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 业绩处于预告中值偏上,符合市场预期。公司2022年实现营收67.38亿元,同比-17.5%; 归母净利润6.28亿元,同比-52.0%,处于此前业绩预告中值偏上,符合市场预期。其中2022Q4,公司实现营收29.47亿元,同/环比-0.2%/+68.5%;归母净利润2.44亿元,同/环比-12.3%/+87.7%;2023Q1实现营收13.63亿元,同/环比+87.2%/-53.8%;归母净利润1.97亿元,同/环比+506.9%/-19.3%。 盈利能力复苏,叠加海工出货在即,未来可期。2023Q1公司毛利率26.23%,同/环比+2.97Pcts/+10.32Pcts;净利率14.63%,同/环比+10.3Pcts/+6.62Pcts。Q1公司盈利大幅修复,主要是22Q3钢铁原材料价格下降带动成本大幅下降。公司2022年12月收购江苏长风布局海上风电,海风盈利性高于陆塔及叶片,随着海工出货交付,公司有望盈利结构性改善。 海风从0到1,产能布局大步前进,码头/港池+基地构筑核心竞争壁垒。 (1)海风布局大步前进,长风收购即将落地,23年产能60万吨,24年200万吨。2022年12月公司全资收购江苏长风,江苏长风下辖三个工厂,分别是江苏盐城射阳20万吨单管桩产能、江苏通州湾20万吨导管架产能、广东汕尾20万吨导管架产能,预计公司在2023年5月完成江苏长风的收购,最迟6月30日前完成收购事项。2023年公司形成60万吨/年海工产能;2023Q1,公司与揭阳惠来县和阳江分别达成重型海工装备合作意向,进一步加强海工布局,预计海上风电总产能到2024年底将达到200万吨。 (2)码头/港池+基地,辐射5大千万千瓦级海风基地,区位优势显著。江苏长风在射阳、通州湾及陆丰都建有港池,且通州湾及陆丰还拥有独用码头,射阳生产基地与公司在建海风基地整合后将拥有独用港池。独用码头可有效降低运输成本,保证交付订单的物流稳定性。 公司现有盐城、通州湾、汕尾海风基地,在建及拟建有德国海工、盐城二期、揭阳和阳江等海工基地,已实现欧洲、江苏、广东海风产能布局并占据有利位置形成较强产能区位优势,2023年公司进一步完善福建、广东产能布局,实现对5大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辐射,公司海风竞争实力显著。 陆塔+叶片协同发展,风电场运营规模稳定增长。①陆塔:2022年公司陆塔销量49.88万吨,同比-20%;营收39.4亿元,同比-24%;毛利率11.42%,同比-0.65pct;截至2022年底,公司塔筒产能合计约100万吨/年,2023年吉林乾安、广西北海有望投产。②叶片:2022年叶片/模具销量1933片/85套,同比-28%/+39%;营收17.1亿元,同比-4%,毛利率10.33%,同比-6.65pct,截至2022年底叶片产能达1500套,公司在商都、荆门、乾安、濮阳、苏州/常熟各地陆塔和叶片基地实现产业联动,带来协同效应。③风电场:截至2022年底,公司累计并网风电场884MW,实现发电量19.37亿万千瓦时,同比-7.33%; 营收9.5亿元,同比-9%;毛利率64.62%,同比-5.38pct。2023年1月份内蒙古兴和县500MW风电项目顺利并网,公司风电站的运营规模达到1.38GW,同比+57%;2023年3月获得湖北省新能源项目建设指标600MW,预计2023-2024年并网。 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8.35/27.35/33.36亿元,对应PE估值13.5/9.1/7.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基地建设不及预期,海风发展不及预期。 财务指标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