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五一消费成绩单出炉!都有哪些新趋势? - Insights、热点洞察 - 发现报告

五一消费成绩单出炉!都有哪些新趋势?

旅游景区旅行消费趋势
发布时间:2023-05-05

假期消费是观察中国经济活力的重要窗口。


今年的“五一”是疫情后的第一个小长假,出行旅游热度攀升,热门餐厅一“桌”难求,一些新兴旅游方式更是层出不穷。


“五一”假期多地人流涌动的背后,折射出国内消费市场的强大韧性和内需活力。未来,随着需求的持续释放,消费市场复苏将再添“火力”。


报告酱梳理了相关报告,本文将针对五一假期期间,旅游消费各细分领域进行盘点解读,并试图整理行业的一些趋势。



今年五一整体情况

今年“五一”假期,旅游市场迎来消费井喷,国内游客的出游热情高涨,出游需求得到充分释放。和2019年同期相比,今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人次和收入的恢复率均创疫后新高。


  •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测算,2023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

  • 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对比疫后主要节假日旅游较2019年同期的恢复率,可发现今年五一假期旅游人次和收入的恢复率均是最高的,旅游人次继2021年五一后再超2019年同期,而旅游收入则是疫后首次高于2019年同期。


① 交通出行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交通方面,整体来看,今年五一假期(4月29日至5月3日),铁路、水路、民航与2021年相比,都有回升(分别为15.8%/18.9%/8.7%),但公路出行的旅客量稍有回落(约6.8%);与2019年同期而言,铁路、民航增长,但公路和水路旅客量有所下降。


从旅客发送量看,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预计共发送旅客27019万人次,日均旅客发送量为5403.8万人次,分别恢复至2019年和2021年五一假期日均旅客发送量的101.3%、101.0%。


从百度迁徙指数看,今年4月29日百度迁徙指数创历史新高,五一假期前四天百度迁徙指数均值较2021年同期增长51.3%,较2022年同期增长219.6%。


从航班执行数看,五一假期前四天,国内大陆航班执行数5.36万架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14.6%;港澳台及国际航班执行4035架次,同比增长632.1%,创疫后新高,但和2019年同期相比仍下降了61.7%。


从地铁客运量看,今年五一假期前三天,九大城市地铁客运量均处于历史同期新高,较2019年和2021年同期分别增长12.2%、14.0%。


从拥堵延时指数看,今年五一假期前4天,全国99个城市的拥堵延时指数平均为1.45,创2019年以来同期新高,较2019年同期增长3.6%。


② 五一出游的三大特点


一是跨省中长线游热度明显上升。


大家的出游半径越来越长,其中,300公里以上的跨市、跨省游热度明显提高。假期前三天,全国铁路日均旅客发送量较2019年同期提高逾两成,增速高于其他交通方式,也是出游半径扩大的印证。


二是“消费升级”,客单价提升明显。


飞猪数据显示,今“五一”假期,整体客单价同比去年提升了约50%。从订单占比来看,时间长、体验项目多的中长线游订单占比已突破9成;高星酒店的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超7倍。


随着旅游消费品质的提升,“五一”期间两舱机票(头等舱、商务舱)订单涨幅超过经济舱水平。携程数据显示,“五一”期间两舱机票单程均价为2443元,订单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近80%。


三是文旅产品供给丰富,一些旅游市场的新趋势涌现。


除了传统热门旅游城市,不少小众旅游目的地也在“溢出”效应加持下,迎来较大客流增长。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往年诸如德宏、淄博、甘南、伊犁、喀什、淮安等相对冷门城市,今年“五一”酒店预订量同比2019年增长10倍以上。


“淄博烧烤”的热度不减,带动整个山东的数据都尤为亮眼,同比增幅高达456.1%。


图:各省市自治区五一假期首日游客接待量同比


同时,文化和旅游融合特征更加明显,产品供给更加丰富,满足游客对多元化产品的需求。飞猪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包含汉服、旅拍、展览等体验元素在内的“景区/乐园+X”商品大受热捧,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超10倍。


“旅行+演艺”“旅行+看展”受到市场青睐。据文旅部统计,“五一”假期,全国共举办营业性演出3.11万场次,票房收入15.19亿元,观演人数约865.49万人次。旅游在周边消费场景的溢出效应愈发明显。


另外,夜经济持续发展。全国1.28万家A级旅游景区正常开放,其中,24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夜间客流量7768.6万人次,平均每个集聚区每夜6.39万人次,较2022年同期增长114.5%



旅游影响的其他行业

① 零售和餐饮提前“入夏”


据商务部监测,今年五一假期首日,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1.4%,其中通信器材、服装、鞋帽、金银珠宝、烟酒的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30.5%、20.9%、17.6%、17.4%和16.8%。



相比于制造业,疫情对服务业消费场景的冲击更大,因此疫后服务业恢复的弹性也更大。


  • 据美团数据显示,假期前三天,全国生活服务业线上日均消费规模较2019年同期增长133%,迎五年来最旺“五一”。

  • 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五一”假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8.9%。


② 电影票房收入不及疫情前


今年五一档电影新片明显增加,但票房收入不及2019年和2021年同期。


五一档新片19部,是历年五一档最多的一次。影院营业数持续破1.1万家,远好于去年同期水平(约8000家)。


但电影票房收入难言亮眼,据猫眼专业版统计,今年五一假期前4天,全国电影票房累计收入13.1亿元,累计观影3248万人次,虽明显好于2022年同期,但和2019年和2021年同期相比仍有差距。


电影票房恢复较慢,可能和外出旅游人数大幅增加后,观影需求下降有关。


今年五一是疫情放开后的第一个小长假,多数居民选择外出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票房。观影人次的趋势变动也部分反映了这一情况,与过往逐日递减不同的是,今年的观影人次是逐日递增的,随着居民旅游归来,电影观影人数逐渐增多。



另外,电影票价也比之前贵一些。今年五一假期前四天,全国电影平均票价为40.3元/张,低于2019年的43.2元/张,但要明显高于2021年的37.8元/张和2022年的34.2元/张。


截至5月3日中午,五一档内上映的影片《人生路不熟》、《长空之王》和《这么多年》拿下票房前三甲,票房收入分别为4.6亿元、4.2亿元和1.6亿元,票房占比分别为32.9%、30.6%和11.6%。



内需市场潜力巨大

据文旅部统计,今年五一期间旅游收入约1480亿元,人均旅游消费较2021年提升近3成。其中,五一假期首日,辽宁、湖南和北京的旅游收入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48.3%、285.6%和180.0%。


透过假期消费的火爆,我们可以看到内需市场的巨大潜力和澎湃动能。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研究员关利欣表示:


  • 从供给端看,“五一”假期消费市场创新层出不穷,从沉浸式场景的打造、精细化服务的提供,到城市营商环境的优化;

  • 从需求端看,体验式消费集中释放,美食、美景、露营、观展等多元化服务消费加速恢复。


这些新亮点展现着我国庞大国内市场的韧性和活力,消费内生动力在巩固中增强。


“五一”假期掀起的消费热情,对于全年消费提振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更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内需,持续激发消费潜力,助力国内经济向好向稳发展。


在4月28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中,文件也明确了“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


随着经济运行不断好转,各级政府促消费政策措施显效发力,预计未来一段时期消费将继续保持明显的恢复性增长,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作用将进一步巩固。


#你的五一有啥想要分享吐槽吗?






参考研报





【华泰证券】五一假期消费数据的三个亮点

【中泰证券】宏观策略专题报告:五一假期消费全梳理

【华西证券】2023年“五一”经济数据分析:火爆的“五一”:订单翻倍、消费升级

【平安证券】五一假期新增了哪些变化?

【安信证券】1分钟掌握五一期间海内外全动态

【申万宏源】五一假期国内外宏观回顾:海外跌宕、国内分化

【华金证券】五一假期国内外宏观综述

【华西证券】五一期间全球大类资产波动及背后释放的信号

【国金证券】3分钟看清五一全球要闻

发现报告商业局

发现报告商业局

发现报告旗下传递新经济商业知识的阵地。

我们需要先了解这个世界,才能思考,或创造。

发现报告订阅号