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原证券]: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建筑建材2013-01-25中原证券花***
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企业发展融资总部——王静雅 一、智能建筑概念介绍及子系统组成 智能建筑是通过对建筑物的四个基本要素: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最优化设计,从而提供一个投资合理的,具有高效、舒适、便利环境的建筑空间。其中结构指的是建筑环境结构,它涵盖了建筑物的结构、装饰、建材、空间划分等;系统指的是实现建筑物功能所安装运行的光机电设备系统,如空调、电梯、照明、通信、综合布线、一卡通、业务办公等智能化系统;服务是指为建筑物的使用者和管理者提供高效、优质的全方位服务,提供安全、舒适、高效、便利的生活、学习与工作环境,并降低建筑设备系统的运行维护费用;管理指的是对人、财、物、信息及智能化系统的全面管理。 智能建筑的灵魂是智能化系统,各级子系统集成在一起,共同作用,才支撑起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统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高了商用、民用等各种建筑的智能水平,满足了公众对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 按照国家2006年发布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分类,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由智能化基础系统、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工程及建筑环境等要素组成。 二、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2012年前三季度,我国建筑业完成产值85243亿元,第三季度增长率为18.5%,比上季度增速回升了0.3个百分点,下游行业的持续增长推动了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之后,也以每年20%以上的增长态势发展,预计201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61亿元,如下图所示。 三、我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特征分析 1、上游产品国产化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缺乏自主创新产品 经过近些年的迅猛发展,处于产业链上游的智能建筑产品已经大多数实现国产化,网络通讯类产品、安防类产品、楼控类产品、视频会议类产品等基本上能与外国产品平分秋色,在部分领域还更胜一筹,但是,国产化水平和市场份额还是远远不够,且国货主要还是充斥在中低端建筑市场,高端市场基本被进口产品所覆盖。究其原因,无非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目前国内大部分产品都是对国外产品的模仿,缺乏深入的技术研发,导致自主原创的“国货”很少。 2、智能建筑在我国总体发展不均衡 我国的智能建筑业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 如经济发展一样,也因地域性的社会经济程度不同而发展的不均衡。智能建筑群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及南方的发达地区,在中西部的建筑领域还很少涉及智能化。调查显示,华北地区的智能建筑占33.7%, 华东地区占28.3% ,华南地区占20.6%,这种差距纵然跟经济及社会发展情况有关,但是不均衡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整体建筑智能化是不利的。 3、缺乏能够提供全过程服务水平的的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商 系统集成商,是指具备系统集成资质,能对行业用户实施系统集成的企业,拥有一批多专业的技术人员,而且有一定的工程经验和相关执业资格。系统集成商的水平决定了智能建筑设计、规划、施工、监理、验收一整套流程的合理性和有效实用性。 目前,国内的许多系统集成商还没有摆脱“高级安装工”的形象,在前期540.7 680.0 861.0 24.16%25.76%26.62%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1000.0 2010年2011年2012年建筑智能市场规模(亿元)增长率 策划、规划设计、深化设计、系统配置、产品选型、个性化应用开发、链路检测、系统调试以及运行维护等方面与国外同行相比还有很多欠缺。具有相关行业高级资质,能够提供全过程服务水平的系统集成商还较少,大部分系统基础上只在某一领域比较擅长,工程中诸多问题还要依赖上游产品商来解决,没有把各类的产品消化吸收到智能体系中去,没有把高技术含量的智能化工程做出特色,这样就难以承担多专业之间的统领、协调、融合等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