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宇宙的热浪不断涌动的大前提下,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想要蹭一波热度,试图用元宇宙给自己带来新的生机和希望。
毕竟现阶段,元宇宙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在“万物皆可数字化”的理念下,似乎跟数字世界相关的一切都可以归为元宇宙的范畴。
而区块链作为元宇宙四大技术支柱之一,被称为元宇宙的“补天石”,吸引了科技巨头纷纷入局。
截止2021年6月,全球有47个国家和地区、近7800公司参与了区块链专利申请,合计5.49万件。
科技巨头的争相布局,既可以快速推动区块链行业的健康发展,又可以促进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落地,而他们的布局战略和业务逻辑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由于篇幅原因,本篇文章选取了6家行业领军企业,一起去看看“正规军”们是如何在区块链领域群雄逐鹿的?
区块链的三大布局方向
总体来看,布局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向:ToB底层平台、ToC行业应用、区块链+物联网。
1 ToB底层平台,BaaS服务的群雄之争
BaaS是BlockchainasaService的缩写,译为“区块链即服务”,最早是由微软和IBM两个巨头提出的概念,简单点来说就是一种结合区块链技术的云服务。
据ZionMarketResearch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BaaS市场的总价值为4.4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其价值将达到305.9亿美元,2018年至2024年全球区块链即服务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将为85.09%。
对全球科技公司而言,区块链之争更是平台之争。拥有安全性更高、可扩展性更强的BaaS平台,是未来在区块链之战中更具主动权的关键。
2 ToC行业应用,自有场景的建设之道
在C端的区块链应用中,大企业侧重于自有场景问题的解决方案,使其变得透明、安全、可靠。主要集中于金融、溯源、公益这些领域。
在金融领域,区块链应用主要集中于供应链金融和跨境支付;
在溯源领域,区块链主要解决了中心化数据存储、信息孤岛、恶意窜货等痛点;
在公益领域,巨头公司布局较早,主要用于解决公信力较低、缺乏信任、组织信息不够公开、公益组织费用支出较高、行政性倾向严重等难题。
目前,全球科技公司虽然已经在C端进行了大量的区块链应用,但仍然以完善自有场景为主,商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构建起可实施性强的商业模式。
3 区块链+物联网,未来布局的创新之舵
区块链+物联网是未来科技公司布局的重点。2018年开始,巨头们陆续提出向AIoT转型。
2018年3月28日,在深圳开幕的2018云栖大会·深圳峰会上,阿里提出了万物智联的三驾马车:IoT、AI和云计算。
2018年4月,百度与硬蛋签订AIoT领域框架合作协议,百度作为AI端,硬蛋作为IoT硬件端,将吸纳20-30家方案商,双方共同筛选一些合作伙伴。
2018年11月28日,雷军在小米AIoT开发者大会上宣布:AI+IoT是小米的核心战略,而且未来5年、10年不会动摇。
科技巨头的逐鹿之战
1 微软:以Azure云服务为基础,构建区块链生态系统
移动和云服务是微软的两个核心布局,而Azure云服务则是微软区块链建设的基石。
微软的云计算服务起源于2008年。如今,已形成从IaaS(VM,Storage,Network)到PaaS(AAD,SQL,Media,VSOnline)再到SaaS(Office 365,Machine Learning)的全产业链布局。
基于云服务的建设发展,微软在2015年开始启动“Azure区块链即服务(BaaS)”计划,提供基于云的区块链开发环境,成为全球首家进军区块链技术领域的IT企业。
目前,微软全球生态合作伙伴达数十万家,云合作伙伴达数万家,云解决方案提供商年收入增速超200%。
根据ABI Research 2018年编制的Baas平台排名,微软区块链即服务(Baas)平台已成功击败竞争对手IBM,夺得榜首。
如今,微软正在区块链领域提供更加广泛的服务,将应用场景扩展到金融、零售、物流、产权保护等诸多领域。
2 谷歌:以投资入局,以云服务切入区块链
相较于其他互联网巨头,谷歌入局区块链技术领域,略显迟缓,业务布局从投资开始。
2017年以前,谷歌尽管未直接研发区块链技术,但较早瞄准了区块链数字货币市场。
据CB Insight 2017年统计报告,谷歌风投在2012年至2017年5年内投资了Gyft、Blockchain、Ripple、LedgerX、Buttercoin、Veem等多家区块链公司,在区块链投资领域力度为全球第二,仅次于软银。
2018年后,谷歌的区块链战略偏向于同其他公司合作,自己的团队仅归属于云计算部门,更注重维护自己在云计算领域的地位。
当前,谷歌对于区块链的运用更专注提升用户对数据使用的体验感。对于区块链的推广专注于两个方面。一是占区块链运用较少的代币,二为智能合约推广运用。后者需要建立足够的基础框架,而这很可能成为谷歌继续关注的对象。
3 亚马逊:基于AWS云服务建设开源平台,推进消费体验提升
早在2014年,亚马逊就使用数字货币作为云服务的支付货币并获得了比特币相关专利,但直到2018年,亚马逊云服务平台AWS才推出自研的区块链产品和服务。
除区块链模板外,亚马逊还推出了两款提供完全托管服务的云产品——AmazonQLDB(亚马逊量子分类账数据库)和AmazonManagedBlockchain(亚马逊可管理区块链)。
相比其他IT巨头,亚马逊是区块链应用建设的后来者,但其新产品始终是由AWS团队独家开发。
如今,亚马逊已然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商龙头之一,在零售领域,用户信息保存和消费体验优化或将成为亚马逊下一步发展的着力点。
基于亚马逊的云服务优势,区块链建设成为亚马逊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契机。区块链能够优化亚马逊的支付流程和物流服务,同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消费体验。
4 脸书:布局数字货币Libra,建设支付体系
从2011年至2018年,Facebook陆续推出过Facebook Credits、Facebook Gifts、Facebook Messenger Payments、WhatsAPPPay等金融服务,但是因为受到监管或者推广等问题,并未发展壮大。
2019年6月18日,Facebook联合PayPal、Visa等27家机构发布了加密货币Libra白皮书,再次尝试打通支付领域的布局。
Libra拥有一个完整的数字货币体系,由数字货币Libra、Libra储备资产、Libra区块链、Libra协会、Calibra数字钱包组成。本质是一个无国界的全球支付系统,使用户能方便、快捷、安全、便宜地实现跨境支付。
布局支付是Facebook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打通支付,Facebook才能打通交易闭环。然而,之前Facebook在支付领域屡战屡败。
这一次,Facebook瞄准的是全球数字货币市场,广泛的用户基础和强大的信任背书,有可能使得Libra的冲击和颠覆超越以往的数字货币。
5 阿里巴巴:以公益区块链为始,探索多样化场景应用
阿里巴巴从2015年成立区块链实验室开始,开启了区块链的建设历程,而后不断推进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建设。在区块链专利的申请数量上,阿里巴巴连续两年领跑全球。
从公开的专利类目来看,阿里巴巴的区块链专利主要集中于区块链的底层技术,如共识机制、平台架构、隐私保护和智能合约等方面,全部与数字货币无关。
在技术开放和应用上,阿里巴巴已经实现区块链的近二十个场景应用,并通过BaaS 平台、多方安全计算平台、可信存证平台、溯源平台四款不同的产品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
6 腾讯:从2B向B2C延伸场景化落地,但商业化应用尚在探索
自2015年底成立腾讯区块链研发团队至今的近四年时间里,腾讯区块链从技术研发、BaaS平台开放,到业务场景落地、生态合作建立,一路高歌猛进。
专利申请方面,根据2018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腾讯与微众银行(腾讯牵头成立)的专利数量共计47个。
平台能力方面,在2018年,美国权威行业分析机构ABIResearch公布的BaaS领域的竞争力排名榜单中,腾讯云TBaaS在中国区块链市场上位居第一位。该排名覆盖腾讯、微软、亚马逊、思科、HPE、IBM、甲骨文、SAP等全球知名的11家BaaS服务商。
生态合作方面,腾讯自2016年开始加入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深圳),逐步实现全方位的生态合作。
但至今,腾讯区块链也未曾公开提出将开始对区块链技术和平台收费的计划。可见,腾讯虽然实现了区块链的场景化落地,但长期来看,腾讯区块链业务到底何时实现商业化,还有待区块链行业的逐步成熟和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凸显。
在上述科技公司之外,摩根大通作为传统金融机构应用区块链的先锋,推出的JPM Coin,为金融机构的区块链应用打开了一道大门,竖起了主流金融机构区块链技术应用里程碑。
华为以云平台为核心,联合网络+可信硬件执行环境,形成三位一体的端到端架构,通过软硬结合,实现快速、安全的区块链端到端解决方案。
京东也在2016年开始了区块链在自身业务场景中的应用探索,通过自建技术品牌“京东智臻链”、平台JD BaaS,探索“云+区块链+AI”布局。
随着全球科技公司的布局,区块链行业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参考研报
发现报告旗下传递新经济商业知识的阵地。
我们需要先了解这个世界,才能思考,或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