国内外疫情以及海外需求等是不稳定因素,预计未来政策继续精准滴灌相关领域;4日,韩文秀撰文《稳定宏观经济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刊发,提出既要防止出现合成谬误又要防止分解谬误,将从扩大内需、激发市场活力、科技创新等方面稳定宏观经济大盘;5日,《关于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有关工作》征求意见稿发布,预计未来将加快推进乡村快递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目标;5日,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减税降费座谈会总结了近些年来减税降费的成效,并就进一步为市场主体减税降费听取意见建议,预计一季度继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减税降费力度,减轻中小微企业税收负担;6日,《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出台,将加快推进“十四五”时期我国全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改革,在完善我国要素市场制度的同时,更好发挥各要素的协同效应,在潜在增长率下行阶段,更好的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海外:经济复苏不稳定因素多,美联储或加快加息步伐。2022年1月1日,RCEP对亚太10国正式生效实施,推动我国外贸进出口平衡发展,纺服、轻工、汽车零部件及农产品等行业出口或进入快车道,同时直接利好跨境电商、港口航运等领域;当地时间4日,日本首相和央行行长均就疫情形势和经济局面发表讲话,短期内日本在防疫政策、全球疫情和供应链瓶颈影响下,经济复苏仍存在不稳定因素;当地时间4日,OPEC+表示在下个月维持增产40万桶/天,石油产油政策仍受到地缘政治、新冠疫情、供应链中断等不确定因素影响,预计原油价格短期维持高位,中长期逐步回落;当地时间4日,德国、西班牙、法国等欧洲部分国家就业数据有所好转,但近期确诊新冠肺炎的感染病例增加,劳动力市场复苏不确定性增强,仍需警惕疫情和通货膨胀风险;当地时间5日,美联储发布了FOMC货币政策会议纪要,纪要论调显著鹰派,提到可以提前加息且加息速度更快,开启加息到开始缩表的间隔比预期更短,缩表速度比此前缩表周期更快等可能性,但美联储内部对加息速度仍存在分歧,疫情和就业市场的不确定性将影响联储行动。 高频数据:上游:原油价格周环比上升,铁矿石价格周环比上升;中游: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主要工业原材料价格周环比下降;下游:房地产销售周环比下降,12月汽车零售回升;物价:蔬菜价格周环比小幅上升,猪价周环比下降。 下周重点关注:欧元区11月失业率(周一);中国12月CPI、PPI、美国12月CPI;日本11月贸易帐(周三);中国12月贸易数据、美国12月PPI(周 四);日本12月PPI、法国、西班牙12月CPI、德国GDP年率、欧元区11月贸易帐、美国12月零售销售、工业产出数据(周五)。 风险提示:海外通胀高企,国内需求复苏不及预期。 1一周大事记 1.1国内:“稳增长”多方面加强布局,要素配置改革试点提速 财新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改善下仍存在疫情等不稳定因素。2022年1月4日公布的2021年12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录得50.9%,较11月回升1.0个百分点,为2021年7月来最高值,走势与国家统计局PMI一致,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继续改善。供给方面,12月制造业供给依然强劲,生产指数连续两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为2021年以来最高,其中消费品类与投资品类产量较11月有所上升;需求方面,12月制造业新订单指数重回荣枯线以上,受调查企业表示客户需求改善,新客户有所增加;但也有企业反映,由于成本相对较高、供应周期拖延、疫情持续,订单的整体增速受到抑制。外需方面,受疫情反复、航运集装箱短缺、运费上扬等因素拖累,12月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第五个月位于收缩区间。就业方面,因员工自愿离职或退休后空缺没有得到填补,以及订单增长相对低迷导致企业用工依然谨慎,就业指数连续五个月位于收缩区间。价格方面,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措施持续显效,通胀压力继续缓解,包括钢铁在内的部分原材料价格下降明显,12月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连续第二个月回落,仍略高于临界点,但已是近19个月来最低;受成本下降和降价促销影响,出厂价格指数则自2020年5月来首次回落至收缩区间。因担忧全球疫情、供应紧张等问题,12月生产经营预期指数虽仍高于荣枯线,但降幅明显,制造业企业家对未来的乐观度有所减弱。总体来看,12月制造业景气度恢复,供需两端均改善,通胀压力继续缓解,但就业市场依然承压,经济基础恢复不牢固,企业乐观预期有所减弱。从服务业PMI来看,12月服务业供需两端持续恢复,主要因新产品发布及销售改善,但仍有企业表示疫情反弹和防疫措施抑制了经营活动和新业务增长;就业方面,因企业着力提升产能导致用工规模上升与工作量增加,服务业就业指数录得6月以来的最高值;价格方面,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仍高导致投入价格指数连续15个月高于收费价格指数,企业生存压力较大。预期方面,与制造业企业一致的是12月服务业经营预期指数仍显著低于长期均值,全球疫情是主要担心的问题。总体来看,财新制造业PMI显示12月制造业供需两端均有所改善,但改善之下仍存在就业、预期等方面的问题,国内外疫情以及海外需求等仍是不稳定因素,“稳经济”为2022年经济工作的主线,预计未来政策继续精准滴灌相关领域,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定向支持。 加强县乡村电商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焕发农业经济新动力。1月5日,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会同有关单位起草了《关于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就加强县乡村快递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内容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提出将升级改造一批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一批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到2025年具备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县县有中心、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农村电子商务、快递物流配送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更加健全,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村的双向流通渠道更加畅通。 具体措施方面,一是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网络布局,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加强县乡村快递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二是补齐冷链短板,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在具备条件的县域或特大镇建设具有商品化处理能力的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推广移动式冷库等;三是整合快递物流资源,支持中西部农村电子商务、快递物流配送协同发展,并鼓励东部农村探索智慧物流,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推进农村快递物流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四是扩大电子商务覆盖面,提升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能力。此外,还将培育农村邮政、供销、快递物流和商贸流通等市场主体并规范农村快递物流行业秩序。随着我国农村移动网络覆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普及,农村电商实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据商务部数据,2021年上半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9549.3亿元,同比增长21.6%。但目前仍面临农产品电商供应链体系尚不健全、农村电商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体系亟需完善、农村电商各类主体协同不足等问题,导致我国农村物流体系末端服务能力不足。预计未来将加快推进乡村快递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焕发农业经济新动力。 中财办:稳定宏观经济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防止出现合成谬误及分解谬误。 1月4日,韩文秀所撰文章《稳定宏观经济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在《瞭望》新闻周刊2022年第一期刊发。文章肯定了2021年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的成就并指出国内外经济运行存在的困难和挑战,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提出今年将采用“七大政策组合”以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五个重点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指出各地区各部门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并且既要防止出现合成谬误又要防止分解谬误,政策层面要注重宏观、微观协同推进。扩大内需方面,要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减污降碳、新能源、新技术、新产业集群等为重点投入领域。 2021年新增专项债券已发行3.42万亿,2022年专项债券将重点用于交通、能源、农林水利等9大方向,预计今年基建投资增速向上,财政或向绿色基建、数字基建以及新产业园区等领域倾斜;激发市场活力方面,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的支持政策视实际情况延期或者扩围,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同时,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力度,实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支持科技创新和工业提质升级,预计在政策持续发力下,小微企业供需情况有望改善;科技创新方面,“当前我国生产函数发生变化”,“突破一个技术,往往能够创造一个细分产业,盘活一个大行业,激发大量投资和消费需求”,因此,需要加快各方面政策落地生效,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并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区域发展方面,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生育和老龄化问题方面,后续将支持社会力量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在2022年中国老龄化进入加速期的背景下,要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培育养老新业态,发展“银发经济”。 更大力度组合式减税降费,助力中小企业发展。1月5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减税降费座谈会,总结了近些年来减税降费的成效,李克强表示规模性减税降费是宏观调控的关键性举措,“十三五”以来,我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超过8.6万亿元,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带动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促进实现稳增长、保就业、防通胀;减税降费也突出支持了制造业升级和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实现了宏观政策和微观主体紧密联接。此外,会议还就进一步为市场主体减税降费听取意见建议。当前我国经济受国内外多重压力影响下出现新的下行压力,要加强跨周期调节,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针对市场主体需求,抓紧实施新的更大力度组合式减税降费,确保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具体来看,一是要延续实施2021年底到期的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措施,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促进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和更新改造;二是针对受疫情影响重、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等特殊困难行业,研究精准帮扶的减税降费措施;三是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换得市场主体总体稳定;四是继续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向市县基层下沉,为减税降费提供保障,各地也要出台相应措施;五是打击偷税漏税骗税,坚决制止乱收费。从12月PMI数据上看,中、小企业生产指数较前值分别下降2.5和3.2个百分点至52.3%和45.6%,小型企业新订单指数下滑3.4个百分点至44.2%,为20多月以来最低水平,小型企业供需两端景气度下滑明显,凸显政策扶持的重要性。预计一季度将继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减税降费力度,继续减轻中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激发微观市场活力 。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方案出炉,协同效应助力高质量发展。1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将根据不同改革任务优先考虑选择改革需求迫切、工作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城市群、都市圈或中心城市等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试点期限为2021-2025年。2022年上半年将完成试点地区布局,2023年力争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化配置关键环节上实现重要突破,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基础制度建设探索上取得积极进展。2025年将基本完成试点任务。 在试点数量和试点范围方面严格控制。本次《方案》与2020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及2021年2月发布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相比,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要素以及资源环境市场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更多具体举措:土地要素方面,要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