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
这段时间元宇宙概念的大火带动了很多人对未来的无限遐想,与元宇宙紧密相关的虚拟数字人的热度也在提升。
现在网络上经常出现各式各样的数字人,虚拟偶像、虚拟主播层出不穷,当然伴随着数字人一同出现的还有各种争议…
前不久,我们就分享了关于虚拟偶像的内容《元宇宙来临,虚拟偶像会是第一张船票吗?》,今日报告酱梳理了多家机构关于“虚拟人”的报告,本文分享虚拟数字人是什么、具有哪些特征,分为哪几种类型以及都应用在什么行业,希望能帮助大家深入地了解虚拟数字人概念。
文末可以查看相关报告哦~
虚拟数字人
虚拟数字人指存在于非物理世界中,由计算机图形学、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计算机手段创造及使用,并具有多重人类特征(外貌特征、人类表演能力、人类交互能力等)的综合产物。
市面上也多将其称为为虚拟形象、虚拟人、数字人等,代表性的细分应用包括虚拟助手、虚拟客服、虚拟偶像/主播等。
我们来按照名字一一拆解“虚拟数字人”——“虚拟”、“数字”、“人”。
① 虚拟
存在于非物理世界中,不同场景实现难度不同目前,虚拟数字人主要以图片、视频、实时直播、实时动画等方式存在于电子屏中,如APP、小程序、软硬一体显示设备。
在未来,VR设备与全息投影也将成为其重要存在方式。需注意的是,尽管其存在方式均在非物理世界中,由于各场景所需的时延(如直播等实时场景要求低时延,但内容生成场景无该要求)、驱动方式(计算驱动对模型的深度学习能力有极高要求)等不同,对技术、运营等要求差异较大。
② 数字
依托多项技术存在,相关技术成熟成为其发展重要推动力虚拟数字人是典型的多技术综合产物。除CG建模+真人驱动的类别外,多模态技术与深度学习成为其核心点。
③ 人
在外表、行为、交互行为等方面高度拟人化,外在表现和交互效果已成为核心发展路线。
外表:虚拟数字人的面部长相和整体形象。会受到虚拟数字人类别(如直接借用真人形象、高保真建模、风格化)、制作细节(对汗毛、皮肤、头发等细节的建模)、渲染水平、设计审美等影响
行为:虚拟数字人的面部表情、形体表达、语音表述等。会受到驱动方式(真人驱动、计算驱动、预制调节等)、驱动模型类别(精细面部肌肉驱动、语音合成模型中对语气词、韵律的处理等)、训练数据、驱动模型精度等影响
交互:虚拟数字人与现实世界的交互水平,包括回答内容、肢体反应等,会受到语音识别能力、自然语言理解及处理水平、知识图谱、预先设置知识库等影响。
其中,“人”是其中的核心的因素。高度拟人化为用户带来的亲切感、关怀感与沉浸感是多数消费者的核心使用动力。能否提供足够自然逼真的相处体验,将成为虚拟数字人在各个场景中取代真人,完成语音交互方式升级的重要标准。
核心价值“拟人化”
“拟人化”在技术层面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
① CG建模/图像迁移技术影响外观呈现
体现为虚拟数字人外观的拟人程度。国内外在该项上的技术差异,部分导致了目前国内外玩家主要专注于不同的细分场景和发展路径。
② NLP交互技术影响交互体验
以对话能力为核心。继文本对话助手、语音AI助手后,该技术继续在虚拟数字人中发挥核心作用,可以视作为虚拟数字人的大脑。
在AI交互助手方面已有理想成效,如小冰等,公司能够为其添加较好的通用式互动能力。
追一科技等公司则通过知识图谱、业务问答库、对话型工程引擎等增强虚拟数字人的业务互动能力。
③ CV等深度学习模型影响驱动效果
受数据量、计算框架、关键特征点等因素深刻影响。能否呈现自然的面部表情变动、肢体变动等,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语音驱动的深度模型效果。除此之外,能否对情感等因素进行特别设计,同样会产生重要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Fable Studio的新虚拟数字人Charlie and Deck背后将有GPT-3支撑,生成类语言模型的加入有望显著提升虚拟个人助手的日常交互能力,这也将是GPT-3实现商业化的全新途径。
行业现状
虚拟数字人按照其产业应用划分为两类:服务型虚拟数字人和身份型虚拟数字人。
经过测算,量子位认为,在2030年,我国虚拟数字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其中,得益于虚拟IP的巨大潜力,以及虚拟第二分身的起步,身份型虚拟数字人将占据主导地位,约1750亿,并逐步成为Metaverse中的重要一环。服务型虚拟数字人则相对稳定发展,多模态AI助手仍有待进一步发展,多种对话式服务升级至虚拟数字人形态,总规模超过950亿。
虚拟数字人行业未来的主要驱动力包括:
用户代际变化,新一代消费者对内容消费和虚拟世界更为渴求;
虚拟数字人相关技术(如计算机图形学、深度学习等)门槛相对降低,成本有所回落;
资本热度上升,受Metaverse概念和国外成功厂商引导,虚拟化的趋势逐渐成为共识;
VR眼镜等相关配套设备逐渐回暖,有望实现大规模商用。
产业链
量子位在综合对比了虚拟数字人行业的中外公司后,发现双方存在体系性的行业差异。
技术重点、细分市场、商业模式、运营方式等均存在较大差异。这种整体性差异的直接原因在于技术重点和商业侧重的不同。但同样受到我国乃至亚洲文娱消费、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影响。
短期内,预计这种差异将持续,中外将依据不同的发展路径催熟各细分市场。但基于我们对虚拟数字人本质的认知,长期两方将出现加速融合趋势。
参考报告
【国盛证券】区块链行业元宇宙(七):虚拟人的“灵魂”是什么?
【广发证券】元宇宙系列报告之虚拟人产业:应用场景不断延展,商业化加速加速
更多关于虚拟数字人的报告
登录发现报告官网搜索查看
https://www.fxbaogao.com/
发现报告旗下传递新经济商业知识的阵地。
我们需要先了解这个世界,才能思考,或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