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纲要量化发展目标解析
“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十四五”期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包括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民生福祉、国家治理等十九个维度。相较“五中全会”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纲要提出了更加具体的量化目标和行动方案,并就数字化发展、新型城镇化等方面进行了更为详尽的论述。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之下,“十四五”期间的量化指标体系较“十三五”有所调整,包括新增了5项指标、调整了5项目标口径和删除了部分已经完成或重要性下降的指标。与“十三五”规划基本一致,“十四五”规划的约束性目标集中在绿色生态和民生福祉类的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上,新增的安保障类也属于约束性目标。从目标完成的难易程度看,《纲要》要求大幅增长的指标包括: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增长150%、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9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2.2个百分点至10%、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3.5%。除此之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等指标由于基数较高,完成难度也相对较高。“十四五”期间国家将加大对上述方向的投入和支持。经济发展目标中,城镇化率的统计标准调整为以常住人口为唯一指标,要求在“十四五”末期达到65%,较当前提升4.4个百分点。指标的调整将与“十四五”期间户籍政策改革协调,未来我国除超大城市以外,各级别城市都将放宽、放开落户限制,城镇化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所在。《纲要》提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2件的目标,并指出国家在科技创新中的重点工作方向:一是整合优化资源配置,集中攻关重点领域和基础性问题;二是完善技术创新市场机制,激励企业加大投入;三是培养高水平人才队伍,改进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此外,《纲要》还首次提出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重点关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